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243例,64排螺旋CT检查PVTT,总结PVTT与肝癌大体类型、肝硬化基础的相关性。结果 243例肝癌病例中合并门静脉癌栓98例,有肝硬化基础者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者;癌栓类型和肝癌大体类型及肿瘤中心位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有肝硬化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易形成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2.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因素及癌栓发生的部位与PVTT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PVC中合并PVTT132例(44%)。其中40~60岁年龄组、弥漫型病灶、有腹水患者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HBsAg阳性、PT延长、AFP增高、清蛋白(Alb)降低,总胆红素(TBIL)>22是相关危险因素。癌栓好发部位在门静脉主干,发病率为68.9%。结论 PHC合并PVTT易发生于腹水患者、HBsAg阳性、有肝硬化基础、弥漫型病灶的中年男性,肝脏储备功能差是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为门静脉主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伴有和不伴有附脐静脉开放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和脾脏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失代偿期伴有附脐静脉开放和无附脐静脉开放的患者各30例;选择20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大小及其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计算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明显增宽,其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脏显著增大;伴有和不伴有附挤静脉开放者之间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和脾脏大小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脾脏大小在有和无附脐静脉开放者间无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患者和同期2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单纯切除惠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再出血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组(n=32)的1年生存率(68.75%).3年生存率(56.25%),再出血率(12.5%)均比单纯切除组(n=26)的1年生存率(42-31%),3年生存率(23.08%).再出血率(57.69%)有显著意义(P<0.05).但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清癌胚抗原(cancer antigen125,CA125)、癌抗原(cancer antigen 199,CA199)及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诊断不同肝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肝炎患者60例为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为肝硬化组,肝癌患者60例为肝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入院时血清CEA、CA125、CA199及AFP水平,比较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分级者、不同病因者的血清CEA、CA125、CA199及AFP水平。结果:肝癌组CEA、CA125、CA199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且肝炎组、肝硬化组四种血清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B级、C级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A级,且C级患者四种血清标志物水平均高于B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0.05);病毒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和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不同肝病血清CEA、CA125、CA199及AFP水平存在差异;且肝硬化患者CEA、CA125、CA199及AFP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和不同病因密切相关,血清CEA、CA125、CA199及AFP联合检测对于不同肝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hrombus简称PVTT)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生物学行为 ,肝细胞癌(肝癌 )易侵犯肝内结构 ,尤其是门静脉 ,可达 34%~ 4 0 % [1] 。伴有PVTT的患者生存期为 2 7个月 ,无PVTT者生存期则为 2 4 4个月[1] 。门静脉癌栓常引起肝内转移和治疗后复发 ,加重门静脉高压 ,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且使常规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措施难以奏效。目前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缺乏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是肝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一、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正常人肝动脉压 1 6kPa左右 ,门静脉压 1~ 1 6kPa ,肝窦状隙内压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伴肉眼门静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谱,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40例伴有PVTT的肝癌根据术后中位生存期分为2组:长生存期组与短生存期组,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和交叉检验重复抽样方法筛选出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谱,并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的10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包括AKR1C1、TARDBP、EIF4E、MFN1、SNRNP25、LOC55908、ARPP19、RORC、PEX11B和EGFR2,对伴有PVTT的肝癌术后长生存期患者的预测准确性达95%,特异性100%,假阳性率0。其中肝癌相关基因TD26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gene TD26) 在长生存期组中表达明显上调 (P < 0.001),免疫组化染色验证TD26蛋白在长生存期组病例中表达显著高于短生存期组(P = 0.016)。【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10个基因有可能作为伴有PVTT的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的预测指标;TD26在伴PVTT的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患者中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9.
