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22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已有大量结脑的临床报道 ,但有关病理的报告很少 ,现报道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结核性脑膜炎 ,并探讨结脑的诊断问题、误诊原因及病理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2例结脑均为我院 196 1~ 2 0 0 0年的住院患者 ,经问病史、体格检查、脑脊液与X线检查 ,最后由尸检确诊。其中男 13例 ,女 9例。年龄 1个月至 5 5岁 ,其中 16岁以下 9例 ,16~ 4 0岁 12例 ,5 5岁 1例。发热 19例 ,头痛 18例 ,呕吐 14例 ,抽搐 13例 ,偏瘫 6例 ,截瘫 2例 ,视力下降 4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影响。方法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通过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35-55)为抗原诱导。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甲强龙组、EAE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的CD80和CD86表达水平。结果甲强龙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轻于EAE组,大脑CD8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AE组(P0.05),而CD86表达明显高于EAE组(P0.05)。结论甲强龙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CD80表达并上调CD86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HE染色法检测其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 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与7 d和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患者脑卒中后发生VD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对损伤反应的表达变化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2 d的Wistar大鼠乳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每组分为1、3、5、7 d共4个时间点,采用划伤的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AQP9的表达变化.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受损后,形态学上表现为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呈反应性胶质化的典型特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增强;原位杂交分析表明,AQP9 mRNA表达在损伤后1 d显著增高,第3天至第5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表现为反应性胶质化、AQP9 mRNA表达增强,提示AQP9可能直接参与损伤性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24例MS患者急性期及经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缓解期血清UA及hs-CRP值,并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作对照组,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MS患者急性期血清U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MS患者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MS缓解期与对照组UA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伴随着UA水平回升及hs-CRP水平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血清UA及hs-CRP水平变化与MS患者病情活动密切相关,UA及hs-CRP可作为观察MS病情活动性及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升高血清UA水平及抗炎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7例晚发型MS(LOMS)患者和57例早发型MS(YO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LOMS组首次发病的运动障碍及病程中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出现率明显高于YOMS组(P<0.05~0.01),而首次发病的感觉障碍、视觉障碍,查体发现的运动、视觉和构音障碍、视神经炎及病程中新发运动障碍出现率明显低于YOMS组(P<0.05~0.01)。LOMS组78.9%多为原发进展型,而YOMS组70.2%为复发缓解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OMS组脑脊液细胞增高的比率、脑脊液细胞数平均值(17.5%,5×106/L)与YOMS组(35.1%,14×106/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MRI显示,YOMS组小脑病灶出现率(60.0%)明显高于LOMS组(25.0%),而LOMS组脊髓异常的比率(47.4%)明显高于YOMS组(24.6%)(P<0.05~0.01)。急性发作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LOMS组显效20例(35.1%),YOMS组为41例(71.9%),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新发病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6例新发病重症肌无力患者GC治疗前、治疗2月后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TGFβ-1水平,肌无力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判定采用临床绝对和相对记分法。结果 MG患者外周血清IL-18、TGFβ-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GC治疗2月后MG患者IL-18水平显著下降(t=8.92,P〈0.01),TGFβ-1水平升高(t=-6.66,P〈0.05);GC治疗前后预后差的全身型MG患者IL-18水平始终高于预后好的眼肌型MG患者(P〈0.05),MG患者IL-18、TGFβ-1变化值与临床相对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301、r=-0.386,P〉0.05)。结论 GC可通过抑制IL-18、提高TGFβ-1血清分泌水平而有效调节MG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每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14和21d组。用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并用HE染色检查大鼠海马的缺血程度。结果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中,VaD模型组大鼠的电击次数、电击时间、潜伏期及主动逃避时间与干预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跳台实验中,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改善其智能,可能具有预防脑卒中患者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治疗后5、10、15、30d)的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d时观察组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56.3%),P〈0.05;治疗10、15、30d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5d时E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尤以脊髓受累为主的MS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鞘内注入MPS比MPS冲击常规方法见效快,适用于脊髓受累为主的急性期MS。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吕力 《广西医学》2001,23(3):527-530
血液的凝溶状态与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D-二聚体 ( D- dimer,DD)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稳定而特异性降解产物 ,其水平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 (1) 。近年来众多学者已对 DD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 ,溶栓及抗纤溶治疗中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 DD的生物特性及其在脑血管病中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DD的生成及意义  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由 4种主要部分组成 ,纤溶酶原 ( Plasminogin) ,纤溶酶原激活剂 ( Plasminogin activator,如 t- PA、u-PA)、纤溶酶 ( Plasmin) ,纤溶酶抑制物 ( Plas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