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们借鉴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 ,较之传统的肌间沟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ASAⅠ~Ⅱ级择期行各类上肢手术病人 6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3 0例 ,A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法 ,B组为肌间沟扇形阻滞法。2 麻醉方法 局麻药用 0 .75%布比卡因 1 0ml加 2 %利多卡因 1 0ml加 0 .9%氯化钠 5ml(其中布比卡因浓度为 0 .3 % ,利多卡因浓度为0 .8% )。两组进针均为肌间沟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 ,刺向C6 横突。A组找到异感后一次性注药 ,若反复找不到异感 ,则针尖抵到C6 横突后 ,稍退针一…  相似文献   

2.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2 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42岁。锁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1 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 ,仰卧 ,头偏向健侧 ,麻药为 1 %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0 1 %肾上腺素 )。肌间沟法阻滞 :在第六颈椎和环状软骨水平线 ,与前中斜角肌及肩胛舌骨肌组成肌间沟交点进针 1 5~ 2cm ,触及异感 ,回抽无血 ,注药 1 5ml;颈浅丛阻滞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中点后缘 0 5cm…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3年以来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及特定肌注射功能锻炼综合治疗冻结肩 2 0 0例 ,效果明显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10例、女性 90例。 5 0岁以下 2 5例 ,5 0~ 6 0岁 148例 ,6 0岁以上 2 7例。严重功能障碍伴肌萎者11例。右肩 146例 ,左肩 5 2例 ,双肩 2例 ,病史最短 1月 ,最长 18月 ,平均 4.2月。1.2 方法1.2 .1 肌间沟麻醉方法 患者仰卧 ,头枕薄枕 ,患肢尽量贴身下垂 ,以显露颈部 ,头偏向健侧 ,在锁骨、胸锁乳突肌外缘、颈外静脉围成的三角形内触及到肌间沟间隙并作标记 ,消毒、铺巾取备用好的注射器 (2 %…  相似文献   

4.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我院骨科原多行单纯颈浅丛阻滞麻醉 ,现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与并原法比较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均为 ASA ~ 级的锁骨骨折患者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分为两组 ,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 0例 ,年龄 1 8~ 43岁 ,麻醉术前用药为鲁米那1 0 0 mg,阿托品 0 .5 mg肌注于术前 30 min。2 麻醉方法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于手术对侧 ,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及前中斜角肌 ,用 1 %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和液 (含 1∶ 30万肾上腺素 )在肌间沟与环状软骨平面交叉处进针行肌间沟阻滞 ,患者述手臂异感回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青壮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Ⅰ组(肌间沟组)、Ⅱ组(腋路组)、Ⅲ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60例.Ⅰ组、Ⅱ组穿刺成功后,分别一次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0.3%左旋布比卡因20~25ml;Ⅲ组先行肌间沟组法操作,注入局麻药液15~20ml,再行腋路组法操作,注药5~10ml.结果 麻醉阻滞完善率:Ⅲ组(95.00%)显著高于Ⅰ组(83.33%)(P<0.05);非常显著高于Ⅱ组(80.00%)(P<0.01).麻醉并发症:Ⅰ组多于Ⅱ组和Ⅲ组.结论 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其麻醉阻滞完善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院应用麻醉的方法、实施三步体疗法治疗肩周炎 38例 ,取得良好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 2 0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72岁。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病 ,由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滑囊的退行性变 ,及外伤手术后粘连、慢性劳损 ,肌肉韧带扭伤等因素引起 ,疼痛部位在肩和上臂。临床特点是病程长 ,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障碍。2 治疗方法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 :患者仰卧、头偏对侧 ,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上 1 /3处进针 ,寻到异感后回抽无气、无血、无液时注入 1 .2 %利多卡因 1 0 ml和 0 .375 %布比卡因 1 0 ml混合液 ,…  相似文献   

