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不同严重程度血管性痴呆(VaD)的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55例VaD患者,按痴呆程度不同分层。其中180例入组石杉碱甲组,随机给予不同剂量石杉碱甲(高剂量组:0.15mg;低剂量组:0.05mg);75例设为吡拉西坦(0.4g)为对照组,均连续用药52周。分别在0、12及52周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不同严重度VaD患者石杉碱甲高剂量组在治疗12周后MMSE、ADL评分改善最明显(P<0.05)。轻度VaD患者石杉碱甲高剂量组在治疗12周后MMSE、ADL评分改善疗效最好。结论: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VaD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VaD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高剂量石杉碱甲能延缓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石杉碱甲组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1.8±7.2)岁;对照组39例: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72.3±6.9)岁。石杉碱甲组给予石杉碱甲0.1mg,bid,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100mg,bid,口服。两组总疗程为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石杉碱甲治疗12周后MMSE、CDR及ADL分数分别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石杉碱甲可显著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石杉碱甲0.1mg,2次/d,连用8周;对照组用吡拉西坦片800mg,3次/d,连用8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Va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石杉碱甲治疗组(治疗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CDR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MSE和CDR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治疗VaD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VaD的推荐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在入组前、观察第2、4、8及12周时,测定其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CHE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9.2±51.4)mg/L,(282.9±49.7)mg/L,t=6.26,P〈0.01],治疗组SO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6.2±29.4)mmol/L,(167.6±27.7)mmol/L,t=-5.80,P〈0.01];其中,治疗组内,VaD患者比AD患者的血浆SOD浓度高[(228.0±24.3)mmol/L,(196.0±26.0)mmol/L,t=-3.99,P〈0.01]、MMSE评分改善明显(20.1±5.8,15.6±5.6,t=-3.48,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痴呆病因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代谢过程,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6.
HDS、MMSE、BBS在痴呆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3种量表在痴呆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50岁以上可疑智能减退的患者进行HDS、MMSE、BBS测试,并对其智能水平独立做出判断,比较3种量表在痴呆筛查中的有效性及优缺点。结果:3种量表得分在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之间有显著差异,HDS、MMSE、BBS的敏感性分别为66.67%、80%、93.33%。特异性分别为100%、85.71%、28.57%。痴呆和非痴呆患者相比较在时间定向力、记忆、计算、视空间等方面损害较重,而命名相对保存。结论:3种量表中,MMSE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HDS特异性最好,而BBS在排除痴呆诊断中意义较大。主观测试与客观评价结合是全面评估智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因简易量表得分受多种因素影响,更适用于大样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石杉碱甲治疗脑器质性疾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治疗脑器质性疾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用石杉碱甲治疗脑器质性疾病64例,疗程八周.其中阿尔采木氏病(AD)23例,血管性痴呆(VD)41例.采用韦氏记忆商数(WMQ)、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AD、VD两组的(WMQ)与MMSE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0.1).结论石杉碱甲对治疗脑器质性疾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安理申(Aricept)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VaD患者进行12周的安理申治疗临床观察,按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 mg/d安理申治疗4周、12周时,治疗后较治疗前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数均分有改善(P<0.01).40例服用安理申的患者中,2例出现头晕、恶心,1例出现运动减少、肌肉强直的类帕金森氏综合症副反应,1例出现轻度的躁动、情绪易激惹等阳性精神症状.结论安理申能有效治疗VaD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应用奥拉西坦4 g+0.9%NaCI溶液250 ml,静滴,1次/d,尼莫同30 mg口服,3次/d,1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0.75 g+0.9%NaCI溶液250ml,1次/d,静滴,脑复康0.8 g,口服,3次/d,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 2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显著(P〈0.01);2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电针治疗4周)和药物组(尼莫通,30mg,3次/d,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P300等监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MMSE、HDS、ADL评分和P300监测均显示2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电针智三针可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行为能力,疗效优于尼莫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65岁以上人群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病率达5%,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患病率相似,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经颅多谱勒(TCD)证实有明确脑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MMSE 11~24分(为轻、中度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每天上下午各口服石杉碱甲100μg,连服12周。两组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后12周末以观察组疗效较好(P〈0.05)。结论石杉碱甲可改善神经功能性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在脑动脉硬化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上,除传统的抗血小板、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物治疗外,适当加用抗胆碱酯酶药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石杉碱甲和吡硫醇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AuP-A)和吡硫醇治疗多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1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A uP-A100μg,4次/d;2周后100mg,3次/d。对照组58例,吡硫醇200mg,3次/d。以治疗3mon为统计界限。结果:两组比较MQ提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SE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uP-A较吡硫醇治疗MID不但临床疗效突出,而且一样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石杉碱甲。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R评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优于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石杉碱甲。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R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治疗组MMSE、ADL、HDS-R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优于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患者电生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痴呆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所有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考核其智能,比较P300潜伏期的延长率和EEG异常率在VaD组和非VaD组患者间的差异,分析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的相关性,以及EEG改变与VaD患者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aD组和非Va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4.2%和6.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VaD患者EEG异常率达75%,而且患者EEG改变愈明显,其痴呆愈严重。结论P300潜伏期与EEG均可以作为VaD患者诊断和考核疗效的客观指标;对VaD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可明显提高VaD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石杉碱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方法 对3l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石杉碱甲,观察剂量-疗效关系,并同时作记忆测验。结果 用石杉碱甲治疗3个月后记忆商数明显改善,尤以石杉碱甲在300μg/d最为显著。结论 石杉碱甲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安理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86例轻、中度VD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10-24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12周临床试验。以MMSE为主要评价指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为次要评价指标。结果结果表明,5mg/d安理申治疗12周时,安理申组较安慰组MMSE、ADL、CDR分数显著改善(依次P〈0.01、〈0.05、〈0.01)。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显示,5mg/d安理申治疗12周时,治疗后较治疗前MMSE、CDR、ADL分数分别改善3.5、0.6、7.0分(依次P〈0.01、〈0.05、〈0.01)。安理申治疗4周时MMSE分数已有提高(P〈0.05)。结论安理申可显著改善轻中度VD病人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是VD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5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30例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7例,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及Barthel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哈伯因片0.1m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800mg口服,3次/d,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MMSE及ADL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哈伯因组治疗后MMSE得分明显高于脑复康组(P<0.05),ADL得分低于脑复康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27%)和显效率(64.7%)均高于对照组(68.63%和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观察石杉碱甲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VCIND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石杉碱甲治疗组;另设健康对照42例。3组均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测定。VCIND患者治疗第4和第8周时重新测定MMSE及CDT并加以对比。结果:①VCIND组与健康对照组在CDT评分、MMSE总分以及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计算能力、短程记忆、言语复述、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及图形描绘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石杉碱甲治疗的VCIND患者第8周时MMSE、CDT评分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①CDT、MMSE总分及亚项的测评,有利于早期发现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②石杉碱甲可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