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兔脑种植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及光照射方法(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兔脑种植VX2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5只,完全随机化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荷瘤组和光动力学治疗组,分别观察各实验组动物生存期、肿瘤体积、颅内压、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种植VX2肿瘤后,荷瘤组动物中位生存期为24.50d,光动力学治疗组为47.50d,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8,P=0.000)。经光照射后,光动力学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停止增大,且明显小于同一时限荷瘤组(均P=0.00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坏死、血管破坏。光照射治疗后,各实验组动物颅内压和脑组织含水量呈短暂性升高,持续1~5d逐渐降至正常值范围。结论单次光照射治疗可明显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破坏肿瘤血管而发挥抑瘤作用。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短暂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仍处于较为安全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脑内种植GL261胶质瘤细胞系C57小鼠尼莫司汀(嘧啶亚硝脲)化疗后平均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于C57小鼠右侧尾状核种植GL261胶质瘤细胞,术后第7天分别接受单纯高压氧或单次尼莫司汀化疗或高压氧与尼莫司汀联合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显示,不同处理组荷瘤鼠肿瘤体积均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正常脑组织受压严重、中线结构偏移,但不同处理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2,P=0.618)。平均生存期(F=12.177,P=0.000)评价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χ2=13.604,P=0.003)显示,单纯高压氧治疗(χ2=0.365,P=0.546)和单次尼莫司汀化疗(χ2=0.884,P=0.347)对荷瘤鼠生存期无明显影响;高压氧联合尼莫司汀化疗(χ2=9.962,P=0.002)可延长荷瘤鼠生存时间,且疗效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χ2=6.925,P=0.008)和单次尼莫司汀化疗(χ2=7.152,P=0.007)。结论高压氧对颅内种植GL261胶质瘤细胞系的C57小鼠生存期和生长无明显影响和促进作用,联合尼莫司汀化疗则可使荷瘤鼠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高压氧对尼莫司汀化疗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冷冻治疗对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冷冻治疗后细胞凋亡水平和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借助于立体定位技术,建立大鼠C6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第15天、直径约6mm时,进行冷冻治疗。治疗后15d行细胞凋亡的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及MRI检查了解肿瘤的增殖活性,测量肿瘤体积和抑瘤率。结果冷冻治疗后凋亡细胞密度及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前者分别为(36.73±9.54)/0.0625mm2和(4.87±2.80)/0.0625mm2;后者分别为(16.02±3.87)%和(1.70±1.74)%](P<0.01)。冷冻组肿瘤内PCNA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2.37±7.63)%和(73.93±9.60)%](P<0.01);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139.60±27.28)mm3和(414.40±69.01)mm3](P<0.01),增殖受抑制,抑瘤率为66.31%。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冷冻治疗后除细胞坏死外,肿瘤细胞增殖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增多也是冷冻治疗胶质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初步探讨其MR灌注成像研究的可行性。方法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在13只SD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建立模型。MR增强扫描动态观察第一组8只大鼠的肿瘤生长状况。在瘤龄第17 d,对笫二组5只荷瘤大鼠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WI)检查,根据时间-信号曲线计算为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最大信号下降百分比(SRRmax)值。结果第一组大鼠生存期为23.5±3.93 d。肿瘤最大径随瘤龄增长呈线性增大,体积呈指数规律增大,濒死前肿瘤的最大径为9.19±236 mm,体积为515.66±303.33 mm3。第二组大鼠皆成功进行了MR PWI检查,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rCBV分别为179.04±46.02和87.04±23.00,SRRmax分别为39.91%±6.80%和24.11%±6.36%,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肿瘤生长有规律性,可用作MR PWI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对人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治疗组隔天给予pSV2IFN-β基因脂质体瘤内注射,对照组瘤内注射同体积的PBS或空载体,观察和比较各组裸鼠肿瘤的体积、重量和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肿瘤细胞种植28d时,裸鼠肿瘤体积:空白对照组(1742.3±354.3)mm3,空载体组(1632.4±358.6)mm3,治疗组(482.6±45.3)mm3;肿瘤重量:空白对照组(6.1±0.6)g,空载体组(6.0±0.5)g,治疗组(2.2±0.5)g;肿瘤MVD:空白对照组51.2±6.4,空载体组49.3±7.0,治疗组26.1±4.3。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MVD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00),肿瘤的抑制率达72.3%。结论人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对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的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和卡氮芥(BCNU)对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种植于裸鼠皮下,制备U-251胶质瘤动物模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TNP-470组、BCNU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21天观察裸鼠体重及肿瘤大小,并测定移植瘤CD105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CD105-MVD)。结果治疗后第21天①TNP-470组(576.10mm3±114.29mm3)及BCNU组移植瘤体积(473.01mm3±48.04mm3)均明显小于(P<0.01)对照组(1512.61mm3±470.25mm3);TNP-470组与BCNU组间移植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TNP-470组与BCNU组抑瘤率分别为(61.91%±6.29%)和(68.73%±9.65%),两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TNP-470组移植瘤CD105-MVD[(5.70±0.85)个/视野]显著低于(P<0.05)BCNU组[(8.60±0.87)个/视野];两治疗组移植瘤CD105-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0.05)。