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4月35例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原始数据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结果:35例均可明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20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5例,左颈总动脉2例,无名动脉2例,腹腔干3例,肠系膜上动脉4例,左肾动脉3例,右肾动脉2例,右髂总动脉受累6例,左髂总动脉受累8例,其中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4例;合并动脉瘤3例;壁内血肿4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了单一或多发破口。结论:CTA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0年以来共发现横膈巨大肿瘤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33岁。自感左上腹包块而入院 ,于 16年前曾作左下颌纤维瘤切除术并植入肋软骨。 9年前发现左下颌肿块 ,诊为左下颌软骨肉瘤 ,作肿块切除并植入肋骨。CT检查 :示左膈下脾胃间隙巨大软组织肿块 ,内有斑点状钙化 ,邻近器官明显推压 ,尤脾脏受压更著 (图 1)。手术见肿块与膈肌紧密粘连。术后病理诊断 :膈肌软骨肉瘤。例 2 女 ,6 2岁。因双下肢水肿 1个月入院。体检 :左中上腹部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 ,较固定 ,边界尚光滑 ,尿常规阴性。B超示左腹部实性占位病变 ,考虑来源于腹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宝石 CT 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并行 GSI 检查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GSI 扫描时间为动脉后期(33s),图像后处理采用 ADW4.6工作站及 GSI-view 软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纳入研究的淋巴结分为转移组(15枚)和非转移组(62枚)。由软件自动生成 KeV-CT 值(电子千伏值-CT 值)曲线,同时记录每枚淋巴结的碘基值和相应层面主动脉碘基值、不同 KeV下淋巴结 CT 值和相应层面主动脉的 CT 值。计算每枚淋巴结40~70KeV 的斜率值(斜率 K =(HU40KeV-HU70KeV )/30)、标化碘基值(淋巴结碘基值/主动脉碘基值)、不同 KeV 下的标化 CT 值(淋巴结 CT 值/主动脉 CT 值)。统计分析运用 spss17.0。结果:在40~70KeV 区间内,转移组淋巴结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的 KeV-CT 值曲线斜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组的碘基值、标化碘基值均小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KeV 下标化 CT 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曲线斜率3.92作为诊断转移淋巴结的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71.4%;以碘基值19.44作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72.6%;以标化碘基值0.1677作为诊断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80.0%。结论:CT 能谱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转移淋巴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2 4例由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直肠癌和胆囊癌伴转移引起的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患者 ,在CT导引下实施了双侧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结果 治疗 1月后 ,6例患者疼痛消失 ,其余 18例疼痛较治疗前有好转。本组无 1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多排螺旋CT在汶川大地震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根据CT异常表现探讨汶川大地震所致人体损伤情况及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大地震后最初几天320名伤员的多排CT表现,并按损伤部位分别统计。结果271例有明显的损伤表现,包括354个部位,分别是颅脑损伤143例,脊柱骨折97例,骨盆骨折40例,胸部损伤40例,腹部损伤20例,肢体骨折14例,其中76例有多部位损伤。结论地震损伤涉及全身多部位、多个器官;多排螺旋CT检查速度快,对损伤的综合诊断价值高,有助于地震伤员的筛查和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PHL8例,7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4例同时进行了CT及MRI检查。分析PHL的CT及MRI表现。结果 PHL8例,其中单发7例,多发1例。CT表现:平扫所有病变均呈低密度,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MRI表现:T1WI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DWI呈特征性的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无明显强化或轻-中度强化,1例出现不规则坏死;4例显示血管穿过病灶,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单发病例中1例呈肝段分布,误诊为脂肪肝,多发1例误诊为转移瘤。病理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结论 PHL呈乏血供肿瘤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内有血管穿过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即血管漂浮征)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A( 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8例儿童烟雾病病例均行CT平扫及CTA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 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技术成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 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图像分析和诊断. 结果 8例均可明确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闭塞,并可见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6例呈典型烟雾状改变,其中5例表现为脑梗塞,2例表现为脑软化灶,1例脑实质平扫未见异常. 结论 16层螺旋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儿童烟雾病,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防止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lP)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俭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推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23mm,平均直径约为5.8mm。结论:16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中CT模拟三维定位扫描技术(Three 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 system 3DTPS)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20例体颈头部多种肿瘤的CT模拟三维定位技术及其应用,体位固定方式即框架定位与激光定位技术。结果:CT模拟过程在CT重建图像上进行,CT扫描能精确确定计划靶区。注意CT扫描参数的掌握、数据的精确采集、CT值的测定等能满足适形放疗的需要。结论:CT模拟定位在适形放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