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定华(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报道:患者,男性,43岁。因左额顶部肿块20余天来院就诊。就诊时,一般情况尚好,左额顶部见一肿块,约3.5×2.5×1.8cm,表面光滑,血管丰富,质软固定,有波动及轻微压痛感。患者要求手术,故在局麻下行肿块摘除。术中见肿块居帽状腱膜下,呈囊状,与骨膜融合粘连,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22岁.因"头部外伤致右上肢、双下肢瘫6天"住院.查体:神志清,言语清晰流畅.Glasgow评分12分.额顶部头皮裂伤约5cm×4cm,已基本愈合.颈部抵抗感明显.左上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左肱二头肌反射(+),右肱二头肌反射(++),双膝腱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近期遇到一家兄妹2人同期患脑胶质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兄,20岁。因头痛2月余,神志模糊7天,于1996年1月4日入院。头颅CT示:左额顶叶巨大占位病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边界不清,周围水肿明显,中线向右移位。行左额颞顶开颅左额顶胶质瘤切除术,术中见左额顶部灰红色肿瘤,血供较丰富,边界不清,部分肿瘤呈胶冻样。术后病理报告:(左额顶)星形细胞瘤Ⅳ级。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患者女,56岁,发现左额部无痛性肿物3年余.开始如花生米大小,进行性生长,现为拇指大小.脑膜瘤术后20年.查体:左额部见一大小约5cm×1 cm肿物,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周围皮温不高、皮肤无发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加工过程的神经环路.方法 14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0岁)和13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视觉Go/Nogo试验范式进行fMRI扫描,要求被试对正立的三角形尽快准确地按键(Go),对倒立的三角形不按键(Nogo),比较两组被试在Go、Nogo两种不同任务下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 (1)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在Go任务下反应时间、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ogo任务下的误按率晚发性抑郁症患者[(0.09±0.06)]高于对照组[(0.04±0.02)],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左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右前扣带回、左额中回、右额中回、右额上回.在No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顶下小叶、左额中回.结论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障碍与前额叶-纹状体环路损害有关,其中双侧额中回、右前扣带回过度激活可能是其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女患,40岁,住院号83964。1988年12月4日无诱因出现右眼及右额部阵痛,当晚转为持续性剧痛,次日局部出现粟粒至黄豆大疱疹,疱壁透明发亮,基底红晕,右眼睑及球结膜红肿。流泪,畏光。曾按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治疗,局部症状好转。病后第8日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且渐加重入院.查运动性失语,瞳孔右>左,直径5mm,不圆,光反射消失,右角膜反射迟钝,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肌力左上肢Ⅱ级,左下肢级,肌张力高;腱反射左侧均( ),Hoffman 及 Bakinski 均左( ),右(-),余正常.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沉、血糖、肝功、脑脊液、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CT 示右侧脑室旁小片状低密度灶,边界不清,无增强效应.诊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f MRI)联合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检测在帕金森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59例设为研究组,同期抽取脑脊液接受检查的非帕金森患者59例设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f MRI检查及α-Synuclein检测,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f MRI检查情况及α-Synuclein水平,并分析f MRI及α-Synuclein水平和帕金森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左中央前回、左额中回、距状裂、右小脑后叶Peak T值及α-Synucle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情程度加剧,帕金森患者左中央前回、左额中回、距状裂、右小脑后叶Peak T值及α-Synuclein水平持续增高(P<0.05);左中央前回、左额中回、距状裂、右小脑后叶Peak T值及α-Synuclein水平与帕金森病情程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f MRI检查及α-Synuclein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抑郁发作期、缓解期fMRI特点。方法 以2018年3月~2021年3月89例BD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分为发作期组及缓解期组,并以临床招募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静息态fMRI检查。应用DPARSF软件分析fMRI数据,并计算全脑的ReHo值、ALFF值,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发作期组较对照组在右额内侧回、右颞上回、左顶下小叶、左脑岛、左丘脑、右小脑右叶ReHo增强,在右眶部额上回、右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右项下小叶ReHo降低(P<0.05);发作期左额上回、右额上回、左顶下小叶、左丘脑、左小脑后叶ALFF增强,右舌回、右海马旁回、右颞中回、右项下小叶、右中央后回ALFF降低(P<0.05);缓解期组较对照组在右颞中回ReHo增强,右顶下小叶、楔前叶ReHo降低(P<0.05);缓解期较对照组在右额内侧回、左顶下小叶、左小脑后叶ALFF增强,右楔叶、右顶下小叶、右额中回ALFF降低(P<0.05);发作期组较缓解期组右颞上回、右颞下回、左颞中回、左额下回、左顶下小叶、左脑岛Re...