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细辛非挥发性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考察细辛不同煎煮时间的水煎液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辛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以小鼠耳肿胀法对北细辛(根和根茎)水煎液(提取挥发油后水煎液和临床常用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炎作用的评价;以热板法对北细辛水煎液进行镇痛作用的评价;并以去肾上腺试验和纳洛酮阻断试验,探讨细辛水煎液的抗炎镇痛机制.结果:二甲苯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明显减轻炎症肿胀度,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43.20%,和63.69%,而对二甲苯所致去肾上腺小鼠耳肿胀无抑制作用;北细辛95%乙醇提取物和50%乙醇提取物均能抑制小鼠耳肿胀,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61.86%和52.56%.在热板试验中,北细辛2种水煎液高、低剂量均使痛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镇痛作用在2.0 h达高峰;2.0 h各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51.27%,62.78%,60.08%和68.00%;经纳洛酮预处理后潜伏期明显缩短,北细辛水煎液未显示镇痛作用.结论:北细辛水煎液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临床常用水煎液的抗炎镇痛作用强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煎液.北细辛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95%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与50%乙醇提取物相当.北细辛水煎液抗炎作用有肾上腺的参与,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03-2607
目的:研究细辛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建立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小鼠热板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测定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极性部位HPLC特征指纹峰与其镇痛、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在标定的31个特征指纹峰中,有15个特征峰与镇痛活性呈正相关,其中8、11、13、20、21、22、26号峰贡献较大;有20个特征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其中2、5、7、9、10、11号峰贡献较大。结论:细辛中含有镇痛、抗炎作用的特征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北细辛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压提取技术对北细辛中的甲基丁香酚进行提取。结果 细辛中挥发油含量占比较高,其中甲基丁香酚是北细辛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 以GC-MS检测的甲基丁香酚相对百分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提取压力、保压时间、料液比对甲基丁香酚气质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北细辛超高压提取(ultrahighpressureextraction,UHPE)工艺进行优化,为北细辛解热镇痛作用产品原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镇痛抗炎药效学评价。方法:以醋酸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对细辛进行镇痛作用评价;以二甲苯致鼠耳肿胀试验对细辛进行抗炎作用评价。结果:12个不同产地的北细辛和华细辛样品均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疼痛抑制率7个北细辛样品在27%~61%,5个华细辛样品在40%~59%。6个产地北细辛的炎症抑制率(50%~70%)强于5个产地的华细辛炎症抑制率(34%~48%)。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细辛镇痛抗炎作用差异显著。北细辛: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4个吉林产细辛镇痛作用(38%~57%)均强于黑龙江产细辛(34%);热板实验结果显示黑龙江产细辛镇痛作用(43%)强于2个辽宁产细辛(29%~36%)。华细辛:醋酸扭体实验显示3个陕西产细辛镇痛作用(47%~49%)均强于湖北产细辛(40%);热板实验显示3个陕西产细辛镇痛作用(45%~59%)强于重庆产细辛(40%)。鼠耳肿胀实验结果显示北细辛4个吉林产细辛抗炎作用(51%~63%)均优于黑龙江产细辛(50%)。道地性分析表明,北细辛及华细辛道地药材的镇痛作用有强于各自非道地药材的趋势;北细辛道地药材的抗炎作用较非道地药材强,但华细辛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在抗炎作用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产地的细辛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但作用强度明显不同,显示细辛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降香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作用.该研究以具有抗炎活性的异甘草素、甘草素、柚皮素及紫铆花素黄酮类化合物为研究载体,通过数据库检索确定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构建降香黄酮类化合物作用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BinGO插件,从Gene Ontology获取数据,从而对识别出的模块进行功能注释,通过模块功能探讨阐释降香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其主要与抑制FOS,PTGS2表达、抑制IL-1β释放、抑制MAPK通路和Toll样受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单叶细辛镇痛及抗炎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叶细辛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测定单叶细辛(以下称"单辛")的镇痛效应,将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单辛油组、单辛液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哌替啶阳性对照组共4组,通过测定小鼠痛阚的变化,观察细辛的镇痛效应及其量效关系;另取小鼠40只,分组方法同上,采用扭体法观察小鼠痛阈的变化,将所测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求出痛阈提高率及镇痛率.