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5例(AD组)及阿尔兹海默病患者65例(VD组)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MRI扫描诊断,并对其海马体积、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进行测量,对比两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结果:AD组海马体积、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指数均明显高于VD组,海马高度明显低于VD组(P0.05)。在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在0分及1分比例明显高于AD组,而3分、4分比例则低于AD组(P0.05),两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在2分比例相当(P0.05)。AD组患者MRI图像中未见有明显的梗死病灶,而VD组大脑前动脉受累16例,中动脉受累10例,后动脉受累5例,分水岭区2例,病变以单侧为主46例(70.77%),起病急。病变位于左侧31例,右侧15例。小血管病变者最明显的变现是表层下多腔梗灶及广泛脑白质病变。结论:血管性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病MRI特点具较大差异,MRI可用于两种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白质疏松的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何国军  陈俊抛  温志波  杨波  文春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66-6067,i002
目的:探讨颅脑MRI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关系,促进对AD和VD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AD,VD组各20例为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能量表(MMSE)标准,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原因以及混合性痴呆,对照组20例为正常老年人。应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组进行颅脑扫描,通过体视学知识对颅腔体积、LA体积进行测量,同时对LA程度进行记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颅腔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97);AD,VD组LA体积分别为(5.75&;#177;7.61),(10.00&;#177;8.12)cm^3,均高于对照组(1.30&;#177;2.47)cm^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8.735,P=0.000)。LA记分AD,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VD组的LA体积、LA记分显著高于AD组(P=0.047)。结论:AD,VD患者的LA体积、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D患者的LA体积、严重程度显著大于AD组患者,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白质疏松的 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 MRI白质疏松 (leukoaraiosis, LA)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的关系,促进对 AD和 VD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 方法 AD, VD组各 20例为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能量表( MMSE)标准,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原因以及混合性痴呆,对照组 20例为正常老年人.应用 GE Signa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 3组进行颅脑扫描,通过体视学知识对颅腔体积、 LA体积进行测量,同时对 LA程度进行记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各组颅腔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897); AD, VD组 LA体积分别为( 5.75± 7.61),( 10.00± 8.12) cm3,均高于对照组( 1.30± 2.47) cm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8.735, P=0.000). LA记分 AD, 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 VD组的 LA体积、 LA记分显著高于 AD组( P=0.047). 结论 AD, VD患者的 LA体积、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VD患者的 LA体积、严重程度显著大于 AD组患者,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技术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及功能改变。方法对AD(AD组)、MCI患者(MCI组)各30例及正常老年人30名(HC组)采集rs-fMRI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加权像,比较3组全脑灰质体积、脑区分数低频振幅(fALFF)和功能连接(FC)差异。结果3组间左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及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距状皮层、左侧尾状核、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顶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额中回及右侧中央后回f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左侧颞上回为种子点,AD及MCI患者同侧颞下回与对侧枕下回FC增强。结论联合运用VBM及rs-fMRI技术可为早期诊断MCI及AD提供参考依据。AD及MCI可致全脑广泛fALFF减低及同侧颞叶与对侧枕叶FC增强,AD可伴有颞叶体积减小,MCI脑灰质体积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和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招募轻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老年人进行包含3D-T1WI和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序列的磁共振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全脑CBF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灌注差异的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两组受试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对灌注有差异的脑区的CBF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轻度AD患者26例(年龄(73.0±6.8)岁,男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3例(年龄(73.7±8.2)岁,男23例)。