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吡非尼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实验性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10?mg/(kg·d),每周连续3d,共4周,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干预组除应用DMN外,同时给予PFD 500?mg/(kg·d)灌胃,1次/d,共4周;模型组及正常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4周试验结束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较少(P<0.05)、肝脾肿大较轻(P<0.05),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TGF β1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MASSON染色显示,干预组肝脏纤维化及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无明显假小叶;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干预组大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肝窦及Disse腔内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结论PFD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 β1的产生有关,PFD有可能用于肝脏疾病的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秋水仙碱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秋水仙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 采用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ELISA法测定TNF -α血清水平 ,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秋水仙碱组在给药 (1.0 7×10 -4g/kg) 6周、12周时 ,大鼠TNF -α血清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分别 <0 .0 5、0 .0 1) ;光镜显示肝细胞损伤减轻 ,组织学改善明显。结论 秋水仙碱抑制TNF -α的产生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鸡骨草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阳性组(秋水仙碱0.2mg/kg),鸡骨草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0、40、80mg/kg),并设立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30天。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表达,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鸡骨草醇提物组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ST、ALT水平,提高GSH-Px活力(P<0.05),同时减少肝组织中Hyp含量(P<0.05),并减少大鼠肝脏胶原纤维。结论鸡骨草醇提物对CCl4所致的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方抑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高、中、低三种剂量(42.0g/kg,21.0g/kg,10.5g/kg)的抗纤软肝方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进行对照,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羟脯胺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P〈0.05)。抗纤软肝方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肝组织SOD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抗纤软肝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纤软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病理检查证明造模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纤维化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组及EGb高(200 mg/kg)、中(100mg/kg)、低(5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1次/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层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Gb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ALT、AST、LN及HA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b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阳性组明显改善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变性(P<0.05).结论:EGb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81只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及IFN-γ的浓度。结果本次模型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以及IFN-γ浓度升高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1)。接受秋水仙碱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以及IFN-γ浓度降低效果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秋水仙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动物毒理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血渗湿 2号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方法 :利用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设模型对照组和活血渗湿 2号方治疗组、γ-干扰素阳性对照组 ,与正常大鼠比较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 ,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活血渗湿 2号方治疗组大鼠肝功能改善 ,血清透明质酸显著降低 , 、 型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改善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活血渗湿 2号方可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纤维的增生 ,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清肝化瘀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化瘀胶囊低、中、高剂量(0.9、1.8、3.6 g/kg)组,复方鳖甲软肝片(2 g/kg)和秋水仙碱(0.25 mg/kg)阳性对照组。观察清肝化瘀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肝羟脯氨酸(Hyp)、唾液酸(SA)的影响,计算肝脏、脾脏的脏器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清肝化瘀胶囊明显减小肝脏、脾脏的脏器指数,明显降低肝脏Hyp的水平,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结论 清肝化瘀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苦参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素小剂量治疗组(40mg/kg)、中剂量治疗组(80mg/kg)、大剂量治疗组(160mg/kg),造模4周后苦参素治疗至实验第10周,取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匀浆中HYP和MDA含量。结果:苦参素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肝脏指数,同时能减少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具有抗CCl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水飞蓟素阻断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o XY  Wang BE  Wang TL  Li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63-2566
目的评价水飞蓟素对实验性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 Wistar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方法 Wistar 雄性大鼠6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DMN 模型组23只,DMN 10mg/kg,腹腔注射,1周2次,连续8周;水飞蓟素组23只,同样方法造模,造模之日起,即给予水飞蓟素(利加隆)50 mg·kg~(-1)·d~(-1)灌胃,1次/d,连续8周。实验8周,断颈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取肝组织,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病理组织 Masson 染色,肝纤维化分级、积分。结果水飞蓟素组血清 ALT(128 U/L±25 U/L vs59 U/L±19 U/L,P<0.01);AST(246 U/L±61 U/L vs 159 U/L±39 U/L,P=0.001);总胆红素(平均秩次:37 vs 23,P=0.003)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42.6%,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和积分显著改善(12.8±4.4 vs 6.2±2.4,p=0.001)。结论水飞蓟素可抑制肝脏炎症,保护肝脏功能,可部分阻断和逆转 DMN 诱导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大蒜素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80 mg/(kg·d)]、大蒜素组[60 mg/(kg·d)]和联合用药组[大蒜素20 mg/(kg·d)+非诺贝特30 mg/(kg·d)]。复制模型4周,证实模型成功后用药干预8周。实验第12周末,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检测血脂、血清ALT和AST水平,并做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血清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非诺贝特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血清ALT及AST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血清ALT及AST均明显降低(P〈0.01);与非诺贝特组相比,大蒜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ALT及AST均明显降低(P〈0.01)。