将家兔36只,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作为蛋清致炎组和组胺致炎组,每大组又分为3小组,采用关节肿胀法,测定家兔给药前后关节上下径的大小变化,并进行比较;单叶细辛抗炎速度弱于地寒米松,但抗炎持续时间与效果基本与地寒米松持平.结果:单叶细辛水提液及挥发油扭体出现时间、扭体次数、镇痛率、镇痛效应出现时间较哌替啶慢,但随着剂量的增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所有检测项目均与哌替啶无明显差异.结论:单叶细辛具有较长的镇痛效应及较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细辛处理后不含马兜铃酸的样品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细辛经多种工艺除掉马兜铃酸后,观察其镇痛、抗炎作用。镇痛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进行试验,抗炎作用采用鼠耳肿胀和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方法,镇静作用采用阈上和阈下剂量小鼠睡眠法进行试验。结果:经处理后不含马兜铃酸的样品具有镇痛、镇静及抗炎作用。结论:不含马兜铃酸的细辛具有镇痛、抗炎作用,马兜铃酸可能不是细辛的主要镇痛、抗炎成分。  相似文献   

8.
黄鲛  易进海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刘云华 《中成药》2012,34(10):1971-1974
目的 研究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 mm×150 mm,5μm)柱,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测定细辛不同时间水煎液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结果 细辛水煎液中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的含有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而有效成分细辛脂素的含有量不断增加.结论 细辛入汤剂时久煎可有效减少毒性成分,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9.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研究荔枝叶的抗炎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查找荔枝叶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ADME五项原则筛选出活性成分;基于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成分靶点;并利用Disgenet数据库获取炎症基因;采用Venny2.1.0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与炎症基因的交集靶点作为潜在抗炎靶点,并将其输入STRING 11.0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DAVID 6.8数据库对抗炎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荔枝叶“活性成分-抗炎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CCK-8法检测荔枝叶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检测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从荔枝叶中筛选到9个活性成分,潜在抗炎靶点47个,127种GO生物功能,68条KEGG信号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相关通路。细胞实验表明荔枝叶醇提物浓度为12.5,25,50 μg/m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没有毒性,可降低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导致的TNF-α、IL-6的释放量,对COX-2蛋白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构图揭示了荔枝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达到抗炎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荔枝叶抗炎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临床使用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受到"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的影响,部分学者对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细辛6 g提出质疑。该文基于文献回顾,系统整理了古代经典方剂和现代临床中细辛的应用情况和使用剂量,梳理和分析了古今医家对细辛毒性的认识,探讨清肺排毒汤应用细辛的合理性。结果发现:①历代本草文献对细辛的毒性记载并不相同,"细辛不过钱""细辛有毒"认识的形成曲折而又复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②现代临床应用细辛的剂量并未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传统认识,多数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增加了使用剂量后获得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酌情增减药物的使用剂量。因此,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细辛在清肺排毒汤中的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薄荷、细辛、荆芥、防风、白芷、羌活和甘草8味药材组成,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等化合物,共同起到活血止痛的生物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茶调散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循环,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但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从川芎茶调散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川芎茶调散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酒大黄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酒大黄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酒大黄(2,1,0.5 g·kg-1·d-1,ig连续7d)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酒大黄(2,1,0.5 g·kg-1ig,连续7d)的抗炎作用.