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D组患者CBF灌注减低区主要位于双侧顶叶(以楔前叶、角回为主)、枕叶以及左侧颞叶和额叶;CBF灌注增高区主要位于右海马和海马旁回、右扣带回、基底节核团以及双侧额叶(以眶面和内侧面为主)(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患者的脑灰质萎缩主要位于双侧颞叶内侧结构(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也累及双侧岛叶和基底节核团(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组患者左颞顶叶脑回、双侧额上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正相关;双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前扣带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AD患者存在以顶叶为主的低灌注和以海马、基底节区、额叶为主的高灌注改变,而其灰质萎缩主要集中在双侧颞叶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全脑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6例AD患者(AD组)和16例年龄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核磁共振形态学和ASL灌注成像检查。利用SPM8软件对获得的脑血流图像进行预处理并统计分析,比较2组的脑血流灌注差异,并探讨AD患者的脑血流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内侧颞叶萎缩明显,双侧额颞顶枕血流灌注普遍减低(P<0.001),主要累及左侧额叶、右侧眶额下部、右侧海马旁回、双侧顶叶下部、右侧顶叶上部、右侧缘上回、右侧楔前叶、右侧中扣带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颞叶中部(P=0.000)。经部分容积校正后,AD组双侧颞叶及顶枕交界区脑血流灌注明显减低(P<0.001)。结论:3D pcASL通过测定脑血流可以监测AD患者脑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一种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 用于脑区体积测量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结构变化检测,进而评估脑结构自动化测量的可靠性和应用于AD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为研究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 的可靠性,收集的204例正常人的脑部结构MRI影像数据,分别利用脑结构自动化分析和有经验的医生人工勾画测量两种方法 ,对左、右侧海马,左、右侧脑室,左、右侧尾状核,左、右侧壳核,左、右侧丘脑共10个脑区的体积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为评估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 应用于AD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纳入34例AD患者,并依据年龄和性别匹配一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n=34),采用自动化分析方法 测量全脑47个主要脑区(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扣带回及其他)的体积,比较两组人群脑区体积的差异.结果 皮尔逊相关性(Pearson's correlation)分析结果 显示,两种测量方法 对选取的10个脑区的体积测量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判定系数r2>0.9).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表明,所有脑区测量差异的均值位于0点附近,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种方法 对脑区的分割差异相对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2.94%、3.08%、3.42%、2.90%、2.72%、3.20%、2.91%、2.84%、3.24%、3.39%.在对AD人群47个主要脑区体积的自动化测量中,发现AD组中的脑室结构(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绝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2个其他脑区的绝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AD组中11个脑区的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都存在显著减少,分别包括内侧前额叶(P=0.0009)、颞中回(P=0.0003)、颞下回(P=0.0012)、颞极(P=0.0093)、角回(P=0.0030)、楔前叶(P=0.0052)、后扣带回(P=0.0157)、杏仁核(P<0.0001)、海马体(P=0.0016)、基底区域(P=0.0022)、内嗅区(P=0.0003).结论 应用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技术可准确评估脑部结构体积变化,与有经验的医生人工勾画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与AD相关的脑结构变化,具有应用到AD诊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马、杏仁核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AD患15例,VD患7例,正常老年对照14例。行头颅MRI测量海马杏仁核体积。应用标准化体积比较AD、VD组与正常组的差异,分析VD患海马杏仁核萎缩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AD患海马杏仁核体积比对照组萎缩25%(P<0.05)。VD患萎缩12%-18%,但与AD和对照组比均无显性意义。右侧海马杏仁核体积联合区分AD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5.71%,准确率为86.19%(P<0.05)。临床分析显示,VD患病前有记忆力减退,海马杏仁核萎缩严重。结论 海马杏仁核结构萎缩是AD和VD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缺血加重老化损伤是VD发病的可能机制,海马杏仁核结构以外的某些脑结构在VD发病中可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自动量化工具-AccuBrain在评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的脑结构变化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21例可能AD和24例可能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24例老年健康人对照组(NC)行全脑扫描,应用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序列获取三维结构图像。数据分析采用AccuBrain进行处理,它可自动分割20多个大脑区域,并测量其体积,量化其数值,同时可测得其所占全脑体积的比率,从而来得出差异性脑区。