结论TNP-470和BCNU对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和血管生成抑素(Endo-Angio)融合基因对C6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构建含有Endo-Angio融合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四唑蓝比色法(MTT法)体外观察其C6细胞的裂解作用;Western-blot观察Endo-Angio融合蛋白的表达.建立大鼠C6模型,当肿瘤体积≥2mm3时,治疗组瘤腔内注射107 pfu(10μl)病毒,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MRI动态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组织病理行微血管计数,并记录荷瘤鼠生存时间.结果 体外实验示:当感染率(MOI)=1000时,99%的C6细胞死亡;头部MRI发现治疗组胶质瘤生长减慢;荷瘤鼠存活期:对照组(20.3±0.45)d,治疗组(38.3±0.96)d,中位生存期延长(P<0.01);HE染色见瘤细胞分散,体积较小,无出血坏死;病理染色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血管均值分别为(5.3±1.7)/HP和(15.6±2.8)/HP(P<0.01).结论 重组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Endo-Angio融合基因不仅通过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而且通过裂解肿瘤细胞双重作用治疗颅内胶质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兔右侧MCAO模型.将动物分为3组,即MCAO+HBO治疗组(30只):MCAO后立即行HBO治疗,每天1次,连续20 d;MCAO对照组(30只):MCAO后不行HBO治疗;假手术组(10只):仅开颅不闭塞血管.分别于MCAO后10d、20 d观察其行为学、梗死体积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距梗死灶中心3 mm内皮层脑组织内nestin的表达.结果 MCAO后.MCAO+HBO治疗组行为学评分高于MCAO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HBO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小于MCAO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O后10 d、20 dMCAO+HBO治疗组nestin免疫阳性细胞数05.88±1.2、20.03±1.6)高于MCAO对照组(6.63±1.6、6.8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连续20 d HBO治疗对兔MCAO后的神经行为学、梗死体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促进兔MCAO后梗死灶周围脑组织内nest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DgtyTK双自杀基因对C6实体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融合基因转染小鼠C6实体胶质瘤,RT-PCR检测分析融合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肿瘤体积、重量、抑瘤牢及生存期的变化,同时观察其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Dgly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结果 RT-PCR检测显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OgtyTK双自杀基因在C6胶质瘤中有表达.对照组第4周肿瘤已长至20 mmx30 mm大小.并出现小鼠死亡现象,至第6周末全部死亡;治疗组肿瘤体积未增长,约5 mm大小.部分肿瘤消失.肉眼观察可见对照组肿瘤体积大,色红,血供丰富,治疗组肿瘤体积减小或消失.21 d后处死取瘤称重,对照组[(2.51±0.58)g]与治疗组肿瘤质量[(0.35±0.2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瘤牢为86.1%.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治疗组细胞凋亡率(34.41%±5.20%)明显高于对照组(2.9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可见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形成. 结论 效 CDglyTK双自杀基因联合双前药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抗胶质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声动力化学疗法(SDT)对大鼠颅内胶质瘤的杀伤效应。方法制作大鼠颅内C6胶质瘤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声动力治疗(SDT)组、超声(US)组、血啉甲醚(HMME)组、对照组,治疗后行颅内胶质瘤MRI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光镜、电镜观察,并记录4组大鼠生存期。结果 MRI显示:治疗3 d、7 d后,SDT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7.05±1.96)mm3、(13.02±1.15)mm3,较其他3组明显减小(均P<0.01)。光镜显示:SDT组肿瘤组织坏死于治疗后24 h达到高峰。电镜显示:治疗后24 h,SDT组见大量坏死细胞,部分细胞呈凋亡表现;US组少量细胞呈凋亡表现。SDT组生存期为52.25 d,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SDT对大鼠颅内C6胶质瘤有明显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人脑穹窿和乳头体的MRI解剖学,为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应用3.0MR机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内,对29例健康中国人和15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行全脑扫描。测量穹窿和乳头体体积以及乳头体坐标。结果健康中国人穹窿体积左侧、右侧分别为(0.531±10.150)cm3和(0.541±0.143)cm3,乳头体左侧坐标为x=(一2.18±0.26)mm、Y=(3.76±0.49)mm、Z=(一7.48±0.73)mm,右侧坐标为X=(2.27±0.34)mm、Y=(3.73±0.67)mm、z=(一7.48±0.98)mm;乳头体长度为(4.53±0.54)mm、宽度为(4.25±0.41)mm、高度为(4.09±0.74)mm;健康中国人乳头体左侧、右侧体积分别为(54.77±7.99)mm3、(54.10±9.83)/mm3。同性别健康中国人的左右侧穹窿、乳头体体积无明显区别(P〉0.05),乳头体的径线及坐标也无明显区别(P〉0.05);不同性别间,同侧穹窿和乳头体体积、乳头体的径线及坐标均无明显区别(P〉0.05)。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颞叶硬化侧穹窿、乳头体体积[分别为(0.403±0.110)cm3。和(27.80±8.06)mm3]较非硬化侧[分别为(0.526±0.174)cm3和(51.91±8.06)mm3]明显缩小(P〈0.05)。结论不同状态下,穹窿和乳头体MRI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些特点可为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方案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疗效以及高压氧对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影响。 方法 制备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另设立伪手术组。