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温阳解郁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温阳解郁汤高,中,低剂量组(8,6,4g·kg-1)和氟西汀组(3.33mg·kg-1)。所有大鼠ig给药,ig容量均为20mL·kg-1。同时,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并孤养21d,在实验21d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实验(TST)对大鼠行为进行评价,并于21d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94±10),(90±9)s和穿格次数(11.4±3.5)次较正常组(19±5),(28±6)s,(48±10)次有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8,6g·kg-1)温阳解郁汤组大鼠强迫游泳、悬尾实验不动时间减少(53±8),(47±7)s;(58±9),(50±9)s,(P<0.05);高剂量温阳解郁汤组大鼠旷场实验中穿格数增多(28.6±7.6)次,(P<0.05),血CORT和ACTH水平(246±21)μg·L-1,(234±19)ng·L-1较模型组(290±19)μg·L-1,(279±20)ng·L-1降低(P<0.05)。结论:温阳解郁汤具有改善CUMS大鼠抑郁行为的作用;温阳解郁汤能够降低抑郁模型大鼠升高的血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健脾益气中药对慢性应激大鼠HPA轴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之中药复方四君子汤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四君子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电刺激法制备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观察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测定血浆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同时检测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垂体ACTHmRNA含量变化。结果:四君子汤能改善大鼠行为表现,降低大鼠血浆ACTH、下丘脑CRH、血浆CORT的含量.控制下丘脑CRHmRNA和垂体ACTHmRNA的过量表达。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复方可有效调整慢性应激大鼠HPA轴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轴 )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 7种不同的应激方式交替作用于SD大鼠 2 1d ,制成慢性应激模型 ,用韩氏电针仪 ,以 2Hz频率 ,0 .6mA电流强度 ,电针“百会”和“印堂”穴 ,每天 1次 ,每次 2 0min ,共2 1d。通过开野实验及糖水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 ,并与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束缚组做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开野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 ,糖水的摄入量明显减少 ,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明显升高 ,而电针组和百优解组可明显增加开野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的摄入量 ,并可降低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分泌。结论 :慢性应激引起大鼠的活动性降低 ,探究行为减少和HPA轴亢进 ,电针可能通过调整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过度分泌 ,从而纠正HPA轴亢进 ,进而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采用力竭游泳和剥夺睡眠的方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前后、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水平。结果:①造模结束后,艾灸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延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②治疗结束后,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延长、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缩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多,血浆ACTH、CORT、CRH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调节慢性疲劳大鼠的血浆ACTH、CORT、CRH水平,纠正HPA轴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1 g·kg~(-1)),加味四逆散组(16.9 g·kg~(-1)),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同时ig给药28 d,每7 d称大鼠体重,检测糖水偏爱指数、旷场测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糖水偏爱指数明显降低,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旷场测试大鼠的活跃度、总路程和平均速度均有所升高,中央区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加味四逆散组糖水偏爱指数明显升高(P0.05),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氟西汀组体重在第28天明显增加(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可以有效改善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改变,下调其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可能成为防治青少期应激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调和肝脾之四逆散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实验设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四逆散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电刺激法制备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的变化,测定血浆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同时检测大鼠下丘脑CRH mRNA和垂体ACTH mRNA含量变化。结果四逆散能改善大鼠行为表现,降低大鼠血浆ACTH、下丘脑CRH、血浆CORT的含量及下丘脑CRH mRNA和垂体ACTH 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四逆散可有效调整慢性应激大鼠HPA轴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葛根异黄酮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葛根异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氟西汀组(10 mg.kg-1)和葛根异黄酮组(50,100,200 mg.kg-1),连续ig给药14 d后,进行开场实验(OFT)、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实验(TST);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连续ig给药14 d后,分别ip利血平(2 mg.kg-1)或5-羟色氨酸(5-HTP,150 mg.kg-1),观察葛根异黄酮对利血平所致小鼠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的拮抗作用,以及对5-HTP诱导小鼠甩头行为的影响。结果:开场实验中,正常组小鼠2 min内穿格次数和前肢上抬次数分别为(57.23±18.35),(22.16±13.28)次,各给药组与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正常组小鼠FST和TST不动时间分别为(132.7±37),(98.4±28)s,葛根异黄酮低、中、高剂量均显著缩短了不动时间(P<0.05),其中100 mg.kg-1葛根异黄酮组小鼠FST和TST不动时间分别缩至(72.1±27),(68.8±19)s;葛根异黄酮低、中、高剂量显著增强了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行为,使甩头次数由(4.7±2.3)次分别增至(16.2±7.9),(27.4±13.1),(28.8±12.5)次,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葛根异黄酮对利血平所致的小鼠眼睑下垂、运动不能以及体温下降等症状亦有显著对抗作用(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实验方法观察推拿对应激大鼠亚健康样行为和HPA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后两组予束缚应激,推拿组予背部循经推拿。实验前1 d及第7、14、21天利用鼠尾悬挂试验,实验前1 d及第21天利用旷场试验,分别观察3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实验结束后放免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旷场试验结果: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跨格次数、修饰次数及修饰时间减少,与实验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的中央格停留时间减少,跨格次数、修饰次数及修饰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鼠尾悬挂试验结果: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增加,挣扎次数明显减少,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后模型组挣扎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不动时间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大鼠悬尾试验不动时间增加、挣扎次数减少,而推拿组不动时间则显著短于同期模型组(P0.05),挣扎次数则多于同期模型组(P0.05)。3组大鼠实验结束后血清CORT、ACTH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OR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大鼠血清CORT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推拿组血清ACTH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血清ACTH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循经推拿手法能改善应激模型大鼠的躯体与精神疲劳状态,可能作用机制为调节HPA轴异常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郁散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忧解组、小剂量舒郁散组、大剂量舒郁散组。对大鼠进行21 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模型,采用open-field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2 min内行走路线及格子交叉点数的变化,了解行为改变,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RH、ACTH和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造模成功。百忧解组、大剂量舒郁散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的CRH、ACTH、CORT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增加。大剂量舒郁散组ACTH,CORT与模型组比含量明显减少。结论舒郁散可以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下调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CORT和ACTH含量,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浆内CORT和ACTH含量的变化,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丹栀逍遥散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的复合模型,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不同应激因子刺激21 d,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随后分别按氟西汀组2.5 mg·kg-1、加味丹栀逍遥散低、高剂量组2.04,4.08 g·kg-,各组均按10 mL'kg-1ig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ig 10 mL'kg-1生理盐水1次/d,每天应激前灌胃,从造模第22天开始,至动物处死当天,共21 d,实验周期共42 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大鼠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CORT(33.22 ±3.84) ng'L-1和ACTH(203.78 ±12.69) ng·L-1的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抑郁模型动物存在HPA轴的异常兴奋;经过治疗后,各组大鼠CORT和ACTH的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水平(P<0.05).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CORT和ACTH的水平,拮抗应激导致的HPA轴亢进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