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K562/A02细胞株和耐药白血病临床样本的实验结果,探讨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HZ08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和逆转机制。将阿霉素与10 μmol/L HZ08合用,MTT法测得阿霉素对临床耐药的白血病细胞的IC5为0.60 μmol/L,对K562/A02细胞的IC50为0.83 μmol/L,逆转倍数分别为27.87和20.49。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DR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各浓度的HZ08(15,20,25 μmol/L)与阿霉素合用均能降低GCS的表达,与单用阿霉素组相比,阿霉素与HZ08合用可显著降低MDR1的mRNA表达(P<0.01)至空白组水平。结果表明,HZ08与阿霉素合用给药,对K562/A02细胞株和耐药的临床耐药白血病细胞均有较强的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GCS蛋白的表达和MDR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眶上裂综合征进展为眶尖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女,21岁。因进行性左颞部头痛伴复视、上睑下垂3周于2008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颞部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位于左侧颞部及左眼眶后部,头痛逐渐加剧,1周后出现左额颞部麻木、复视以及上睑下垂,有时伴恶心、非喷射状呕吐,不伴发热。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左上眼睑红肿、下垂,左眼球固定,左瞳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大鼠肺组织中双(对-氟苄基)三硫醚(BFTS)及其降解产物双(对-氟苄基)二硫醚(BFDS)的RP-HPLC分析方法.方法在0.2 g大鼠肺组织中加入正己烷-异丙醇(955,v/v)5.0 ml,11.50 μg/ml内标(苄基二硫醚)溶液20 μl,制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4.0 ml,真空抽干,残渣加流动相(乙腈∶水=65∶35,v/v)150 μl复溶,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条件为S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v/v);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0 μl.结果BFTS和BFDS在0.04712~14.78 μg/g(r=0.999)及0.04831~23.96 μg/g(r=0.999)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定量限分别为0.04712 μg/g和0.04831 μg/g,回收率分别为95.71%~107.2%和90.00%~110.5%,精密度RSD均小于10%.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大鼠静脉注射12.5 mg/kg BFTS后,肺组织中BFTS及BFDS的含量测定.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BFTS及BFDS的组织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5岁。晨起床感左下肢乏力,行走不稳,言语不清一天入院。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属史。体检:血压18/12kPa(142/90mmHg)。皮肤、心肺肝脾肾均无特殊发现。左额纹变浅,口角右斜,伸舌偏左,左侧身痛、温觉减弱,左上肢肌力5°、下肢4°。左Gordon's征及Babinski's征阳性。眼底动脉:静脉=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重性抑郁症首发与复发患者的脑功能特点及其差异.方法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各14例及15例健康者参加磁共振扫描.结果 较健康组,首发抑郁组右额下回、左颞上回、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左前扣带回腹侧、右后扣带回、左海马、左海马旁回、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及左屏状核局部一致性(ReHo值)减低,而右梭状回ReHo值增高;复发抑郁组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颢上回、左颞中回、左颢下回、双侧后扣带回、左海马及左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而左缘上回ReHo值增高.复发较首发抑郁组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及右眶额皮质ReHo值增高,而右额中回、右楔前叶、右后扣带回及右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结论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脑功能均存在异常,两者的异常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特征,且首发与复发患者脑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岁。主诉: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4年。4年前(2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双眼上翻,肢体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钟,每天发作10余次。行抗癫痫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天1~2次或10余天发作1次。外院经CT、MRI检查,发现左额叶扣带回脑内占位病变。发病以来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大小便异常。无阳性家族史。一般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精神好,四肢活动正常,肌力正常,无病理反射。术中所见:左额开颅探入纵裂,发现左额扣带回中部有一明显较正常脑组织色淡之脑回,认为是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5.
