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apper homolog 1,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Dact1)表达与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关系,并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分别检测30例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对照组织中Dact1基因mRNA的表达和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癌组织组中,19例Dact1基因mRNA失表达(63%),7例表达低于癌旁对照组(23%);癌旁对照组织组中,2例Dact1基因mRNA低表达(6%)。Dactl基因在癌组织、癌旁对照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001),Dactl基因mRNA的失表达或低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act1基因mRNA的失表达或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其失表达可能与Dactl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丽萍  贾筠  蔡永昌  赖庆君  彭尧 《西部医学》2021,32(9):1284-1289+1295
【摘要】 目的 探讨性别决定区Y-BOX21(SOX21)在胃癌(GC)中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及对体外胃癌细胞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44例,以胃癌细胞株AGS和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为进一步研究对象,将培养后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和SOX21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OX21甲基化状态;qRT-PCR、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检测SOX21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表达;CCK-8试剂盒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GC组织SOX21甲基化率明显升高(P<0.001),SOX21 IHC评分、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SOX21在GES-1细胞中呈去甲基化状态,而在AGS中呈完全甲基化状态。与GES 1细胞相比,AGS细胞中SOX2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相比,SOX21组中SOX21 mRNA表达、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c-myc、cyclinD1和MMP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SOX2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 甲基化状态且表达降低,过表达SOX21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19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9份,分别提取其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 MSP)法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以QPCR法检测了RASSF1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19例中有10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存在高甲基化, mRNA表达水平表达降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8734, P<0.01).结论 肾细胞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并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SOX7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SOX7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PANC-1和SW1990中的表达水平?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 (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 analysis,COBRA)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采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5-aza-2-a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各细胞株后,检测SOX7基因的mRNA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变化?结果: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中SOX7基因的mRNA呈阳性表达,而在PANC-1和SW1990中SOX7基因表达沉默;与BXPC-3?CFPAC-1相比,PANC-1和SW1990中SOX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较高?经过去甲基化处理后,PANC-1与SW1990中SOX7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下降,基因重新表达?结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中的SOX7基因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有关,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导致PANC-1? SW1990中SOX7基因的表达沉默?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ceRCC)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M3(GSTM3)基因表达水平,观察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探讨GSTM3基因甲基化与ccRCC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ccRCC高转移潜能细胞系(RCC05-TXJ)、低转移潜能细胞系(RCC05-ZYJ)、24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肾组织和14例ccRCC转移组织的GSTM3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去甲基化剂5-Aza-CdR干预RCC05-ZYJ,RT-PCR检测处理前后GSTM3基因的表达变化.用巢式BSP(nes-ted bisulfite sequencing PCR)检测10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肾组织的GSTM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采用巢式MSP(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检测10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肾组织、8例ccRCC转移组织甲基化情况.结果:RCC05-TXJ中GSTM3基因表达强度低干RCC05-ZYJ.5-Aza-CdR处理RCC05-ZYJ后,GSTM3基因表达强度高于处理前.24例原位ccRCC中17例GSTM3基因的表达强度低于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其余7例原位ccRCC中GSTM3基因的表达强度不低干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10例原位ccRCC及其癌旁和8例转移组织中,癌组织GST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为4例,癌旁组织2例(P=0.628),转移组织1例(P=0.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TM3基因表达与ccRCC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会降低该基因的表达;初步筛选出ecRCC中GSTM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数据,构建m5C甲基化相关基因组成的生存预后模型,分析与肾透明细胞癌生存有关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以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资料,从已发表的文献中获取m5C甲基化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在肿瘤组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对这些基因进行共识聚类分析以揭示m5C甲基化相关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变量Cox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出生存预后模型并分析与肾透明细胞癌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探索生物功能和潜在的信号通路。通过qRT?PCR验证m5C甲基化相关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及组织和正常肾细胞系及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 结果:m5C甲基化相关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和正常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表达。共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亚群1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优于亚群2。构建的生存预后模型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显示分级和分期可能是肾透明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而GO和KEGG分析显示m5C?RNA甲基化修饰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 此外,qRT?PCR实验也证实m5C甲基化相关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和正常组之间表达存在差异。