结果:酒大黄能提高热板法疼痛模型小鼠痛阈,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并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皮下植入棉球所致的小鼠肉芽肿生成(均P<0.05).结论:酒大黄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十八反”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年代、剂型和用药特点.从96 429张方剂中搜集到藜芦类方剂100首,采用关联规则、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药物配伍、年代和剂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藜芦类方剂在在配伍药物方面,与细辛、附子、雄黄、苦参、川芎、人参、肉桂、桔梗、干姜、当归等配伍较多.用法以外用散剂居多.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以宋代运用频率最高,剂型以外用散剂为主,该类方剂较为重视与温阳益气、燥湿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的配合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大黄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N组)、AS模型组(M组)、酒大黄低剂量组(L组)和酒大黄高剂量组(H组),常规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给药12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脂蛋白的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家兔血清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iNOS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兔主动脉组织iNOS mRNA的表达。结果:12周末与模型组相比,酒大黄低、高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升高(P<0.01),酒大黄高剂量组甘油三脂(TG)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iNOS组化染色及i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减弱(P<0.01或P<0.05)。结论:酒大黄干预能抑制AS兔主动脉iNOS及其mRNA的过度表达,减少NO的产生,降低血脂,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5-LOX(5-lipoxygenase)和LTA4H(leukotriene A4 Hydrolase)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生成炎症介质白三烯(LTs)的重要支路,是抗炎药物研究的关键靶点。大黄、羌活、秦艽3味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炎活性。该文以5-LOX,LTA4H靶点为研究载体,利用DS4.0(discovery studio)中的Hiphop模块构建靶标抑制剂药效团初步筛选3味中药的成分数据库,获得5-LOX和LTA4H潜在活性成分。利用CDOCKER模块进行进一步筛选药效团初筛所得成分,基于原配体的打分值以及关键氨基酸建立筛选规则,最终得到5-LOX潜在活性抑制剂12个,包括原矢车菊素B2-3,3'-O-双没食子酸酯、revandchinone 2在内的大黄成分6个,包括二十二烷酸在内的羌活成分4个以及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2个秦艽成分;得到LTA4H潜在活性抑制剂7个,包括大黄中的revandchinone 1,revandchinone 4,羌活中的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以及二十烷酸甲酯,秦艽中的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该研究能够高效、低耗的筛选3味中药的5-LOX、LTA4H潜在抑制剂,为发现3味中药中发挥抗炎药效的化学质量指标提供助力,以推动对于3味中药的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GC/MS法和UPLC/Q-TOF-MS法研究丹香冠心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敏  胡青  季申 《中成药》2012,34(1):78-84
目的 对丹香冠心注射液中的丹参和降香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丹香冠心注射液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 UPLC)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联用,进行了丹香冠心注射液的水溶性成分的鉴定.结果 分析了20批样品,共鉴定出了苦橙油醇及其氧化物等19个挥发性成分(降香)和丹参多酚酸盐等24个水溶性成分(丹参),不同厂家产品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别.结论 对丹香冠心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的质量标准和药理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丽梅  杨军丽 《中草药》2021,52(19):6111-6120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干燥后的根茎和根,从其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及萜类、香豆素类、糖及糖苷类、酚酸类、聚烯炔、生物碱类等。药理研究表明,羌活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细胞增殖、解热镇痛等活性,且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主要介绍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远志与天麻进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索其药效成分的潜在靶标。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模型分析预测远志与天麻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采用Cytoscape 3. 2. 1软件构建远志与天麻治疗癫痫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远志中的14种成分与105个靶点具有潜在的相互作用,天麻中的12种成分与109个靶点具有潜在的相互作用。涉及包括癌症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内的多个生物过程对癫痫起到治疗作用。结论:通过与癫痫疾病靶点的关联筛选,并采用分子对接的手段进行验证,得到远志与天麻中的成分可能与单胺氧化酶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结论,表明远志与天麻可能通过调控脑内单胺类物质的水平以发挥其抗癫痫功效。预测所得远志与天麻成分靶点与已有文献较接近,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技术手段探讨其抗癫痫作用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