7.
文生豪  梁敏 《海南医学》2002,13(2):29-29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开始将肌间沟加腋路两点神经阻滞臂丛用于肘部手术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肘部手术患者 77例 ,年龄 13岁~ 6 2岁 ,平均 36 .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 4 2例 ,行肌间沟加腋路臂丛麻 ,分别注射局麻药 8~ 12ml;对照组 35例 ,单纯行肌间沟臂丛麻为 2 3例 ,单纯行腋路臂丛麻 12例 ,局麻药用量均为 2 0ml左右。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 0 .5 %布比卡因 10ml加2 %利多卡因 10ml混合液。肘部手术主要有尺骨鹰咀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为固定术 ,肘关节脱位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2 结…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 995年 3月~ 2 0 0 1年 1 0月以颈 4结合颈 6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 ,与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法及颈 6神经阻滞相比较麻醉效果更好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例颈肩部手术患者 ,实验组1 0 0例 ,颈 4结合颈 6神经阻滞 ;对照组甲 5 0例 ,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 ;对照组乙 5 0例 ,颈 6阻滞。5~ 1 0岁 30例 ,1 0岁以上 1 70例 ,手术时间 1~ 3h ,最长为 5h。 2 0 0例患者手术部位分别为锁骨上血管瘤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锁脱位伴骨折、锁骨骨折、胸锁关节脱位等。1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头…  相似文献   

9.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35例上肢手术患儿均采用经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穿刺成功后 ,先注入 2 %利多卡因与 0 .5 %布比卡因复合液 0 .5 - 0 .6ml/kg(含1∶2 0万肾上腺素 ) ,注药后抽出针芯 ,随之将外套管向肌间沟内再送入 0 .2 - 0 .5cm并与三通相连接。术中视手术时间 ,经三通追加局麻药 ,平均用量为 14.3± 4.79ml。不合作者肌注氯胺酮 4- 6mg/kg后再行静脉和肌间沟穿刺。术中常规静脉滴入咪唑安定 0 .15 - 0 .3mg/kg维持麻醉 ,麻醉期间连续监测心电图 (ECG)、血压 (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RR)变化 ,手术历时 2 - 11小时。 12例病人术后留置套管 2 - 3天 ,用于注入低浓度局麻药或术后镇痛 (PCA)。结果 臂丛阻滞起效时间为 3- 5分钟 ,阻滞完善时间为 10 - 15分钟 ,麻醉效果均较满意 ,麻醉后呼吸和循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发生霍纳氏综合征 7例 ,轻度局麻药中毒反应 1例 ,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应用静脉套管针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术中管理容易 ,并发症少 ,是小儿上肢较复杂和长时间大手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维 《实用全科医学》2004,2(5):405-406
目的 探讨肩、锁部位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方法  76例病人分对照组 (30例 )和实验组 (46例 )分别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和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法 ,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效果Ⅰ级达 82 .9% ,远远高于对照组 (40 % )。结论 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是肩、锁部位手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 0例 ,女 2 0例 ,年龄 38~ 76岁 ,5 0岁以上 70例 ,占 87.5 % ,病情重度 2 0例 ,中度 5 0例 ,轻度 1 0例 ,病程 1 5天~ 1年。1 .2 治疗方法 采用①臂丛肌间沟阻滞加肩关节手法松解 ;②痛点阻滞加肩关节手法松解 ;③肩关节囊封闭治疗 ;④臂丛分干阻滞加肩周局部神经阻滞。药物配方 2 %利多卡因 5ml+VitB12 1mg +VitB61 0 0mg +强的松龙 2 5~ 5 0mg(或氟美松 5mg) +生理盐水至2 0ml。所有病例均在门诊治疗 ,每 5天一次 ,4次为一疗程。中、轻度肩周炎用方法② +方法③治疗 30例 ,用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肌间沟阻滞和肌间沟阻滞+腋窝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临床效果,选择一种更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对上肢手术患者随机选择各50例,分为Ⅰ组和Ⅱ组,一组采用单纯肌间沟阻滞法,二组采用肌间沟阻滞+腋窝神经阻滞法,局麻药采用2%利多卡因15ml+0.894%罗呱卡因10ml+0.9%氯化钠15ml。结果:Ⅰ组50例患者中有11例手术中出现疼痛,辅助静脉镇痛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有效满意率为78%。Ⅱ组50例中有2例出现疼痛需辅助静脉镇痛药物外,其他患者手术平稳顺利完成手术,满意率为96%。两组相比较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间沟阻滞联合腋窝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比单纯肌间沟阻滞好,患者满意度比较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其与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10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A组):n=50.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B组)n=50.A组: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药的同时压迫穿刺针下方的肌间沟,促使药液向头侧扩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25ml;B组:采用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20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4ml和5ml.结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98%,二组无明显差异.副作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 996年 1 0月始 ,应用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法进行肩部、肩关节、锁骨手术 70例 ,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0例手术中男 4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6 0岁 ,最小 7岁 ,其中肩锁关节复位内固定术 2 3例 ,锁骨内固定术30例 ,肱骨外科颈内固定术 1 7例。1 .2 方法 所有病人均取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体位 ,于患侧前、中斜角肌间沟顶部相当于第 5颈椎横突部位进行穿刺 ,触及第 5颈椎横突后退针少许 ,病人有向肩及锁骨、上臂传导的触电感后 ,注入 1 %利多卡因和 0 .2 %布比卡因混合液 ,成人1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6.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腋路加肌间沟联合阻滞麻醉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包括各种单侧上肢手术 119例 ,年龄 10~ 15岁 12例 ,16~ 5 9岁 98例 ,6 0岁以上 9例。按手术部位分类 :手部手术 2 0例 ,腕关节手术 11例 ,前臂手术 2 4例 ,肘关节手术 2 9例 ,上臂下 1/ 3部位手术 2 3例 ,其他 12例。2 麻醉方法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麻醉方法 ,凡肘关节以下的手术均采用腋路法。以肘关节至上臂下 1/ 3之间和多部位上肢手术均采用双路法。对肩关节和上臂中、上部的手术单纯选用肌间沟阻滞方…  相似文献   

