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C57-BABL/c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皮肤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Tα1在体内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取80只C57小鼠作为供体,80只BABL/c小鼠作为受体,建立C57-BABL/c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将移植术后的受体小鼠分为4组:A组,对照组(移植后不给予任何药物,n=20);B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移植后给予CsA 10 mg/kg,n=20);C组,Tα1治疗组(移植后给予Tα1 400 μg/kg,n=20);D组,联合治疗组(移植后给予CsA 10 mg/kg+Tα1 400 μg/kg,n=20)。上述药物每日腹腔注射1次,共注射21 d。观察、记录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7、14、21 d处死5只小鼠,取血行液相芯片细胞因子检测;取移植皮片作HE染色;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分化。结果 在移植后第1、7、14、21 d,同时点B、C、D组与A组相比,D组分别与B组、C组相比,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7均降低( P<0.05),而IL-10均升高( P<0.05);而 B、 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A与Tα1单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类似,而联合用药能加强单药效果。B组及D组CD4/CD8比例倒置。D组CD4+CD25+ T细胞数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移植后使用Tα1,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T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但不能完全阻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铁蛋白(rEg.ferritin)免疫小鼠产生抵抗原头蚴感染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rEg.ferritin和囊液(HF)两种细粒棘球绦虫抗原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进行体外培养,共分6组:HF组(加入HF 30 μg/mL)、rEg.ferritin组(加入抗原rEg.ferritin 1 μg/mL)均为单独刺激组,rEg.ferritin+LPS 组(加入抗原rEg.ferritin 1 μg/mL和LPS 100 ng/mL)和HF+LPS组(加入HF 30 μg/mL和 LPS 100 ng/mL)为联合刺激组,LPS阳性对照组(加入LPS 100 ng/mL),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抗原)。通过电镜检测各组BMDC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DC的表面分子表达、吞噬能力及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各组BMDC培养上清液中所含Th1型〔白介素(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型(IL-6和IL-10)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rEg.ferritin 组和rEg.ferritin+LPS组BMDC具有成熟的形态,表面突起数目高于空白对照组、HF组和HF+LPS组(P<0.05);高表达MHCⅡ、CD80、CD86及CD40分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空白对照组、HF组和HF+LPS组(P<0.05),吞噬能力弱于HF组;高表达IL-6、IL-12p70、TNF-α及IL-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Eg.ferritin可以刺激BMDC细胞成熟,促进T增殖,释放高含量的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激活Th1型或Th2型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前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病情、疗效及病毒学的关系。方法: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治疗组)19例,正常对照组10例,治疗组每周2和5注射胸腺肽α1 mL,于治疗前、治疗13周、21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 DNA、肝功生化指标,正常对照者随机检测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TNF、IL-4、IL-6及IL-10的变化,并分析细胞因子含量与生化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关系。结果:应用胸腺肽治疗后,患者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IL-4、IL-6、IL-10)较治疗前增多(P<0.05),应答组Th1细胞因子(IL-2、IFN、TNF)的水平高于无应答组,无应答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应答组(P<0.05)
。按生化学应答分析,细胞因子水平能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病毒载量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部分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应答组细胞因子〖JP3〗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细胞因子增长趋势与病毒学应答治疗效果呈反向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机体对HBVDNA的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旋毛虫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0%乙醇对照组、旋毛虫(T. spiralis)应用组、 TNBS诱导肠炎模型组、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每组小鼠取材时保证6只以上)。采用RT-PCR方法观察感染旋毛虫和未感染旋毛虫小鼠于TNBS诱导肠炎后3 d和7 d时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包括小鼠脾脏中IFN-γ、IL-4、IL-10 mRNA和结肠中IL-10 mRNA的表达量。结果: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脾脏中IFN-γ mRNA的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造模后7 d脾脏中IFN-γ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 IL-4 mRNA的表达量于3 d和7 d时均高于模型组(P<0.05)。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和7 d脾脏和结肠中IL-10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旋毛虫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外周免疫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炎症性肠病过度的Th1型免疫反应、上调Th2型免疫反应而实现;IL-10既作为Th2类细胞因子又作为Tr1型细胞因子对实验性小鼠的肠道局部和外周免疫均产生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曹栓柱  王淑静  肖旭  夏鹤春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16-517,F0002
目的研究甘珀酸钠苦参素包合物(OCSC)对卡介苗联合脂多糖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始末给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制备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间用OCSC[100、50、25mg/(kg.d)]连续灌胃给药12d,取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4、IL-10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OCSC100mg/(kg.d)能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1型辅助T细胞(Th1)TNF-α和IL-1β水平(P〈0.01),升高2型辅助T细胞(Th2)IL-4、IL-10水平(P〈0.01);OCSC可明显减轻肝损伤。结论 OCSC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的功能状态,使之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达到平衡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对荷瘤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S180肉瘤细胞,接种C57BL/6纯系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荷瘤对照及玉屏风散给药组,检测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Th1(IL-2、IFN-γ)和Th2(IL-4、IL-10)细胞因子产生水平.