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药物联合MECT)和单用组(单用药物治疗),每组各38例。合用组自药物治疗3周起增加MECT,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力的影响。结果:合用组总有效率84.2%和显效率55.3%显著高于单用组的60.5%和31.6%(χ^2=4.34,5.33;P均〈0.05);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组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或P〈0.05);W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极放置位置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及对记忆功能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额侧组和双颞侧组,各30例,疗效测定使用PAN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第1、4、8、12次后分别测定,记忆功能测定使用wMS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及wMs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次治疗后双额侧组PANSS阳性症状及总分开始改善(P〈0.05),双颞侧组在第4次治疗后才出现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第4周两组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间PANSS指标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MS量表显示双额侧组明显比双颞侧带来的记忆功能影响小。结论双额侧电极放置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相对双颞侧起效快,疗效相当,对记忆功能影响程度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产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对照组单用奥氮平,治疗周期均为8周。用PANSS、Y—BOCS评定疗效,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治疗2、4、8周末PANSS总分及其因子分的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Y—BOCS总分和其因子分减分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分裂症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强迫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治疗后TESS总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伴强迫症状分裂症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78例TRS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合并MECT后省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结论 MECT对TRS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按是否吸烟分成吸烟组、非吸烟组,均予8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吸烟组治疗后PANSS总分高于非吸烟组(P〈0.01),临床显效率低于非吸烟组(P〈0.01);吸烟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高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可能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的患者,疗程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76.5%。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TESS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各3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单一阿立哌唑治疗,疗程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MO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药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MOAS总分较单用药组下降显著(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钠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分别给予氯氮平合并丙戊酸钠和氯氮平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单用组显效率为16.7%,有效率为50.0%;合用组显效率43.3%,有效率73.3%,以合用组疗效显著较好(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合用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单用氯氮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奥氮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各25例。合用药组给予奥氮平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单用药组仅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用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元化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接受多元化治疗)和对照组40例(仅接受药物治疗),共干预12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WAIS—RC的语言智商量表、操作智商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治疗可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EM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10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12次MECT治疗(实验组n=52),另一组给予8次MECT治疗(对照组n=50);观察两组样本的有效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治疗相关症状量表(TESS)总分、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总分变化。结果两组有效率在MECT治疗4次末、8次末、12次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均>0.05),各组组内前后比较也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均>0.05);PANSS总分在各测量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P均>0.05),但第4次、8次、12次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ESS总分各时点测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第8次时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WMS各测量时点组间及各组与入组时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疗程MECT对TRS的短期疗效、副反应的影响无差别;MECT对TRS有效、安全;应当进一步研究MEC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方法将69例难TR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的氯氮平治疗;短疗程组25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长疗程组23例,采用氯氮平合并MECT〉8次。观察三组样本的起效速度,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三组样本的评分变化、有效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样本的副反应,分别在MECT治疗开始后1,2,4,8,12周评定。结果短疗程组、长疗程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1.31、9.54,P均〈0.01),长疗程组、短疗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MECT治疗开始后各观察时段两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实验组之间的MECT开始后备时段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之间各观察时段TESS评分、W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实验组MECT治疗1周末W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5)。结论与传统的药物治疗TRS比较,合并MECT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但疗效并非随MECT治疗次数而增加;且短时观察有认知损害,但能迅速恢复;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M eta分析对17篇奥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结果:奥氮平自身对照比较的治疗效应极大(χ^2=141.00,P〈0.05)。治疗2周和治疗结束,奥氮平与对照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药相比,奥氮平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药组(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与对照药的临床疗效相仿,但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作用基础上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CT组与rTMS组,各36例,分别给予利培酮(起始剂量3 ml/d,最大剂量6 ml/d)联合MECT或rTMS,在治疗1、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且在2周末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的有效率之间(72.22%比6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7,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各阶段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末时评估,MECT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25例)明显高于rTMS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8,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而rTMS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开放分配接受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和氯丙嗪药物治疗。12周的急性期治疗后,获得临床稳定期的患者[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总分≤60或减分率/〉50%]进入固定剂量的24周治疗。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言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持续操作功能测验(CPT)、韦克斯勒记忆测定(WMS)、韦克斯勒智能测定(WAIS)、连线试验测定、手指叩击试验测定。结果: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明显优于氯丙嗪,而氯丙嗪组无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奎硫平组在改善执行功能、言语流畅性和警觉性显著优于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P〈0.05)。奥氮平组在数字特征和连线测定上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0.05)。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在认知功能总分的改善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r=-0.32,P〈0.05)。结论: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可不同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合用组为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单用组为单用文拉法辛,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和HAMA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以合用组疗效显著(P〈0.01或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文拉法辛,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75~150 mg/次,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30±3)天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10~30 mg/d。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在治疗后各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17~6.16,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降分明显(t=2.03~4.14,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均有效、安全,但前者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真刺激,对照组在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假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生命体征、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治疗1周、2周及4周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的有效率在治疗2周时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有效率在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研究组阳性症状因子评分在治疗2周时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4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联合利培酮使用可以提高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尤其有助于改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