17.
何玉明 《四川医学》2003,24(7):677-677
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是上肢 (包括肩、锁 )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然而 ,经典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常常会出现尺侧麻醉不全。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摸索出一种指压方法 ,能引导药物扩散的方向 ,满足不同手术的麻醉要求。现将 2 0 0例经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患者 2 0 0例 ,男 134例 ,女 6 6例 ;年龄 18~ 6 2岁 ,体重 4 6~ 76kg。其中肩部手术 18例 ,锁骨手术 2 4例 ,上臂手术 5 3例 ,前臂手术 4 4例 ,手部手术 6 1例。手术时间平均 110± 12min。1 2 麻醉前用药 :两组病例术前常规禁食水 8h ,术前半小…  相似文献   

18.
臂丛神经阻滞易出现阻滞不全 ,腋路法易出现桡神经阻滞不全 ,肌间沟法则有尺神经阻滞不全。我院 95年至今 ,42例 (腋路法 31例 ,肌间沟法 11例 )臂丛神经阻滞不全 ,使用杜冷丁复合安定、氯胺酮效果确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18例。年龄 17~ 5 6岁 ,体重 45~ 70公斤 ,ASAⅠ~Ⅱ级。均为锁骨及上肢手术 ,手术时间 1~ 1 5小时。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鲁米那 10 0mg ,阿托品0 5mg。使用含 1%利多卡因和 0 1%丁卡因混合局麻药。肌间沟法则用 6号针头于前、中斜角肌间隙进针 ,触及异感后…  相似文献   

19.
我院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1月 ,采用局麻药加类固醇及B族维生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 ,并辅以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 40~ 6 5岁 ,平均 5 1岁 ,男女比例为 1∶2。病程 1年内 8例 ,1~ 2年 13例 ,2年以上 6例 ,其中左肩 15例 ,右肩 9例 ,双肩 3例。1.2 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采用肌间沟径路 ,出现异感后注射泼尼松龙 6 0mg VB12 0 .5mg 山莨菪碱 5~ 10mg 1%~ 1.5 %利多卡因混合液 2 0ml。隔 5~ 10min待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时 ,做肩周…  相似文献   

20.
对 60例硬膜外阻滞下乳癌根治术中加用术侧肌间沟臂丛阻滞 ,观察复合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Vt、VE、SpO2 麻醉前与硬麻后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V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臂丛阻滞前后Vt、Vf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认为硬膜外阻滞辅助单侧肌间沟臂丛应用于乳癌根治术 ,效果满意 ,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