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影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结果:70例患者检出动脉瘤85个,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动脉瘤76个,9个较小动脉瘤未行手术治疗,3个动脉瘤漏诊。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较高,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接收的4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和DSA检查结果对比。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获得原始的图像,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以及薄层快最大密度投影(MIP)。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以及DSA图像进行共同评估。结果:46例患者中,CTA共检查出45例共47个动脉瘤,漏诊1个动脉瘤,DSA检查显示45例共有48个动脉瘤,有2例患者患有2个动脉瘤。检查中CTA相对于DSA更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结论: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于动脉瘤有较高的诊出率,能够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瘤颈部分的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3D)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后处理方法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CTA检查发现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43例颅内动脉瘤在诊断中CTA漏诊2例,DSA漏诊3例.结论 64排螺旋CT经MIP、VR及3D等成像,均立体、直观地清楚显示动脉瘤体及瘤颈的部位和大小,脑血管CTA3D是一种安全、无创而且有诊断价值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且恰当的后处理方法是更好显示颅内动脉瘤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接收的4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和DSA检查结果对比。使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获得原始的图像,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以及薄层快最大密度投影(MIP)。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后处理图像以及DSA图像进行共同评估。结果:46例患者中,CTA共检查出45例共47个动脉瘤,漏诊1个动脉瘤,DSA检查显示45例共有48个动脉瘤,有2例患者患有2个动脉瘤。检查中CTA相对于DSA更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结论: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于动脉瘤有较高的诊出率,能够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瘤颈部分的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迢华 《中外医疗》2016,(35):174-176
目的:整理该院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或栓塞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观察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疾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总结64排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99.37%,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指导手术和栓塞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借鉴、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采用VR技术进行后处理,同时辅助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DSA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造影。观察对比两者对瘤体和瘤颈的大小、比率,分叶、分支毗邻的显示情况。 结果经CTA VR发现颅内动脉瘤35例共41个,经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35例共42个。VR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1%。容积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分支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于动脉瘤瘤体/瘤颈比也有准确的显示。 结论CTA VR成像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对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DSA与CTA技术结合将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科临床上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脑外科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后共发现52个病灶,其中一个直径大小5.0 mm的病灶被漏检,该方法检测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88%,100.00%,96.88%。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方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42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血管瘤的患者,所选取的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评估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 42例患者共检查出44个动脉瘤,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62%(41/42),CTA可以准确的观察瘤体的位置,瘤颈的朝向,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邻近骨组织的空间联系.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更能直观了解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确切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伍子南 《吉林医学》2010,31(11):1453-145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3D-CTA和DSA测定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和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准确率与DSA诊断结果基本相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雁 《中国医疗前沿》2013,(20):79-79,96
目的:讨论64排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 64排螺旋CT对32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脑血管CTA检查,分别应用容积再现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对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选取的32例患者中,有28例动脉瘤与DSA对照,3例动脉瘤和1例脑血管畸形(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CTA的VR、MIP图像对颅内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率96%(30/32),通过VR及MIP重组的脑血管图像,清晰显示了30例脑动脉的三维解剖关系及动脉瘤周围的复杂结构,动脉瘤与颅骨的关系,清晰显示1例动静脉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快速、准确、风险小,创伤少,特别是三维处理后的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三维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尤其是〈3 mm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31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64层螺旋CTA技术参数:120 kV、250 mAs、准直0.75 mm、重建层厚0.75 mm和间隔0.4 mm。结果三维DSA作为诊断标准,在310例患者中,220例发现264个动脉瘤。CTA漏诊4个动脉瘤,7个动脉瘤在常规DSA检查中漏诊,但被64层螺旋CTA诊断,均得到三维DSA的证实。64层螺旋CTA诊断〈3 mm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4.0%、100.0%和97.9%。结论 64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包括〈3 mm动脉瘤是一种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并采用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所有病例均同DSA和(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48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CTA共检出动脉瘤39例,占81.25%.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基本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开颅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观察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检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23 mm,平均直径约为5.8 mm。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A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例随访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动脉瘤患者手术前后CT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后处理。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27例,23例单发,2例多发(2个动脉瘤)。25例图像后处理质量评分:VR1分3例,2分4例,3分18例;MIP1分4例,2分8例,3分13例。27例动脉瘤术后CTA检查22例未见异常,载瘤动脉局限性狭窄5例,动脉瘤残留0例,脑血管痉挛0例,载瘤动脉闭塞0例,动脉瘤夹滑脱移位0例。结论 CTA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有效的随访检查手段,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改变。  相似文献   

15.
胡铃  刘进康 《湖南医学》2014,(2):326-32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SCTA,应用容积重建(VR)技术、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等后处理软件诊断对本院自2010至2012年43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4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38例发现动脉瘤,包括后交通动脉瘤21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3例;其中2例位于动脉分叉部位动脉瘤可疑,38例患者行DSA追踪随访,最终35例确诊动脉瘤,3例未见明显动脉瘤,准确率达92.1%。【结论】SCTA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选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7.
郑穗生  周勇  陈坚 《安徽医学》2007,28(4):288-29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58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使用GE Light Speed V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58例中脑血管无异常21例、发现动脉瘤21例、动静脉畸形9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及烟雾病2例。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内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方法,它可以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8.
罗贤斌 《当代医学》2011,17(36):72-7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97.44%(38/39),特异性100.00%(1/1),准确率95.00%(38/40),阴性预测值100.00%(1/1),阳性预测值100.00%(38/38),两组间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2分别为1.852,0.0002,2.027;均P〉0.05)。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安全、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在临床检测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邓晓彬 《河北医学》2012,18(1):61-64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16排CT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2例脑血管病变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49例,脑内动静脉血管畸形(AVM)3例.52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也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永刚  刘雨成  周莹  许新堂  刘永保 《河北医学》2009,15(12):1405-140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ery small aneurysm,VSA)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oid hemorrhage,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DSA常规摄正、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经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证实39枚VSA,CTA诊断36枚,DSA诊断35枚。减影后CTA与DSA比较,对瘤体直径≤3mm的VSA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1.3%。结论:CTA诊断VSA是一种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上与DSA基本等同,在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上,CTA明显由于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