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Longdan Xiegan decoction,LXD)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48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模型组和LXD干预组,其中EAU模型组和LXD干预组大鼠首先诱导并建立EAU模型,LXD干预组大鼠每天给予LXD灌胃处理12 d,EAU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的PBS缓冲液灌胃处理12 d。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免疫后12 d三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及眼组织中iNOS和Ar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此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各组织中M1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分析LXD对EAU大鼠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结果 免疫后12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模型组大鼠各组织中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而Arg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与EAU模型组相比,LXD干预组大鼠脾脏、淋巴结以及眼组织中iNOS表达均降低,而Arg1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EAU模型组大鼠各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升高,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降低(均为P<0.05),呈现不均衡表达;与EAU模型组相比,LXD干预组大鼠各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下降,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升高,两者比例逐渐恢复均衡。结论 在EAU大鼠中,M1/M2巨噬细胞极化比例紊乱,LXD可明显降低M1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以及相关因子iNOS表达,提高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以及相关因子Arg1表达,从而发挥对EAU大鼠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类白介素7(interlecukin 7,IL-7)样细胞因子,它通过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的TSLP受体(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recepter,TSLPR)结合,强烈激活树突状细胞,从而诱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2(helperT cell,Th2)炎性反应并启动过敏反应.它是过敏性疾病的启动因子,通过建立短豚草(short ragweed,SRW)激发的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证实了这一过程.而关于临床方面的研究虽有用人眼角膜上皮细胞培养等手段进行相关研究,但是也仅能模拟人体病理过程的相似状态,对于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和慢性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人类活体试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及炎性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在微环境信号的作用下,巨噬细胞可极化为产生不同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效应功能的M1、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多能性和异质性,其功能和表型可以在不同的微环境信号下动态转换,从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极化在角膜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可塑性为其成为治疗靶点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干眼症(DES)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初步探讨TNF-α和TSLP在DES发病的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干眼症患者45例,经眼科体检未见异常且无全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志愿者45例,分成DES组及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结膜上皮细胞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α和TSLP的表达水平;采集两组泪液并利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TNF-α、TSLP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ES组结膜上皮细胞中TNF-α、TSLP表达明显强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ES组泪液中TNF-α和TSLP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和TSLP有可能参与了干眼症的发病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群,充当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哨兵.在微环境信号作用下,巨噬细胞可被不同的激活物极化为不同功能的M1型、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极化既可以发生在生理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在病理条件下,并贯穿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全过程.很多眼科疾病的病理过程都和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及炎...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结膜炎经典的发病机制包括了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以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IV型超敏反应,其中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嗜酸性粒细胞等在过敏性结膜炎病理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临床发现针对上述机制的治疗药物临床疗效欠佳,有相当数量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无法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和阐明过敏性结膜炎的新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研究发现Th17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IL-17等细胞因子、过敏原介导神经调节机制、菌群失调机制、脂质介质作用方面可能与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相关,这对过敏性结膜炎新机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过敏性结膜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是共刺激分子CD28超家族的一员,大量表达于活化后的T细胞表面,与相应配体(ICOSL)结合后产生共刺激信号,促进活化后的T细胞增生、分化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均表明,ICOS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AIU)和Behcet病的发病和转归过程中,ICOS/ICOSL共刺激通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效应因子影响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进一步研究ICOS/ICOSL共刺激通路在AIU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寻找新的AIU治疗途径有重要意义.就ICOS的基本概念、ICOS/ICOSL共刺激通路与效应细胞的关系及其在AIU治疗中的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胞葬作用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高铁环境下眼表炎症发生。