肝癌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AFP) mRNA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样本(5 ml) 分别采自32例原发性肝癌、23例肝炎肝硬化、6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及16例健康自愿受试者,外周血有核细胞AFP mRNA采用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ATTY)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65.6%(21/32),AFP mRNA水平为(1.6×106±34.4) copy/μg RNA,外周血AFP mRNA水平与门静脉癌栓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明确相关(P<0.05),与肝癌大小、分化程度及血清AFP浓度无关.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8.7%(2/23),AFP mRNA水平皆为1×103 copy/μg RNA,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患者(P<0.01).其余受试者外周血AFP mRNA全部阴性.结论:外周血AFP mRNA定量检测有助于循环肝癌细胞与肝细胞的相对区分,高水平AFP mRNA可作为循环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水平仅与门静脉癌栓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119例、肝硬化病人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109例、健康体检者11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其血清AFP、CEA、FERR、CA724、CA199水平,生化仪检测血清GG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慢乙肝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085~46.480,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阳性率明显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χ~2=74.64~417.81,P<0.05),健康对照组AFP、CEA、FERR、CA199、CA724阳性率均为0。原发性肝癌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χ~2=109.21~260.78,P<0.05)。结论血清标志物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启东区肝癌中 P53基因第七外显子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 RT- PCR确定 P53基因第七外显子在 47对肝癌标本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第七外显子在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均显示差异表达 ,其中 1 7例为上调表达 ,30例为下调表达 ,上下调表达之间差异显著 ;女性、年龄≥ 45岁、AFP( + )、HBs Ag( + )、癌栓 ( + )、肝硬化、病理 Edmondson's 级的病例中 P53基因第七外显子均呈显著下调表达 ;Edmondson's I级病例肝癌组织中 P53基因的 EI显著高于 Edmondson's 级病例。结论 :启东肝癌中 P53基因第七外显子转录水平上存在表达差异 ,且其异常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3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细胞癌、45例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分析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和丙肝相关肝癌病变不同阶段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变化,绘制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各指标在老年丙肝相关肝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丙肝相关肝癌组和丙肝相关肝硬化组中AFP、CEA、CA199血清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P0.05)。AFP、CEA和CA199在丙肝相关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51.4%和62.9%,而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丙肝相关肝癌的阳性率提高至94.3%,联合检测阳性率在丙肝相关肝癌组、丙肝相关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EA和CA199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17,高于各单项检测的AUC(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至83.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老年丙肝相关肝硬化与丙肝相关肝癌提供有效的参考,有助于提高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PHC 284例,总结严重肝功能失代偿与PHC患者年龄、肝硬化情况、TACE治疗次数、肿瘤类型和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相关性.结果 284例PHC患者TACE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者39例,其中60岁以上者占74.4%;有肝硬化或TACE治疗2次以上病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或TACE治疗1次病例(P<0.005),巨块型PHC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节型和块状型中非巨块型者(P<0.01),门静脉分支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PHC患者经TACE治疗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P<0.05).结论 老年、有肝硬化基础、TACE治疗2次以上、巨块型PHC和门静脉主干癌栓的PHC,TACE术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黄效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06-1707
<正>原发性肝癌(HCC)因多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一般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使治疗复杂化,如何根治肝癌同时处理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食道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症术式能同  相似文献   

15.
李健平 《微创医学》2009,4(3):314-315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极易侵犯肝脏门静脉系统,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发生率可高达62.2%~90.2%[1].  相似文献   

16.
武翊纶  翁蔚  杨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9+1348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超声与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超声、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CT平扫对肝硬化并发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CT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并发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CT双期增强扫描较超声及CT平扫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的超声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伴门静脉癌栓32例(PVTT组),肝癌伴门静脉血栓18例(PVBT组)。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PVTT组32例、PVBT组4例均作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2组患者均排除肝动静脉瘘。结果:PVT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不全阻塞型6例,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PVBT组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不全阻塞型8例。PVTT组中,彩超检查显示血供29例,PVBT组仅1例疑有少许血供,2组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1)。结论:门静脉栓子的超声表现分型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腺癌和肝癌组织HBVDNA状况及其病因学意义.方法51例胰腺癌和37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HBVD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16例胰腺癌(31.4%)HBVDNA阳性,阳性病例血清HBsAg均阳性;28例肝癌(75.6%)HBVDNA阳性,阳性病例AFP值阳性率及肝硬化程度明显地高于阴性病例,HBVDNA与胰腺癌和肝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结论HBV感染除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外,也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19例肝硬化和/或肝癌、24例正常肝组织作AFP、HBsAg、HBcAg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表明:肝硬化和肝癌组其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 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硬化者,同时在LCD中检出AFP,因而支持LCD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LCD的发生与乙型肝炎关系较大而与血吸虫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2年1月联合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45例(其中3例为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1/2、1、2、3、4、5、6、7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44/45(97.8%)、30/41(73.2%)、26/36(72.2%)、13/27(48.1%)、10/19(52.6%)、5/13(38.5%) 、1/7(14.3%)、0/2(0)。住院期间发生顽固性腹水、肝肾综合征各1例。随访中共死亡14例,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9例,肝功能衰竭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有选择性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癌切除联合行脾切除或/和加门奇断流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