结论:本文构建的m5C 甲基化相关基因的生存预后模型可以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mRNA的表达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的甲基化状况,分析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60例CIN(CIN Ⅰ、CIN Ⅱ、CINⅢ各20例)和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检测E-ca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分析官颈鳞状细胞癌中DNMT1 mRNA的表达与E-cad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及2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NMT1 mRNA在正常官颈、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mRNA在CIN Ⅰ、CINIⅡ、CIN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启动子甲基化率在正常宫颈、CIN、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启动子甲基化与DNMT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DNMT1 mRNA过表达和E-cad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E-cad启动子甲基化过程可能是在DNMT1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19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9份,分别提取其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法检测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以QPCR法检测了RASSFl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9例中有lO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存在高甲基化,mRNA表达水平表达降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8734,P〈0.01)。结论肾细胞癌中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并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张建勇  董晓菊  张雷  孙万彬  赵春芳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33-1333,1335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与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标本离体后分成三组,(1)肾透明细胞癌组(根据肿瘤分期再分四组);(2)癌旁组织组;(3)正常肾组织组.用TUNEL法对标本检测.结果: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组均有凋亡发生.正常肾组织组细胞核有弱的阳性表达,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多,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最少.结论:细胞凋亡减少是肾透明细胞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特异磷酸酶活性的磷酸脂酶基因(PTEN)和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或肾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25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1 cm)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PTEN及LIVIN的表达。结果: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在正常肾组织及癌旁组织无表达,而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LIVIN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P<0.01);并且两因子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47,P<0.01)。结论:PTEN和LIVIN呈负相关性,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两个因子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下调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14(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14,pp-GalNAc-T14)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例根治性肾癌切除标本的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RT-PCR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 mRNA的表达情况;用单四唑(MTT)法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该细胞系(786-0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抑制杀伤效果,并运用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pp-GalNAc-T1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pp-GalNAc-T-14 mRNA均有表达,扫描定量显示pp-GalNAc-T14 mRNA的表达在肾癌组织中较正常肾组织高34.91%(P<0.05)。(2)冬凌草甲素作用于786-0细胞后,细胞中pp-GalNAc-T1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24h下降15.98%、48h下降44.30%、72h下降5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随着冬凌草甲素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增强,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16 μmol/L的冬凌草甲素引起的生长抑制明显高于8 μmol/L的抑制率(P<0.05),最高可达90%以上。结论 pp-GalNAc-T14通路与肾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冬凌草甲素可以下调O-糖链的起始糖基化转移酶pp-GalNAc-T14的表达,产生抑制肾癌细胞的作用;冬凌草甲素可能成为RCC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小RNA-1180(miR-1180)转染对肾癌细胞系786-O和ACHN生长的影响.方法 肾癌细胞分为两组:dsControl组和miR-1180组.实时定量(qRT)-PCR检测p21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CDK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使用多靶扫描法(MTS)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180后786-O和ACHN细胞中p21 mR-NA水平分别上调2.54倍(P<0.01)和2.49倍(P<0.01).p21蛋白表达趋势与qRT-PCR结果相符,CDK4、CDK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FCM结果显示,转染miR-1180后,位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大,而位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o/G1期.MTS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1180后,两种肾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1180组的集落数数量明显较少,表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 miR-1180能显著激活肾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肾癌细胞786-O和ACHN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抗原2(STAG2)基因在人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STAG2基因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TAG2基因在5株肾癌细胞、1株正常肾细胞和68对肾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 Western blot法分析STAG2蛋白在5株肾癌细胞、1株正常肾细胞的表达特点;使用慢病毒包装感染ACHN、786-0细胞并使用qRT-PCR检测感染效率;CCK8试剂盒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TAG2过表达后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肾细胞相比,STAG2基因在5株肾癌细胞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5株肾癌细胞中STAG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细胞;③qRT-PCR检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STAG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其对应癌旁组织相比,72. 06%(49/68)肾癌组织中STAG2表达水平下降(P<0. 01);肾癌组织中STAG2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29),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④慢病毒感染 ACHN、786-O细胞后STAG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 01); ⑤体外实验中,过表达STAG2基因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细胞的早期凋亡(P<0. 05,P< 0.01).结论 ①在肾癌细胞和肾癌组织中STAG2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提示STAG2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STAG2低表达对肾癌的早期诊断可能提供一些帮助;②上调STAG2基因的表达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肾癌细胞的凋亡,提示STAG2可能成为治疗肾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转染外源性低分子双链RNA (dsRNA) dsP53~285至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786-O,观察其激活肾癌细胞中抑癌蛋白野生型P53的表达作用。