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进行腹腔引流是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实践多年。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兴起,术后腹腔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争议不断。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如何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及何时拔除腹腔引流管的争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癌与上皮内瘤变(GIN)的差异基因表达.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12例胃癌与12例GIN胃镜病理标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通过t检验和SAM检验筛选差异基因185个,它们与细胞黏附、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有关,与Wn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细胞通路密切相关,而这些细胞通路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结论 胃癌与GIN差异基因的筛选为后续胃癌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前期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分子水平研究从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度异型增生(mGED)到胃癌演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度异型增生与胃癌各12例胃镜标本的差异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t检验和SAM检验筛选差异基因34个,有24个基因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各类癌症相关,其中6个基因在以往的胃癌研究中被证实与之相关,有10个基因尚未涉及癌症的研究; 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外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细胞结构形成、调节细胞活性、细胞粘附、细胞生长发展和凋亡。RT-PCR验证MMP12、CARD14和CHI3L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出胃癌演化形成过程中的34个显著表达异常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望找到准确预测胃癌发生的基因、蛋白或非编码RNA,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可能找到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5.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患者占多数。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头部的病例并非罕见,对此类患者的外科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6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侵犯胰头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  相似文献   
6.
如何控制胃癌的转移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相关分子和基因的研究现状,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探索胃癌转移的诊断方法 ,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高龄患者行急诊ERC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胆管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急诊ERCP的患者186例病例资料。其中,年龄≥80岁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65岁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合并症、治疗结果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信息。结果观察组中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vs51.11%,P0.05)。两组病例中,ERCP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4.79%vs 95.56%,P0.05)。对照组无终止操作病例,观察组有2例患者因心肺功能抑制而终止操作。两组病例中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9%vs 5.56%,P0.05),胰腺炎、出血、穿孔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并发症均未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两组病例中无ERCP相关死亡病例的发生。结论急诊ERCP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急性胆管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高龄患者,但需密切关注合并症,并及早发现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高龄患者如发生并发症往往较严重,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The precis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gallbladder carcinoma (GBC) metastasis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The functional study of the candidate protein vimentin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First, a pair of higher and lower metastatic sublines (termed GBC-SD/M3 and GBC-SD, respectivel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parental cell line, was screened by spontaneous tumorigenicity and metastasis in vivo in animal study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metastatic phenotypes analysis in vitro. Subsequently, a proteomic approach comprised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and mas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identify and compar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patterns between higher metastatic GBC-SD/M3 and lower metastatic GBC-SD cell lines. Then twenty-six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Results  Among the 26 proteins identified, fourteen proteins were up-regulated and 12 proteins were down-regulated in GBC-SD/M3. Vimentin was identified and found to be overexpressed in GBC-SD/M3 as compared with GBC-SD. This result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potency of GBC-SD/M3 in vitro was remarkably suppressed after small interference RNA-mediated knockdown of vimentin. Moreover, immuno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n 12 human GBC specimens showed consistently increased vimentin expression in metastases compared with primary tumors.
Conclusion  Tumor vimentin level may reflect the pathological progression in some GBC and may be a useful marker for predicting tumor metastasis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GBC patients with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10.
杨佳华 《中医研究》2011,24(5):65-67
化疗药胃肠道延迟性不良反应多在化疗24 h之后发生,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常见于使用顺铂、卡铂、阿霉素等药,如顺铂引起的呕吐反应是在给药后48~72 h达高峰,并且可持续6~7 d之久。目前虽然有五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预防,使大多数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但仍然有极少数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