方法:选取6~8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铁剂组、抑制剂组、增强剂组及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其它组均腹腔注射50mg/mL右旋糖酐铁0.2mL,每3d注药1次; 第14d起抑制剂组、增强剂组及溶剂对照组每天分别增加1次腹腔注射同体积(0.2mL)50mg/kg XMD8-92、10mg/kg辛伐他汀和50% DMSO溶剂。于注药后第7、14、28d裂隙灯下观察各组小鼠眼前节情况,进行眼表炎症指数评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28d后取角膜、结膜及泪腺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并采用RT-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指标(CD86、CD206、iNOS、Arg-1); Western blot检测胞葬作用相关信号因子(Gas6、MerTK)的表达; 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MMP-9)的表达。

结果:注药28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铁剂组及溶剂对照组眼表炎症指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 HE染色显示角膜上皮欠完整,结膜杯状细胞减少,泪腺结构欠清晰且细胞排列相对杂乱; 各组织中CD86、iNOS等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上调,CD206、Arg-1等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下调,IL-1β、TNF-α、MMP-9等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均P<0.05)。与单纯铁剂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抑制剂组小鼠眼表炎症指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进一步增长; HE染色显示角膜上皮脱落明显,结膜杯状细胞进一步减少甚至消失,泪腺结构紊乱且细胞排列杂乱不规则; 各组织中Gas6、MerTK等胞葬作用相关信号因子表达下调(均P<0.05),CD86、iNOS等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及IL-1β、TNF-α、MMP-9等炎症因子表达进一步上调(均P<0.05); 而增强剂组小鼠眼表炎症指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HE染色显示角膜上皮完整,结膜杯状细胞增多,泪腺结构形态改善; 各组织中Gas6、MerTK等胞葬作用相关信号因子表达上调(均P<0.05),且CD206、Arg-1等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上调,IL-1β、TNF-α、MMP-9等炎症因子表达下调(均P<0.05)。

结论:高铁环境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定向极化,加重眼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胞葬作用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高铁环境下眼表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儿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细胞亚群的含量,初步探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7例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儿及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中IgG,IgA,IgM,补体C3及C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儿及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儿外周血IgA,IgM及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值与健康儿童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gG,补体C3及C4的含量低于健康儿童(P<0.05)。CD4+T淋巴细胞值高于对照儿童(P<0.05)。结论:补体C3,C4及CD4+T淋巴细胞在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主要的2种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具有多重综合调控作用.然而在AMD不同阶段、不同亚型中,2种细胞可以是促炎症或促血管生成、致免疫或免疫耐受、组织损害或组织保护.2种细胞在AMD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路、功能状态与AMD的关系等仍需进一步阐述.巨噬细胞的定向诱导和对其功能的精确调控,是今后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可能成为日后治疗AMD,尤其是渗出型AMD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4.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分析对临床筛查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56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记录其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APgar评分(1分钟in)、APgar评分(5 min)、败血症、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输血等。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重症ROP与孕周(GA)、出生体重(BW)、吸氧时间、吸氧浓度、APgar评分(1 min)、APgar评分(5 min)、败血症、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输血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756例早产儿,严重ROP发生3.3%。各因素中,孕周较少、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高浓度吸氧、APgar评分(5 min)<4分,机械通气、输血是重症ROP的高危因素,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严重ROP的发生受孕周较少、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高浓度吸氧、APgar评分(5 min)<4分,机械通气、输血影响。特别是GA≤28周或BW≤1000 g早产儿患严重ROP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建议重点对此类早产儿进行及时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种不同的截囊方法的术后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38例41眼,采用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2例37眼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mo~2a,比较2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术后ld视力>0.1者,A组70.7%,B组81%,术后3mo~2a视力≥0.5者,A组90.24%.B组94.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6%和13.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信封式截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优于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20.
方建华  吴鸥 《实用防盲技术》2011,6(3):117-118,120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再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予以再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复发原因:泪囊未完全切开2例,骨孔过小或位置错误4例,吻合腔或骨孔内肉芽组织增生堵塞5例;10例术后流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占90.91%,1例流泪减轻,泪道冲洗基本畅通,占9.09%。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再次手术重建泪道,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