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依赖性。传统中药知母用于抑郁症的治疗由来已久。随着研究的深入,知母的活性成分知母总皂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菝葜皂苷元、薯蓣皂苷元、知母宁以及知母皂苷B-Ⅲ等陆续被鉴定和开发。知母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涉及了抗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递质功能等机制,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潜力。结合文献,对知母及其活性成分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深入探究知母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钩藤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藤是中医传统常用要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钩藤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互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神经保护中,钩藤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神经递质及其相关受体、调节炎症因子及相关通路、抗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胞内Ca2+超载、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途径发挥功效。该文就近年来钩藤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芩素是从传统中药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随着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近些年发现黄芩素在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神经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目前研究发现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抗炎,抑制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拮抗谷氨酸神经毒性,神经生长因子样作用以及抑制α-synuclein聚集等密切相关。该文从黄芩素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5,(10):1440-1441
目的:综述二苯乙烯苷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探索方向。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结果:经研究TSG不论在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都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TSG对临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细胞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化、抗炎、改善神经递质表达、促进突触可塑性、调节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等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析针刺的神经保护作用;从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对脑灌注的影响分析针刺的神经血管保护机制。认为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可能是未来针刺治疗AIS重点研究机制,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皂苷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钙离子超载,抑制神经毒性,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雌激素样作用,保护星形胶质细胞和改善神经胆碱功能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七皂苷类成分是从五加科植物三七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神经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降糖降脂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三七皂苷类成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中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冠心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中风、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关于三七皂苷类成分保护神经系统的机制不断被发掘,为了推进三七皂苷类成分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近年来三七皂苷类成分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调控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降低兴奋性神经毒性、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等几个方面。虽然三七皂苷类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主要涉及以上几个方面,但是对于其某些部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为三七皂苷类成分发挥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枸杞多糖是从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的果实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是枸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保护视网膜、保护肝脏、保护神经系统、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枸杞多糖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肿瘤及免疫类疾病,高血压高血脂,急性肝损伤,脑缺血及脑中风等。尤其对于阿尔茨海默症,脑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使枸杞多糖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有关枸杞多糖保护神经系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推进枸杞多糖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近年来枸杞多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途径进行系统总结和陈述,主要包括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视神经保护、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谷氨酸毒性作用、抑制神经细胞非正常分化等几个方面。虽然枸杞多糖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以上几种途径,但对于枸杞多糖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某些部分研究不够深入,枸杞多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仍然非常复杂,需从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分析技术入手,为枸杞多糖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是从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异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对多种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葛根素具有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氧化应激、拮抗Ca2+超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等多种作用。目前葛根素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葛根素对于脑缺血、脑梗死、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近年来,有关葛根素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近10年来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把握其研究动向,为葛根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本文作者通过查阅、研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虽然与葛根素相关研究报道不少,但是对于葛根素神经保护机制研究的某些部分仍然不够深入,阐述得还不够透彻,特别是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还很缺乏。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来深入细致地研究其作用机制的各个方面,从而找到更多的葛根素神经保护作用途径。随着现代研究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基因水平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将会是新的导向,或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为葛根素的临床应用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苷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改善心脑血管、调节内分泌等多重药理学作用。近年来关于淫羊藿苷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为了进一步推进淫羊藿苷对于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本文结合近十年国内外对其保护神经元细胞的研究报道,系统地总结和陈述了淫羊藿苷发挥保护神经作用的几个途径,主要包括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单胺类递质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神经营养作用等几个方面,以及探讨了淫羊藿苷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为进一步推进淫羊藿苷的研究作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巢同磊  王欠欠 《中草药》2018,49(14):3446-3451
橙皮素是一种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橙皮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蛇毒血凝酶、抗纤维化等作用。对近5年来有关橙皮素及其衍生物一些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橙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其在其他疾病领域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田文国  王春芳  陈金鹏  刘毅  盖晓红  任涛  田成旺 《中草药》2022,53(10):3195-3208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升高。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宣桂琪教授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临床辨证突出风邪,兼夹食积、痰滞、血瘀;认为"食积"既为致病因素之一,又是抽动症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治疗注重熄风通络、平肝止痉、调补心脾肾。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发现至今超过1个世纪,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在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愈药物,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和原因的认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痴呆”“呆病”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发病及治疗均有论述。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用于分析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胃及气、血的角度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整理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田金洲教授诊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经验,发现升清降浊法对便秘、乏力、失眠等非运动症状有效。现将升清降浊法及其用药规律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将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靶点与二至丸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靶点-信号通路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探讨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模拟筛选出来的30个化合物与阿尔茨海默病关键靶点及靶点集中所在的Wnt,MAPK,PI3K-Akt-mTOR 3条信号通路均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其中有槲皮素、香叶醇、β-谷甾醇、橙花醇、圣草酚5个成分可通过文献验证,初步揭示了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物质基础及其在3条信号通路上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二至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活性成分可能是槲皮素、香叶醇、β-谷甾醇、橙花醇、圣草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MAPK,PI3K-Akt-mTOR 3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衰老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生,各种"老年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抗衰老治疗对一些疾病的预防与辅助治疗具有价值,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已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抗衰老治疗的潜在价值,但对于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作用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论述。为此,该文以具有临床报道的中医抗衰老方剂补阳还五汤为载体,探讨帕金森病的抗衰老治疗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抗衰老的几种机制中,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自由基与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该文以补阳还五汤为载体,但所发现的帕金森病的抗衰老辅助治疗机制不仅仅限于补阳还五汤,亦可通过其他抗衰老手段产生类似的结果。该文的贡献主要在于明确了帕金森病抗衰老治疗的机制,为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基础疾病,体质普遍较弱,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染病则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很高。中医艾灸疗法在治疗PD及防治疫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强壮穴艾灸治疗,既可以帮助PD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而防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19.
李艳  项丽玲  郭晖  苗明三 《中草药》2019,50(6):1493-1498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及抑郁症等。"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中医经典理论之一,通过阐述其理论内容及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影响,并对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治疗相关疾病的潜在价值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日期至2021年11月25号,利用CiteSpace 5.5 R2软件生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 合格文献1100篇,纳入421位作者,形成以李志刚-卢梦晗、杜艳军-孙国杰、王述菊-马骏、孔立红-周华、余曙光-唐勇、薛卫国-王丰等学者为中心进行合作。纳入99家主要研究机构,形成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等机构为中心进行合作。形成15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辨证下制定治则治法,如“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三焦针法”、“通督启神”、“益肾调督”针法;具体干预措施有电针、预刺激。结论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基础研究深入广泛,治疗机制仍在探索,临床研究证据质量普遍不高,国内学者、机构间合作仍需加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