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作为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多年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教学方法上多是照本宣科,虽然使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终究还是没有能够真正体现这门课程的特征和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在临床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缺乏辨证论治的思路,也就是说在诊疗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和建立规范的诊疗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证侯分型,观察中药辨证治疗在激素撤减过程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演化规律奠定基础。[方法]自拟滋阴清热凉血方,成人每次饮用200ml,≤18岁青少年及儿童患者每次饮用150ml。中药服用后每周减5mg强的松,直到减停。然后每日服用中药4周后,改为隔日服用4周,血小板正常者停药观察随访。[结果]中药滋阴清热凉血方在CITP撤减激素治疗中疗效显著。治疗20周,总有效率、痊愈率分别为(22/29)75.9%、(12/29)41.4%。[结论]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CITP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探讨中药治疗的机理建立循证依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过敏性紫癜(肾型)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肾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及治疗组均给予安络血、芦丁片、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治疗组加黄芪注射液20mL/次、5%葡萄糖稀释后静滴,1次/天,丹参注射液20mL/次,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1次/天,观察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景过敏性紫癜患者症状消退、尿潜血、尿蛋白定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肾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B)组、泼尼松对照(C)组3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 d。对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止血及血小板疗效分级评分,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与止血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0/20)、75%(15/20)及45%(9/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小板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止血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法中药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确有疗效,为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秦兰  马西虎  李巍 《新中医》2009,(9):61-62
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味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采用左归丸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结论:左归丸加味治疗CITP疗效优于强的松。  相似文献   
6.
67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rrE)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至2004年住院VTE病例的患病趋势、人口学特点、获得性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VTE患者672例,男:女=1.2:1,中位年龄53(14—92)岁。初发患者580例(86.3%),发病高峰年龄男性患者为40~50岁,女性为50-60岁。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有抗磷脂抗体阳性(32.0%)、外伤和(或)手术(31.1%)、肿瘤(17.1%)。其中具有多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35.7%。94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抗凝蛋白总缺陷率为44.7%,以PC缺乏以及PC与AT联合缺乏为主,分别占13.8%和10.6%。同时具有遗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31.6%。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医院的住院VTE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VTE患者的初发年龄较女性提早约10年。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为抗磷脂抗体阳性、外伤或手术和肿瘤,而遗传性危险因素则以PC缺乏和PC与AT联合缺乏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VTE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一般采用激素治疗,必要时还需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了解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本研究将26例血小板数〈60.00×10^9/L的CIT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激素与免疫抑制治疗,rhIL—11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IL—1125μg/(k·d),每日1次,皮下注射,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表明:23例C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只有3例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情况没有改善。对照组和rhIL—11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由治疗前的26.15×10^9/L和27.84×10^9/L增加为66.62×10^9/L和105.62×10^9/L,rhIL—11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出血症状减轻,在rhIL-11组中8例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rhIL-11联合传统的激素治疗对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是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群,而单个病种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医辨治所依靠的证据以临床症状、舌脉表现为主。因此,血液病共性特征可作为辨治的直接依据,这一点已经成为临床辨证的常规。从总体的疗效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就自然地提出了辨病论治解决各病种之间辨治的差异。如何充分利用中医基础理论,正确分析血液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层次关系,恰当的施用中医辨证和辨病的方法,是解决好血液病中医辨治诊治的关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中医辨证过程中的层次观。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 T P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大约占临床出血性疾病的30%;其主要类型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aytopenia ,CITP),多见于成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3。研究表明,ITP发病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和生成减少相关。中医从脾论治在治疗出血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良好疗效[1‐2]。因此,本研究观察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脾气虚型CIT P血小板抗体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 IL‐10与FOXP3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