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析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总额预付制实施情况,进而从医疗费用、医疗数量与医疗质量,医院、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与患者,医疗服务效率与医疗资源配置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总额预付制的不足并提出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以期达到不断完善总额预付制,使其发展成为适合我国特色的医保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3.
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总额预付制对医院医保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总额预付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纠纷,调动医院积极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切实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医保总额预付制对医院的费用控制、医疗服务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江门市医保总额预付制对某大型三甲医院运行情况的影响,介绍了该院采取多部门联动医保管理、抓好用药耗材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开展日间手术和借助医联体提高转诊效率等做法,为改进医院医保管理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总额预付制是由医保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根据服务量和人均医疗费用,测算出医院的年度费用标准,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预付定额的医疗费.对上海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模式、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对总额预付的运用及改进提出了初步设想,以此推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相关指标,了解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方法采集2010-2012年上海市14家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指标,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控制较好,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下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中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所占比例出现不同。结论总额预付制实施总体效果较好,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医疗机构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施行总额预付对医院提供卫生服务的影响及挑战.对此,医院应及时转变观念,从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实现医保管理信息化及精细化等方面着手,科学合理控费,主动适应和推进医疗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医保总额预付制的研究,阐述医保总额预付对控制医疗收入的过快增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医疗机构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这要求医院要抢抓机遇,苦练内功,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强成本核算,完善内部运营管理,达到医、保、患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保总额预付制对医疗各项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2010年所有单一病种住院患者的数据,应用多元回归研究医保预付制与患者的相关支出水平的关系。结果医保总额预付制减少了大型检查、普通检查和化验的数量;降低了普通检查费用、自费药品费、手术材料费、检查费、中草药费等;提高了医保药品费、住院费、诊疗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总体而言,医保总额预付后,总费用却上升了6.6%。相对于自费患者,预付内患者的总费用低了4.6%。结论医保总额预付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支出,但不能统一地降低患者医保各项支出,该制度和其他配套管理措施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是政府在卫生领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卫生改革的热点问题。从卫生体制、。医院自身、医生行为3方面分析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所在,就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强化公益性医疗服务、实行大型医院询查制度、确立仪器疾病检出率考核指标、加强医院“社会工作部”的建设、大小医院网络化等,从而消除现行的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形成鼓励医院追求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介绍新形势下三级妇幼保健院如何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来应对"生育高峰"的挑战。以三级妇幼保健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加强扶持区县妇保所,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实现双向转诊,托管二级医院等措施,共享医疗资源,为就医对象提供不同层次、相互补充的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院联合组建医院集团的方法与策略。方法引入"蓝海战略"思想,根据患者需求,将大型综合医院扩张方向从自身规模扩张向区域基层方向发展,组建区域医院集团,开拓医疗市场的"蓝海"。结果区域医疗集团内统一管理,医疗、教学、科研等优势互补;集团化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近诊治,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的意度。结论医疗市场"蓝海战略"能够有效引导大型医院转换视角,创建独特、高效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医院联动现状及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发挥县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各个地区纷纷开展了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的工作。太白“团队整体帮扶模式”、洛川医院“紧密型整体托管模式”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作医院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分析了3种模式联动的特征、内容和效果的基础上,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了城乡医院联动的动力所在,同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城乡医院联动,推进县医院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概括介绍陕西省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机遇: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县域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的大力支持;逐渐显露的政策成效。挑战:医疗费用补偿机制不尽合理;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困境。建议:完善补偿机制,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原则,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投入,提高能力,保证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专科医师流动层 促进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以来,采用“培训合约制”的方式向社会招收培训医师,在3年培训结束后实行二次就业,一部分医师流动到其它县市医院工作,从而在医院形成一个住院医师的流动层。至2008年12月,医院已先后接纳228名培训医师进行培训,这些培训医师成为承担临床一线医疗任务的主要力量。在现有医院医师编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专科医师流动层的方式,扩大医院住院医师队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大型公立医院医师群体“倒金字塔”的畸形状况,充实扩大相对固定的住院医师群体,成为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经过这一严格培训过程的专科医师求职到其它不同级别医院工作,对基层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的提高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瑾 《中国卫生资源》2010,13(4):176-177
区域卫生规划外的医疗机构"存量资料"的重组,对探索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与深化卫生改革具有实践意义,用SWOT分析法制订改革策略,用法定的程序规范改革的动作,采用"委托管理"模式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从而实践公立医院"过剩资源"重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市属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为例,根据政府对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对公立医院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运行补偿结构和成本费用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政府财政投入依据相对简单,提出政府应综合考虑医院成本核算、医疗服务价格和补偿机制等问题,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财政投入,并与医院综合考核结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分析比较了”药品零加成”在重庆市江北区某卫生院的实施成效,探究该政策对于缓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机构行为的合理化问题以及医疗卫生补偿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的影响与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公立医院公益性、社会责任为切入点,围绕新医改“强基层”原则,分析某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乡医院-省市医院”三位一体的区域医疗合作模式可行性及其帮扶体系,探讨区域医疗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医疗合作联盟持续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