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朱会兰  戴林枫  许勇钢 《中医杂志》2014,(12):1022-1024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CITP患者31例服用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记录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判定西医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西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8.06%。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51.6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CITP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ITP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凉血解毒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激素加丙球冲击治疗5天后改为口服强的松,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7%,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凉血解毒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凉血方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CITP患者采用益气凉血方加减治疗,连续服用4周。每周检测血小板计数,观察主要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量化评分。结果:显效38例,良效70例,进步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9%。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平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气凉血方治疗CIT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外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热型银屑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予凉血解毒汤(自拟方)外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P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瘙痒、红斑、皮损、心烦、咽喉肿痛)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凉血解毒汤外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血热型银屑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及对Fas的影响,以探讨CITP发病的可能相关机制及益气滋阴中药干预CITP的作用机理,为益气滋阴法法治疗CITP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给予CITP患者益气滋阴法为主方剂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总有效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ITP患者治疗前后Fa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益气滋阴法为主方剂治疗CITP总有效率为86.7%;疗前Fas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Fas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滋阴法为主方剂是治疗CITP的有效方剂;CITP的患者外周血Fas呈低表达水平,益气滋阴法为主方剂可能通过上调Fas的表达水平,促进C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通过Fas/FasL途径正常凋亡,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以达到治疗CITP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肾升板汤治疗阴虚血热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A组)和西药对照组(B组),治疗组方用滋肾升板汤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作疗效判定。结果:滋肾升板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升高血小板数值,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性;滋肾升板汤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强的松;滋肾升板汤能够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紫斑症候。结论:滋肾升板汤治疗阴虚血热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风凉血补肾方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ITP)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0例、联合组15例和西药组15例。中药组以疏风凉血补肾方治疗,联合组以疏风凉血补肾方加强的松治疗,西药组以强的松为主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和构成比例、骨髓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良效率(55.0%,11/20)显著高于西药组(20.0%,3/15),与联合组(60.0%,9/15)相近;中药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P<0.01),且优于西药组(P<0.05),与联合组相似;中药组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降低、产板巨核细胞比例上升(P<0.01),与联合组相似,而西药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后TGF-β1值降低(P<0.05),且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凉血补肾方能有效降低CITP患者TGF-β1水平,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从而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4周为1个疗程,持续服用3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摄血方,21 d为1个疗程,持续服用5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计数(Plt)、网织血小板(RP)以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Ig、R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Plt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调节PAIg、RP、Plt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强的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l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若出血症状明显者配合强的松40~60mg顿服。结果:32例患者中显效15例(46.9%),良效8例(25%),进步4例(12.5%),无效5例(15.6%),总有效率为84.7%。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强的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具有起效快、缓解率高、复发率低、维持疗效时间长的特点,同时中药可以对抗强的松的副作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证侯分型,观察中药辨证治疗在激素撤减过程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演化规律奠定基础。[方法]自拟滋阴清热凉血方,成人每次饮用200ml,≤18岁青少年及儿童患者每次饮用150ml。中药服用后每周减5mg强的松,直到减停。然后每日服用中药4周后,改为隔日服用4周,血小板正常者停药观察随访。[结果]中药滋阴清热凉血方在CITP撤减激素治疗中疗效显著。治疗20周,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22/29)75.9%、(12/29)41.4%。[结论]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CITP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探讨中药治疗的机理建立循证依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本病病程长、难治疗、易复发,西医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本文将该病归纳为气血亏虚、阴虚内热和脾肾阳虚等主要证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88例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ITP的中医分型治疗与病情轻重、化验指标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CITP分为血热妄行、阴虚血热、气阴两虚与脾肾阳虚4型,分别服用清热凉血、滋阴凉血、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中药。结果:血热妄行型、阴虚血热型多见于病情急重、出血广泛、血小板重度减低、血小板抗体明显增高、预后较差的患者;而气阴两虚型与脾肾阳虚型则病情相对稳定。病程较长,预后较好。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CITP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证型的转化。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ITP的中医分型治疗与病情轻重、化验指标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CITP分为血热妄行、阴虚血热、气阴两虚与脾肾阳虚4型,分别服用清热凉血、滋阴凉血、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中药.结果血热妄行型、阴虚血热型多见于病情急重、出血广泛、血小板重度减低、血小板抗体明显增高、预后较差的患者;而气阴两虚型与脾肾阳虚型则病情相对稳定,病程较长,预后较好.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CITP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证型的转化,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宁血络片治疗阴虚血热证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西药组30例,给予曲安西龙片0.8mg.kg-1.d-1口服,中药组30例,予宁血络片,每次5片,每天3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西医疾病疗效、血小板计数变化、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肝肾功能检测,并观测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药组总有效率73.2%;西药组总有效率63.4%(P>0.05),宁血络片和曲安西龙片临床疗效相当。(2)比较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7%;西药组总有效率53.3%(P<0.05),宁血络片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明显优于曲安西龙片。(3)中药组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西药组。结论宁血络片治疗阴虚血热证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良好;宁血络片通过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宁血络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阴和阳法治疗激素无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2例,给予滋阴和阳法治疗,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随访3个月,观察紫癜、出血和血小板计数、证候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32例中显效8例,良效14例,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96.88%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阴和阳法可有效减少出血,提升血小板计数,改善临床症状,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中医以清热凉血为主 ,根据病情分别兼以滋阴养血或补气摄血 ,西医以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达那唑、长春新碱、丙种球蛋白等。对照组单用西药。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 94 3%。对照组 ,总有效率 71 4 %。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 ,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益气滋阴方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口服强的松,2~3mg·kg-1·d-1,每日晨服,到血小板恢复,接近于正常后,逐渐减量,剂量可降到最低;血小板20×109/L患者,静滴血小板悬液。治疗组25例清热凉血益气滋阴方(生地15g,水牛角先煎20g,鸡血藤30g,当归7~8g,大枣10~15g,仙鹤草15~25g;血热妄行加茜草10g,大黄6g,白茅根15g;阴虚内热加女贞子10g,玄参10g;气不摄血加党参60g,黄芪15g,柴胡、升麻各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小板、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凉血益气滋阴方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紫癜合剂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热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对ITP血热型患者免疫紊乱调控的有效干预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血热型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激素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患者给予紫癜合剂口服治疗,激素组患者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1、IL-6、IL-10、血小板生成素(TPO)、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激素组为83.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激素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TPO、IL-10、TGF-β1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IL-11、IL-6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激素组患者的TPO、IL-10表达较治疗前亦明显升高(P0.05),IL-11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IL-6表达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紫癜合剂可有效改善ITP血热型患者的中医证候,上调患者的TPO、IL-10、TGF-β1水平,降低IL-6、IL-11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这可能是中医"清热、凉血、宁络"治疗ITP血热型患者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柴青解毒汤对"湿热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自拟柴青解毒汤,对照组30例,给予可乐必妥(左氧氟沙星片)口服,2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对尿路感染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尿中白细胞、红细胞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为总有效率为9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1)、尿中白细胞、红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自拟柴青解毒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是治疗"湿热型"尿路感染的有效方剂,且有良好的临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永建 《新中医》2015,47(4):181-18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气不摄血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甲基泼尼松龙、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丸。2组均治疗12周,随访3月。观察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BPC),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 A、PAIg G、PAIg M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PC均有明显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后,2组BPC与治疗刚结束时相比,稍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还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Ig A、PAIg G、PA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复查时,观察组PAIg G、PAIg 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且治疗效果维持较久,对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的控制也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