结果与NC组相比,在绝对体积方面,MCI组的显著差异性脑区是海马、双侧海马、双侧扣带回、双侧岛叶、双侧颞叶、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下角、双侧侧脑室、双侧侧脑室下角,而AD组的则是海马、杏仁核、壳核、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双侧壳核、双侧伏隔核、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扣带回、双侧岛叶、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下角、双侧侧脑室、双侧侧脑室下角;考虑颅内总体积的情况,即相对体积方面,MCI组的海马、腹侧间脑、丘脑、双侧海马、左侧杏仁核、双侧腹侧间脑、双侧丘脑、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左侧扣带回、双侧岛叶、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下角、双侧侧脑室、双侧侧脑室下角具有显著差异性;而AD组的海马、杏仁核、腹侧间脑、丘脑、壳核、伏隔核、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双侧腹侧间脑、双侧丘脑、双侧壳核、双侧伏隔核、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左侧扣带回、双侧岛叶、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下角、双侧侧脑室、双侧侧脑室下角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AccuBrain能自动分割全脑体积且量化其数值,方法上更直观,在辅助AD的临床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对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34例,按脑梗死影像学分型分为中梗死组52例,小梗死组4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3组均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中梗死组MMSE评分[(22.78±3.22)分]、CMS评分[(67.98±10.17)分]、VFT评分[(12.30±3.75)分]、CDT评分[(2.67±0.81)分]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26.02±2.88)、(72.16±11.17)、(16.30±4.47)、(3.25±0.65)分](P0.05),小梗死组MMSE、CMS、VFT、CDT评分[(24.48±3.81)、(68.85±10.01)、(14.15±2.70)、(2.99±0.75)分]与中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额叶、颞叶梗死灶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节区、顶叶和枕叶(P0.05),基底节区梗死灶MMSE、CMS评分低于顶叶和枕叶(P0.05),额叶梗死灶VFT、CDT评分低于颞叶、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梗死区MMSE、CMS、VFT、CDT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灶大小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中、小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梗死部位有关,额、颞叶梗死者认知功能受损明显,其次为基底节区梗死和顶、枕叶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梗死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脑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脑血流灌注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进行脑CTP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和画钟测试(CDT),按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43)、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48)和血管性痴呆(VD)组(n=12)。分析各组CTP不同大脑部位感兴趣区的脑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三组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556,P=0.023),VCIND组和VD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和糖尿病病史是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三组间相比,额叶、颞叶、顶叶的局部脑血容量(CBV)有显著性差异(F3.216,P0.05);VD组额叶、颞叶、顶叶的CBV低于对照组(P0.05),且VD组额叶、颞叶CBV低于VCIND组(P0.05)。三组左侧的颞叶、顶叶和半卵圆中心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左侧枕叶的TTP有显著性差异(F3.116,P0.05);VD组高于对照组和VCIND组(P0.05)。三组在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右侧脑叶的MTT和TTP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顶叶及右侧颞叶的CBV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03,P0.05)。顶叶和左侧额叶的CBV与CDT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结论不同程度VCI均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以额叶、颞叶、顶叶降低明显,且血流灌注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左侧半球受损早于右侧。脑CTP可为VCI的早期识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SPECT显像半定量法来进行Alzheimer’s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AD组25例,VD组2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通过Tc-99m-ECD脑显像SPECT显像,运用大脑皮质与小脑ROIs区比值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额叶、双侧后颞顶部,大脑皮质/小脑比值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其它二叶无明显差异。而VD病人的放射性比呈非对称性、局灶性放射性降低。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双侧额叶及后颞顶部的血流灌注降低是诊断AD的主要特征。结合SPECT和CT、MRI,有助于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马、杏仁核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AD患者15例,VD患者7例,正常老年对照14例。行头颅MRI测量海马杏仁核体积。应用标准化体积比较AD、VD组与正常组的差异,分析VD患者海马杏仁核萎缩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AD患者海马杏仁核体积比对照组萎缩25%(P<0.05)。VD患者萎缩12%~18%,但与AD和对照组比均无显著性意义。右侧海马杏仁核体积联合区分AD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5.71%,准确率为86.19%(P<0.05)。临床分析显示,VD患者病前有记忆力减退者,海马杏仁核萎缩严重。结论海马杏仁核结构萎缩是AD和VD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缺血加重老化损伤是VD发病的可能机制,海马杏仁核结构以外的某些脑组织结构在VD发病中可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 V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一种类型。脑通作为氧化麦角碱类药物中的新一代产品,已普遍应用于治疗 VD。本文观察 45例 VD病人应用脑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对象与方法 本组 45例患者中男 25例,女 20例,年龄 64~ 75岁,平均 71岁。