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后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56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对照组)60例.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24h、用药4周、1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I(cT-nI)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者PCI后hs-CR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②两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①PCI增加血清hs-CRP和cTnI水平;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20mg优于10m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共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降低血脂及减轻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林泽鹏  张志伟  黄向辉 《广东医学》2007,28(11):1851-185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测定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的6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60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浆hs-CRP显著下降(P<0.01),冠状动脉钙化灶亦明显缩小(P<0.01),相关分析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灶的缩小幅度与LDL胆固醇水平相关(r=0.54,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A组)24例,20 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 mg组较10 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代他汀组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LDL-C、HDL-C、IL-18和CRP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39、20.5,t′=5.44、4.21,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够减低LDL-C、IL-18,升高HDL-C,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促炎症因子上调表达的参与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90例不稳定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p.o),以初诊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及血清促炎症因子瘦素及其受体OBR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8(IL 6/8)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时,阿托伐他汀组瘦素及其受体和TGF-β表达明显增高,而TNF-α、IL-6、IL-8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上调的TNF-α和异常的瘦素通路及IL-6改善老年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8.
罗晓菡 《中原医刊》2007,34(16):85-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脂及hs-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按20 mg/d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术前按80 mg/d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按40 mg/d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FN-γ、hs-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新梅 《吉林医学》2011,32(23):4799-4800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对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40 ml/d,晚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hs-CRP、FI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脂、hs-CRP、FIB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s-CRP、FIB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hs-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11.
曾燕波  郑海斌 《浙江医学》2010,32(1):52-53,5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f冠心病组)及20例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hs—CRP(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及IL-18(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的含量,并作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中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IL-18含量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P〈O.01)。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问hs—CRP及IL-18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hs—CRP与IL-18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02,P〈0.05),而对照组hs—CRP与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hs—CRP及IL-18在冠心病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s—CRP及IL-18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东旭 《西部医学》2009,21(10):1690-169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8用。测定给药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能够在调脂的同时显著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且较大剂量用药的作用更显著。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UA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我院行PCI术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20mg(20例)和80mg(2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3d。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3a(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IL-6和血脂浓度。结果(1)常规治疗组与20mg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浓度治疗3d后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而在PCI术后则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2)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d后hs—CRP、TNFα.和IL-6浓度均呈明显降低(P〈0.05),且经PCI术后亦无显著性升高。(3)三组治疗前、后的各血脂成份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术可以导致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3d后可明显控制PCI术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上升,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盘德辉 《西部医学》2014,(3):325-327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阿托伐他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hs-C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丁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65例,检测治疗前后IL-6、hs-CR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6(0.429±0.094)ng/L、hs—CRP(5.61±0.97)ng/L水平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1.4±0.3)、毛细血管血浆黏度(0.9±0.2)mPa·s、低切全血黏度(9.5±1.9)mPa·s、中切全血黏度(5.8±1.1)mPa·s、高切全血黏度(5.4±1.1)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丁治疗能够降低IL-6、hs-CR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浊度法检测60例UAP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IL-6及hsCRP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hsCRP水平为(21.88±6.35)pg/L、(2....  相似文献   

16.
万立  陶敏 《吉林医学》2010,(24):4027-40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均用药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d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B组较A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卜法芹 《中原医刊》2007,34(7):1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s CRP和血脂水平,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效果更好,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性和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34例。治疗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UA患者全身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