(3)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发生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各用药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但非诺贝特组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胆小管扩张。结论大蒜素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大鼠混合性高脂血症,其疗效与单纯应用加倍剂量的非诺贝特相当,但对肝脏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0.5%DMN,1次/d,每周连续3 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胃补肾柔肝方(10 ml·kg-1·d-1)进行治疗干预,共用药4周.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及球蛋白(globulin, G)等;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 Ⅳ-C)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正常组大鼠无死亡,而模型组大鼠病死率为40%(6/15),治疗组病死率为20%(3/1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BIL、ALT及AST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G严重倒置,达到0.62±0.07,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的A/G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为0.77±0.04(P<0.05),但是仍倒置比较明显.血清胶原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血清胶原成分HA、LN及Ⅳ-C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的1.72、1.86、3.71倍;治疗组HA、LN、Ⅳ-C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正常组的1.26、1.18、2.47倍.结论:补肾柔肝方对大鼠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硒元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SPF级SD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HF)、硒元素低剂量(L-Se,0.5mg/kg)组、硒元素高剂量(H-Se,1.0 mg/kg)组,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硒元素对体重、血清TC、TG、HDL-C、LDL-C、ALT、AST含量,肝中TC、TG含量及蛋白脂肪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RT-PCR测定各组大鼠PPARα、C/EBPα、SREBP-1c及SREBP-2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应用硒元素(0.5~1.0 mg/kg)干预后,大鼠血清TC、LDL-C、ALT、AST及肝指数水平明显降低,肝总脂酶活性明显升高,RT-PCR结果显示,硒元素各剂量组能显著下调肝脏SREBP-1c及C/EBPαm RNA的表达,上调PPARαm RNA的表达(均P<0.05),但SREBP-2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肿大,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抑制附睾脂肪组织增大。 结论 硒元素可通过纠正血脂紊乱,改善肝功能和肝细胞脂肪变性防治单纯性脂肪肝,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α、下调C/EBPα、SREBP-1c mRNA表达,提高肝总脂酶活性,进而增加TG分解,降低TG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3-二苯-1,3-丙二酮(DPPD)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按体重随机平均分为五组,分别为对照组、DMN组和三组剂量组.剂量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小鼠DPPD 100、200、400 mg/kg体重每日1次,连续4d,然后腹腔注射给予致肝毒性剂量DMN(22 mg/kg体重).染毒后24h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制备肝匀浆,改良Hission法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TBA法测定肝中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处理肝脏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单独给予DMN组相比,给予DPPD组明显改善了DMN引起体重降低的现象,DMN+DPPD高剂量组[(24.3±1.5)g]与DMN组[(22.7±1.0)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LDH含量,DMN +DPPD高剂量组[ALT:(151±38)U/L,AST:(216±131)U/L,LDH:(1423±813)U/L]与DMN组相比[ALT:(1481±575) U/L,AST:(1155±559) U/L,LDH:(3196±784) U/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单独给予DMN组,给予DPPD组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预防性给予DPPD各组可改善DMN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现象,且相比单独给予DMN组,给予DPPD组的GSH/GSSG比值显著增加,DMN+DPPD高剂量组(10.734±0.572)与DMN组(6.873±0.587)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PPD可有效抵抗DMN对ICR小鼠肝脏造成的毒性损伤,调动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为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芹菜籽粉降血脂及保护肝脏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基础饲料组、高脂饲料组、1.0 g/kg体重芹菜籽粉组、2.0g/kg体重芹菜籽粉组、3.0g/kg体重剂量芹菜籽粉组,30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芹菜籽粉的动物血清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无变化,ALT、AST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芹菜籽粉对大鼠的血脂和肝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予大鼠高脂、乙醇和四氯化碳三种因素建立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胶原标志物羟脯氨酸(Hyp)含量也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罗汉果甜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血清中ALT活性及TC和TG含量(P<0.05或<0.01);并可降低肝组织中MDA和Hyp的含量(P<0.05或<0.01).结论 罗汉果甜苷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和模型组(n=15)。两组动物均给以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ig高脂、高糖、高蛋白乳剂,剂量递增。实验持续6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C、TG、HDL-C、LDL-C及肝脏TC、TG,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HDL-C、LDL-C及肝脏TC、TG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症坏死。结论利用改良乳剂灌胃的方法,成功复制出大鼠NASH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与大鼠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用四氯化碳 (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以能够抑制NF -κB激活的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 ( 10 0mg/kg ,ip)作为对照。在造模的第 12周末处死大鼠 ,观察大鼠肝脏NF -κBP65的表达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白蛋白(ALB)水平及ALB与球蛋白 (GLO)比值 ,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表达NF -κB亚单位P65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强 ,ALT、AST水平增高 ,ALB和ALB/GLO下降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NAC则抑制NF -κB激活 ,降低了ALT、AST ,提高了ALB和ALB/GLO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明显减轻 (P <0 .0 5~0 .0 1)。结论 NF -κB参与了大鼠肝纤维化过程 ,具有促炎、促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脂饮食脂肪肝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灌胃高脂乳剂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通脉降脂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脂康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LP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质TC、TG、HDL、LDL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血清脂质,血脂康对照组、高剂量组TC、TG、LD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肝组织脂质含量,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肝组织病理学中肝脂肪性变评分值,血脂康对照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肝脏系数,血脂康对照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肝肾功能指标显示,各组ALT和AST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脉降脂软胶囊具有降低高血脂大鼠血脂作用,减轻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