有高血压病史 31例,糖尿病史 19例, 2次以上卒中史 22例。临床特点:所有病人均有:( 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2)脑 CT或 MRI检查可见脑实质内多发新旧不等梗死灶及脑萎缩,以基底节区、额叶、枕叶、颞叶、海马、丘脑等多发。 21例有多发腔隙梗死灶, 9例有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MRI图像脑灰质萎缩的模式。方法对19例AD患者和20例正常老年对照者行MRI扫描,通过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optimizedvoxelbasedmophometry,OVBM)分析方法,分析AD患者全脑和局部脑灰质的体积异常。结果A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相对于正常对照者明显降低(P=0.0048),双侧海马、双侧丘脑、双侧颞上回和左侧颞中回体积明显减少(多重校正后,相当于P<0.05)。结论AD患者的全脑灰质体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LA区域和皮质部位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5例伴有LA[LA(+)]、28例无LA[LA(-)]的皮质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14例正常对照者行脑血流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显像,并与智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A(+)组与正常组相比,额叶、颞叶、顶叶、LA区域rCBF显著降低(P〈0.05);与LA(-)组相比,额叶和顶叶皮质、LA区域rCBF显著减少(P〈0.05);LA(+)组长谷川智能评分与额叶皮质、LA区域rCBF变化呈显著正关系(r=0.765,P〈0.01和r=0.439,P〈0.05)。结论 伴LA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LA区和皮质区域存在广泛血流灌注不足,持续的状态可引起脑功能低下,并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MRI三维测量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脑形态结构变化特点.方法AD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NC组),脑三维测量使用MRI组织分割和体积测量分析技术.结果AD组23例,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的平均总分为(18.9±4.7)分,韦氏记忆测验的记忆商(MQ)为(44.2±14.4)分;NC组29例,MMSE平均总分和MQ分别为(28.4±1.7)分和(96.5±10.0)分.MRI三维测量结果显示,两组间脑灰质体积、左右海马体积、所有脑室体积、脑室外脑脊液和总脑脊液体积分别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AD组的灰质体积平均比NC缩小了12.6%,左右海马体积分别缩小了23.8%和22.7%.大脑结构的改变与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显示脑灰质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判别意义,两组判别总正确率为76.9%.结论脑MRI三维测量能定量化了解AD的脑部形态结构的改变,作为AD诊断和评价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与路易体痴呆在脑葡萄糖代谢方面的特征.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8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25例路易体痴呆(DLB)患者.受试者静脉注射示踪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然后接受头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应用迭代法重建的脑图像,分别取额叶皮层、顶叶皮层、颞叶皮层、枕叶皮层、小脑皮层、尾状核头、壳核为感兴趣区(ROI).以脑内各ROI与小脑半球ROI的FDG摄取强度的比值为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AD在颞叶前部、顶叶皮层FDG摄取下降,额、顶、颞、枕叶、壳核、尾状核皮层感兴趣区与小脑皮层的FDG代谢比值分别为(0.861±0.173)、(0.625±0.149)、(0.598 ±0.185)、(0.914±0.214)、(1.030 ±0.084)、(0.997±0.102);DLB在额叶前部皮层、颞叶前部皮层、顶叶后部皮层、纹状体的FDG摄取均下降,额、顶、颞、枕叶、壳核、尾状核皮层感兴趣区与小脑皮层的FDG代谢比值分别为(0.538±0.147)、(0.615±0.138)、(0.587 ±0.142)、(0.415 ±0.107)、(0.685 ±0.094)、(0.547 ±0.103).DLB在枕叶皮层、额叶皮层、纹状体的FDG摄取下降比AD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AD与DLB在皮层和基底节的葡萄糖代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10月收治的30例HI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每位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累计范围及信号特点等.[结果]30例中发生在1个脑叶的16例(颞叶8例、额叶6例、顶叶2例),累及2个脑叶的7例(颞、顶叶5例,颞、枕叶2例),同时累及3个脑叶的5例(颞、顶、枕叶4例,额、颞、顶叶1例),其中小脑半球2例.出血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慢性期均表现为等、长T1信号,而亚急性期表现则以短T1为主,T2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地图样、花边状或脑回样强化.[结论]HI磁共振成像有特征改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磁共振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精准定位并测量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不同脑区的体积变化规律,为疾病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66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上海联影1.43T uMR586磁共振扫描头颅,并采用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测量各脑区体积的变化规律。结果 全脑、白质、外侧颞叶区、枕叶区、扣带回区、岛叶区和小脑体积及百分比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而灰质、内侧颞叶区、额叶区、顶叶区和皮层下灰质区体积及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脑室区体积及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t分别=5.97、5.00、10.32、7.64、5.97;5.66、4.96、4.52、4.75、4.32、-20.32、-7.62,P均<0.05)。常规MRI未见明显脑萎缩表现。进一步发现,内侧颞叶区的海马体、海马旁回和内嗅皮质体积及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参考范围(t分别=6.63、5.00、5.12;5.65、5.23、5.29,P均<0.05),而杏仁核、梭状回和颞极体积及百分比在正常参考范围。额叶区、顶叶区和皮层下灰质区在亚区各部分体积及百分均在正常参考范围。脑室区的侧脑室和第三脑室体积及百分比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