周世伟 《重庆医学》2003,32(11):1484-1484
2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笔者在皮肤科门诊工作中诊治由创伤诱发的带状疱疹 (herpeszoster,HZ)病人 1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病人中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8~ 70岁 ,其中学生 2例 ,工作人员 6例 ,退休人员 5例 ,家庭妇女 2例。1 2 创伤情况和发病部位  1例女性体育锻炼时右大腿软组织挫伤 ,诱发右大腿外侧HZ ;1例女性上体育课时左下肢软组织挫伤 ,诱发左下肢HZ ;1例女性乘公车时遇紧急制动致右大腿软组织挫伤 ,诱发右下肢HZ ;1例女性下楼时跌倒致右下肢软组织挫伤诱发右下肢HZ ;1例女性做家务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图象分析电子计算机测量了51例中国人脑言语区的表面积並进行左右对比。1.左侧颞平台比右侧显著地大(P<0.01),右/左比率52.5%。2.额岛盖区的形态可分为6型,其表面积是左侧大于右侧,但无显著性差异。3.右侧顶下小叶较左侧略大。4.左半球的平均重量比右半球略重,两半球重量的相关系数为0.9878。本文还比较了两半球言语区的性别差及与日本人脑和西方人脑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6岁,因进行性头晕头痛,言语不清1月入院。查体:神清合作,言语缓慢,吐词不清,理解力良好,视乳头轻度水肿。辅查:头颅平扫及增强CT示左额叶肿瘤。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左额颞入路,以0.5%的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盐水局部浸润头皮,依次开颅,沿额中回剪开硬脑膜,切开皮层约2cm即见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瘤周脑水肿明显,血供较丰富。瘤内注入2ml无水乙醇,行囊内碎块切除后,将肿瘤连同包膜完整娩出,见肿瘤完全位于左额白质内,与侧脑室无关。手术顺利,术中麻醉满意,病员保持清醒,不时与医生会话,仅在切开硬膜时感疼痛。术后病检:…  相似文献   

18.
官明  詹书良  顾应江 《四川医学》2002,23(2):143-143
患者 ,男 ,8岁。发现左额部搏动性包块伴头痛 1年 ,头痛加重 3月入院。发病前有左额线形骨折及左额头皮血肿外伤史。 1年前 ,左额部出现不断长大之包块 ,质软 ,有搏动 ,伴头痛 ,晨起时较重。 3月前 ,患者头痛加重 ,出现恶心、呕吐。查体 :有轻微视力下降 ,双颞侧视野缩小 ,余无异常 ,无内分泌功能异常。行头颅CT检查示 :鞍区肿瘤 (多为颅咽管瘤 ) ,左额生长性骨折。入院后经术前准备 ,冠状切口 ,左额骨缺损部位入路达鞍区摘除肿瘤。同时以带蒂颞筋膜修补缺损之硬脑膜。以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病理报告为鞍区颅咽管瘤 ,术后 8天拆线出院。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高同质性男性抑郁症患者注意控制相关脑区功能动态变化的情况.方法 利用脑磁图检测12例单相复发男性抑郁症患者,以及12名年龄、受教育年限近似匹配的男性健康对照者完成Stroop字色干扰测试任务时脑功能的改变.结果 将0~1000ms时间段按先后顺序每100ms显示男性患者激活异常脑区,其中激活显著减弱的脑区有:左中央后回(t=3.10)、右额上回(t=2.16)、左额中回(t=2.64)、左顶叶(t=2.89)、右颞中回(t=1.92)、右颞上回(t=2.84)、右脑岛(t=3.03)、右楔前叶(t=2.98)、双侧额中回(t=3.64,t=2.25)、右中央后回(t=2.20)、右扣带回(t=4.04)、双侧楔前叶(t=2.79,t=1.87);激活显著增高的脑区有:左尾状核体(t=2.21)、左脑岛(t=2.31)、左丘脑枕(t=2.36)、左尾状核体(t=1.91)、左丘脑枕(t=2.56)、左颞中回(t=1.89)、左中央前回(t=2.02).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单相复发抑郁症患者完成Stroop字色干扰测试任务时参与注意控制加工的脑区功能较正常人存在异常,加工时程中呈现皮层减弱、边缘系统增强的功能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PDP)与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nPDP)在接触性热痛刺激(CHS)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探索PDP痛觉相关脑网络,为PD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例PDP(PDP组)与15例nPDP(nPDP组),同期招募17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临床量表评估,右侧前臂背侧行51℃CHS同步fMRI扫描,观察三组间脑区激活差异.结果:与nPDP组相比,PDP组右小脑、右海马旁回、右舌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双侧颞下回、双侧脑岛、左中央沟盖、左顶上回、左顶下缘角回脑区激活程度减弱(P<0.05).与NC组相比,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左颞下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旁回、右海马、右舌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右脑岛、右中央沟盖、左颞上回、左补充运动区、右梭状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与NC组相比,n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沟盖、双侧梭状回、双侧脑岛、左顶下缘角回、右颞下回、右海马旁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左补充运动区、左颞横回、左顶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结论:多个脑区共同参与痛觉形成及处理,存在复杂的痛觉相关脑网络.CHS-fMRI可为PD患者痛觉相关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手段,PDP痛觉相关脑网络发生改变,对PDP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为PD患者临床分型、疗效评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