结果 荷瘤组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的含量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Th1型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产生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玉屏风散给药对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有较为明显的调节作用,与荷瘤组比较T细胞增殖能力及IL-2、IFN-γ的产生明显增加(P<0.01),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血清含量下降(P<0.01),IL-4的含量略有下降,但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玉屏风散可有效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荷瘤鼠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有效纠正荷瘤导致Th1/Th2的失衡,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hUCBSCs)穴位移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CIA)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hUCBSCs穴位移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进行脐血CD34+细胞分选,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UCBSCs腕关节腔注射治疗组、h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h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甲氨喋呤(MTX)灌胃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邓安梅法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于大鼠免疫接种后第31天(除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向外关穴、腕关节腔、尾静脉注射0.5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和0.5 mL hUCBSCs悬液(含干细胞2×107/mL),经过4周后,取血,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4、IL-10的含量.结果 h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IL-1β[(0.404±0.016)μg/L]、TNF-α[(1.987 ±0.113) μg/L]较甲氨蝶呤组IL-1β[(0.513±0.035)μg/L]、TNF-α[(2.704±0.149) μg/L]明显降低;外关穴注射治疗组IL-4[(7.584±0.548) μg/L]、IL-10[(49.973±4.017) μg/L]较MTX灌胃治疗组IL-4[(6.803±0.513)μg/L]、IL-10[(46.143±3.478)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BSCs外关穴穴位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抑制IL-1β、TNF-α表达,上调IL-4、IL-10表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对同种抗原刺激T细胞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雌激素(E2)对同种抗原刺激T细胞反应的影响,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以C57BL/6小鼠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分别用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Balb/C小鼠脾细胞(实验组Ⅰ)和ConA(实验组Ⅱ)作为刺激原活化T细胞,未加刺激原为空白组,同时加入妊娠水平的E2进行共培养,未加E2为对照纽。72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及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1.49pg/mL)相比,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分泌IL-10均增高(27.69pg/mL和26.28pg/mL,P〈0.01),实验组Ⅱ分泌TNF-α浓度为28.82pg/mL,与空白组相比,TNF-α水平下降(P〈0.05),提示T细胞反应向Th2偏移;在给予E2共培养后,IL-10水平均进一步显著增高(37.02pg/mL和39.58pg/mL P〈0.01);而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中TNF-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进一步降低(23.55pg/mL和21.86pg/mL,P〈0.05);在无刺激原存在条件下,E2亦可使T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且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相比,E2使T细胞分泌TNF-α水平的降低及IL-10水平的增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雌激素体外刺激可使同种抗原活化的T细胞分泌IL-10增多,同时下调TNF-α,即导致T细胞反应向Th2偏移。而且雌激素时TNF-α的下调作用与T细胞活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TNF-α(Th1型细胞因子)、IL-10(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TNF-α/IL-10(Th1/Th2)比值的变化,来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5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23例、轻度子痫前期19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和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TNF-α、IL-10水平及计算TNF-α/IL-10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TNF-α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类间差异也有显著性,4组间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TNF-α/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TNF-α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进程,血清Th1/Th2平衡失调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即免疫失衡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辅助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对照组仅采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后(T0)、手术结束时(T1)和手术后1 h(T2)的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术前和术后1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T1和T2的 IFN-γ和IFN-γ/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的IL-17、IL-17/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IFN-γ和IL-17表达水平,减少IL-4和 IL-10的表达水平,促进对Th1/Th2和T17/Treg平衡转向Th1和Th17,从而调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其相应的组织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感染阶段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女性生殖器CA初发组37例,复发组25例,组织匀浆标本20例,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标本和组织标本的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的浓度,分析血清各细胞因子与其相应的组织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比较正常组与CA初发组和复发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CA组织内细胞因子IL-2、IL-12、IL-4、IL-10水平与相应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P〈0.05);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在CA初发组和复发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A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病灶局部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CA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Th2细胞因子水平相对上升,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 Th1、Th2 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 Th1/Th2 平衡在 OLP 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 51例 OLP 患者(网纹型 23 例,充血糜烂型 28 例)Th1 型细胞因子(TNF-α、 IFN-γ、IL-2)及 Th2 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 OLP 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①OLP 患者血清中 Th2 型细胞因子的IL-6 与 IL-10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 Th1 型细胞因子 TNF-α、IFN-γ、IL-2 及 Th2 型细胞因子 IL-4 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Th2 型细胞因子 IL-6 的表达水平与 OLP 临床类型、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均成正相关,IL-10 的表达水平与 OLP 临床类型、临床体征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285~0.364;P<0.05)。