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 OX40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 V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性指标。方法分别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 OX40L、IL-6、CRP和s VCAM-1含量。结果 ACS组和SAP组s OX40L、IL-6、CRP和s 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 OX40L、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 VCAM-1水平高于SA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s OX40L、IL-6、CRP和s VCAM-1表达水平的升高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的变化与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硝基四氮唑兰(NBT)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6例ACS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及30例有胸痛、胸闷等症状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血中GA和MCP-1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组血GA、MCP-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高于SAP组(P<0.05);ACS组血清GA与MCP-1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721,P<0.01)。结论:血清GA、MCP-1水平可用于预测ACS的发生,GA和MCP-1在ACS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确诊非冠心病患者(正常组)的外周血清IL-18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ACS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1);双支、三支病变组的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L-18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松姣  梁景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39-164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1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石水平。结果:SAP组和ACS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的血清IL-6水平又显著高于SAP组。结论:IL-6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ACS患者(包括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预测ACS发生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ACS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5名健康的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IL-6、CRP含量,比较ACS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ACS组血浆IL-6、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2)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浆IL-6、CRP水平无明显性差异(P〉0.05)。(3)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IL-6、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IL-6和CRP水平明显增多,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测并比较86例ACS患者、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结果 ①ACS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MMP-9水平在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清TNF-α水平为ACS组>SAP组>对照组(P<0.05).结论 MMP-9和TNF-α参与ACS的发病,通过影响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发挥作用,检测血清MMP-9和TNF-α水平将有助于预测ACS,并可作为ACS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网膜素-1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水平,探讨血浆网膜素-1和IL-18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11月住院患者74例(排除糖尿病等),分为冠心病组5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于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网膜素-1和IL-18水平,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浆IL-18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网膜素-1水平下降和IL-18水平上升,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燕波  郑海斌 《浙江医学》2010,32(1):52-53,5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f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O.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问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选择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脂联素及IL-1β浓度,分析两者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SAP组和UA组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UA组血清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UA组及SAP组血清脂联素与IL-1β呈负相关(r1=-0.27,P〈0.01;r2=-0.31,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和IL-1β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IL-1β的改变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脂联素的代谢可能影响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5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IL-6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6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0例,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脂、IL-18和hs-CRP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入院后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后病人血脂、IL-18和hs-CRP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90.961、22.359,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后IL-18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3、7.991,P<0.01).结论 IL-18和hs-CRP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选择素(P-selectin,Ps)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其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0月于我科住院观察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2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组(SA+T2DM)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合并糖尿病组(UAP+T2DM)24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P-selectin水平。结果:各组一般资料除BMI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四组患者Ps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65,P〈0.05),且UAP组患者血清Ps水平均高于相应SA组患者(P=0.031、P=0.012)。SA+T2DM和UAP+T2DM两组P-选择素与HbA1c、FPG成正相关(r=0.316,P=0.041;r=0.341,P=0.037;r=0.347,P=0.032;r=0.384,P=0.020),而对照组与SA及UAP组的Ps水平与血糖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s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有关,高血糖在血小板活化的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Ox-LDL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在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人中的变化,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Ox—LDL浓度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Ox—LDL水平,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用直线相关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E-选择素和Ox—LDL的浓度在AMI组(67.84&#177;11.08)ug/mL、(0.87&#177;0.15)mg/L,UAP组(63.14&#177;12.51)ug/mL、(0.78&#177;0.16)mg/mL,SAP组(48.57&#177;12.91)ug/mL、(0.65&#177;0.22)mg/L,对照组(35.72&#177;14.65)ug/mL、(0.51&#177;0.21)mg/L;外周血中E-选择素和Ox—LDL的浓度在AMI组、UAP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E-选择素和Ox—LDL的浓度在AMI组、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选择素与Ox—LDL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和Ox—LDL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病情的发展具有预见性,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7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诊断将不同类型的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75例,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组)89例,另外选取冠脉造影正常的101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cy、IL-6、BNP水平,分析其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 结果 老年冠心病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IL-6、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观察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Hcy、IL-6、BNP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均P<0.01)。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cy、IL-6、BNP水平明显比正常老年人高,并且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越重,患者Hcy、IL-6、BNP水平越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上可结合Hcy、IL-6、BNP的水平预测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TNF-αI、L-6和CRP浓度比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TNF-αI、L-6和CRP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症标志物TNF-αI、L-6和CRP间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监测其浓度变化对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70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MCP-1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18.12±2.62)pg/L、(25.63±4.76)pg/L,显著高于SAP组的(14.98±2.54)pg/L、(21.78±4.53)pg/L(P<0.01),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11.68±2.51)pg/L、(15.71±4.34)pg/L(P<0.01)。结论血浆IL-6与MCP-1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