使用Garcia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分别在术后24 h、5 d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方法对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24 h、5 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容积;取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检测术后24 h、5 d时的NF-κB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结合活性。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 术后24 h高压氧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对照组[(13.33±1.53)vs(10.33±0.58),P<0.001]。术后24 h高压氧组梗死容积小于对照组[(139.73±33.59)vs(203.02±57.66),P=0.008]。术后5 d高压氧组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16.01±4.56)vs(50.28±9.13),P=0.035]。 结论 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方案在脑梗死后24 h内具有脑保护作用。大剂量高压氧可降低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 DNA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幼年和成年Wistar大鼠脑干胶质瘤侵袭性的差异。方法 50只幼年和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组(n=15)和C组(n=15)分别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注射到幼鼠和成鼠脑桥,B组(n=10)和D组(n=10)大鼠分别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到幼鼠和成鼠脑桥。2周后MRI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体积,常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侵袭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β-catenin的表达。记录4组大鼠生存时间。结果 MRI检查结果:A、C组在脑桥均发现肿瘤,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49.63±8.34)mm3和(52.07±7.77)mm3,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无肿瘤生长。A、C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47±2.23)d和(21.47±2.23)d,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D组大鼠至另2组大鼠全部死亡时仍存活。A、C组肿瘤形态观察及MMP-2、MMP-9、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成功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脑干胶质瘤动物模型,但二者肿瘤侵袭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尾状核和杏仁体的体积变化.方法:采用3.0磁共振,分别测量抑郁症患者(30例,抑郁组)及对照组(30名)的尾状核和杏仁体的体积. 结果:抑郁症组尾状核体积左右侧分别为( 4349±517.5 )mm3,( 4208±394.3 )mm3;对照组组尾状核体积左右侧为( 5086±449.3)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49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26例(观察组),显微手术切除联合常规外放射治疗23例(对照组),术后长期随访直至死亡,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2~158周,平均55.8周。观察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2.8±5.6)周,中位生存时间为55周;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6.9±4.8)周,中位生存时间为39周;两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放射性脑病5例,癫痫7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放射性脑病6例,癫痫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2%和47.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疗效优于手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能安全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氧舱压力2.0ATA,加压20min,戴面罩吸纯氧1h,中间休息10min,减压30min,共2h,1次/d,每次2h,连续治疗10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后第14、21d与治疗前比较E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高压氧组神经功能评分ESS在治疗后第7、1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第21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组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洽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和14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d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刨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5.84)d]短于对照组[(23.15±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00)。治疗第3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P=0.000);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例,93.75%)优于对照组(20例,66.67%;P=0.007)。结论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型垂体腺瘤MRI特点及其与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肿瘤GH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采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84例肢端肥大症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RI显示肿瘤可突破鞍膈向鞍上生长、突破鞍底向蝶窦内生长,鞍下侵犯指数[(2.35±0.69)cm]明显高于鞍上侵犯指数[(0.66±0.25)cm;P〈0.01]。术前血清GH水平与瘤体大小、肿瘤GH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肢端肥大症型垂体腺瘤有明显的向蝶窦内优先侵犯生长的趋势;其术前血清GH水平、肿瘤GH表达水平及瘤体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发生血管痉挛的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80例发生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超声多普勒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反映血管痉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 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均出现有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死亡,对照组4例,高压氧组3例;治疗后,高压氧组血管痉挛较对照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早期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