方法 根据对肾癌细胞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mock)组、阴性对照(转染dsControl)组和实验(dsP53-285)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 mRNA、P21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结果 QPCR检测显示dsP53-285能明显促进两种肾癌细胞中P53 mRNA和P21 mRNA水平的升高;与阴性对照组dsControl组相比,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2.84倍(P<0.01)和3.20倍(P<0.01),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2.33倍(P<0.01)和2.59倍(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相比,两种细胞系中P53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在两种细胞系中,P53蛋白、P2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与相应的P53 mRNA、P21 mRNA水平的上调一致。MTT检测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dsP53-285后,ACHN和786-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sP53-285组的集落数数量显著较少(P<0.05),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dsP53-285能显著激活肾癌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激活的P53蛋白为野生型而非突变型,并可以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孙连桃  肖伟利 《重庆医学》2017,(35):4897-490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肾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包头市肿瘤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病理室确诊的49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反转录(RT)-PCR法检测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肾癌细胞株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 2中MIF蛋白及mRNA表达;利用脂质体将siRNA MIF及siRNA NC转染到肾癌细胞中,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转染效果,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肾癌组织中M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89±0.09 vs.0.18±0.02,1.19±0.04 vs.0.19±0.01,P<0.05),肾癌细胞株ACHN、769-p、786-O、Caki-1中M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肾小管上皮细胞HK-2(P<0.05).与siRNA NC组比较,siRNA MIF组中MI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降低(P<0.05),HIF-1α及MMP9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MIF在肾癌中高表达,下调MIF表达能明显抑制肾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抑制HIF-1α/MMP9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NIP3表达下调机制。方法运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对肾癌细胞株786-O、ACHN、A498增殖、凋亡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SA对肾癌细胞BNIP3表达的影响;运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检测TSA对肾癌细胞BNIP3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的影响。结果经TSA处理后,3种肾癌细胞增殖均受到显著抑制(PBNIP3 mRNA(PBNIP3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呈去乙酰化状态,TSA恢复了其乙酰化状态;A498的BNIP3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呈乙酰化状态。结论BNIP3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去乙酰化是其在肾癌中表达下调的主要机制,并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Clusterin(CLU)基因稳定干扰的人肾癌细胞系,为CLU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CLU mRNA编码序列作为干扰靶点,与pGCSIL-GFP载体连接真核表达载体.另外构建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阴性对照shRNA表达质粒.利用包装细胞293T获得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人肾癌786-O细胞株及ACHN细胞株.应用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CLU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CLU shRNA慢病毒载体CLU-RNAi-LV并获得相应的慢病毒,病毒悬液滴度>4×1011TU/L.Real Time-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扰组CLU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CLU基因干扰能稳定有效地表达于肾癌细胞,筛选出能稳定干扰CLU基因表达的siRNA序列和肾癌786-O细胞株.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TIP30对肾癌细胞系786-0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含有外源性TIP30的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系786-0,探讨TIP30基因对786-0的生长抑制作用,寻找肾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TIP3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IP30,转染786-0细胞,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稳定转染pcDNA3.1-TIP30载体、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未处理的786-0细胞中TIP30的表达,另通过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结果:与未处理的和转染pcDNA3.1(+)的786-0细胞比较,转染pcDNA3.1-TIP30的786-0细胞中TIP30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未处理与转染pcDNA3.1(+)的786-0细胞中TIP30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染pcDNA3.1-TIP30的786-0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和转染pcDNA3.1(+)的786-0细胞(P<0.01)。流式仪检测细胞周期,与未处理的和转染pcDNA3.1(+)的786-0细胞比较,转染pcDNA3.1-TIP30的786-0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结论: 786-0细胞能够稳定表达外源基因TIP30;提高肾癌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TIP30是肾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肾癌细胞786-0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不同级别肾脏细胞癌患者肾脏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应用细胞侵袭实验检测IL-33对肾癌细胞786-0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L-33对肾癌细胞786-0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33水平明显升高,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体外实验表明,IL-33可促进786-0细胞侵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IL-33刺激786-0细胞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而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L-33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可能通过诱导肾癌细胞发生EMT进而提高肾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蛋白6(BIRC6)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BIRC6沉默对786-O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肾癌手术切除标本20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肾癌786-O细胞分为两组,对照siRNA组和BIRC6 siRNA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BIRC6小干扰RNA(BIRC6-siRNA)及其对照siRNA(con-siRNA)转染到肾癌786-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IRC6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IRC6-siRNA和5-FU人肾癌786-O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和LC3A/B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IRC6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肾组织,转染BIRC6-siRNA后786-O细胞的BIRC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5、25、50、100和200 μg/mL的5-FU诱导786-O细胞后,BIRC6-siRN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con-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IRC6-siRNA组肾癌786-O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on-siR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IRC6-siRNA组肾癌786-O细胞Beclin和LC3A/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siRNA组。结论 siRNA干扰BIRC6能够抑制肾癌786-O细胞自噬,促进5-FU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肾癌786-O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