结论:OLP 患者外周血中 Th1 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Th1 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明显改变,而Th2 型细胞因子升高,表现为 Th2 占优势的免疫应答;Th2 型细胞因子 IL-6、IL-10 表达与 OLP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OLP 免疫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CBA方法分别检测14只正常小鼠,14只未治疗ITP模型小鼠及14只泼尼松治疗后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的IL-2、INF-γ(Th1)、IL-4、IL-10(Th2)、TGF-β1(Th3)和IL-17(Th17)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IFN-γ、IL-2(Th1)、IL-17(Th17)水平明显升高,IL-10、IL-4(Th2)、TGF-β1(Th3)水平明显降低,Th1/Th2比值增高(P均0.05),泼尼松组与正常组比较,Th1、Th2、Th17和Th3型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比值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在ITP模型小鼠中存在细胞亚群平衡的偏移,表现为Th1、Th17型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2、Th3型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减低,提示辅助型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T细胞免疫应答在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肾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兔IgG预致敏,10d后肾炎模型组给予兔抗GBM血清(0.2 mL/20 g)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兔血清,分别于第7、14、21、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尿和血清样本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蛋白/尿肌酐(UmAlb/c)的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器官和肾脏局部免疫细胞分布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IFN-γ、IL-4、IL-17A、TGF-β1、CCL-2、CCL-4、CCL-5和CXCL-1等细胞因子mRNA的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4、IL-17A、IL-12、IL-10和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肾炎模型组小鼠的Scr、BUN和UmAlb/c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典型新月体肾炎样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可见兔IgG和鼠IgG沿GBM呈线性沉积;小鼠脾脏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肾脏局部有大量Th1、Th2和Th17细胞浸润;血清及肾脏局部IFN-y、IL-4、IL-17A和TGF-β1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相应上调.结论 CD4+T细胞免疫应答能介导小鼠抗GBM肾小球肾炎并在其病理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以及补体C3和C4的含量,流式细胞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1)Th1/Th2细胞因子:观察组的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干扰素-γ(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白介素-6、10(IL-6、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观察组的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含量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关系:TNF-a、IFN-γ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漂移,血清中Th1细胞因子TNF-a和IFN-γ含量降低、而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升高,且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以及Th1/Th2(TNF-α/IL-10)比值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6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水平、TNF-α/IL-10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较,妊娠高血压组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TNF-α.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IL-10水平随宿隋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妊娠高血压组无显著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IL-10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妊娠高血压组TNF-α/IL-10比值无显著差异护〉0.05);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TNF-α/IL-10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失衡,细胞因子TNF-α和IL-10水平以及TNF-α/IL-10的平衡改变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以及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helper T cell1/helper T cell2,Th1/Th2)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正常孕妇23例和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的水平;分析Th1/Th2比率的变化。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2和TNF-α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L-2、TNF-α的水平随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Th1/Th2比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h1/Th2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Th1/Th2比率以及促进和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生贫血(再障)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Th1/Th2细胞亚群的漂移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取再障和正常组小鼠骨髓淋巴细胞,在终浓度为15 mg/L植物血凝素(PHA)条件下培养,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小鼠骨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小鼠骨髓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表达强度.结果:再障小鼠IL-2、IFN-γ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IL-4、IL-10水平及GAT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再障小鼠出现Th细胞向Th1亚群漂移现象,导致机体Th1细胞的优势应答状态,从而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T-bet表达增强与GATA-3低表达可能是再障Th1优势分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对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小鼠脾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抗MCMV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大蒜新素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于MCMV感染后48 h开始分别给予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 mg·kg-1/d)和等量9.0 g/L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另设大蒜新素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不接种病毒,分别给予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 mg·kg-1/d)和等量9.0 g/L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MCMV感染可导致BALB/c小鼠Th1类细胞因子IL-2表达明显下降(P《0.01),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显著增高(P《0.01).大蒜新素能诱导正常BALB/c小鼠和MCMV感染模型鼠脾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h2类细胞因子IL-10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蒜新素能显著上调正常和MCMV感染模型小鼠脾细胞 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通过诱导和促进特异性Th1优势应答反应来发挥抗CMV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