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肝的形态及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后的自体肝及辅助肝 (两肝 )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 ,行 (血流动力学 )核素显像、电镜观察及光镜检测 ,评价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肝功能状况。 结果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切实可行 ,手术成功率较高 (93.3% )。术后 1周存活率达 80 % ,并能长期存活(>3个月 )。术后行相关检查 ,表明供肝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萎缩 ,功能逐渐丧失 ,4 5天后已基本无功能。 结论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中 ,两肝共存时 ,自体肝的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随着移植时间延长 ,辅助肝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2.
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建立良好的技术平台。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统计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时间,并常规病理检测术后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共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82次。实验后期能稳定建立起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手术时间25~3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40~55min;受体无肝期时间13~24min;受体手术时间45~65min;2周生存率为93%。移植肝组织在术后1周可见大量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在门静脉周围的汇管区尤为明显;肝脏实质有点状坏死。术后2周细胞浸润增加,肝实质可见桥状坏死。术后1月移植肝组织内细胞浸润和坏死减少,且可见肝细胞和胆管增殖。结论: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是研究肝移植术后机体生化生理改变、免疫状态变化等的良好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模型技术的改进.方法采用远交系SD和远交系Wistar大鼠,用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正式实验60次.结果术中尾静脉建立输液通路,改进了供肝的修剪和受体肝上腔静脉的阻断与吻合方法,修肝平均时间8 min,受体无肝期平均21 min,手术成功率达85%.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做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3例同种异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供肝取中如何减少肝热缺血时间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快速、敏捷、准确配合,快速完成插管灌注,使供肝得到及时保护,妥善保存供肝。结果:3例肝移植均获成功,供肝切取手术顺利,平均热缺血时间5.5min,最短一次热缺血时间仅4.5min。结论:保证供肝的活性是肝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需要多方配合,其中手术护理配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相似文献   

7.
肝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供体短缺的环境下,心脏死亡供体(DCD)成为了获取供肝的重要途径。随着DCD肝移植的开展,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建立稳定的大鼠DCD原位肝移植模型是研究的基础。该文就建立稳定的大鼠DCD原位肝移植模型中的大鼠,手术麻醉,术前准备,热缺血时间,保存液,灌洗保存方式,手术操作,术后监护等关键性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选择恰当的建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高效地建立肝动脉重建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方法:参照"双袖套"法,在供肝的灌注、切取、肝上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改良,供、受体肝总动脉间用改良的支架法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结果:共完成大鼠原位肝移植80例,供体手术时间:(40±3)min,受体手术时间:(50±5)min,无肝期时间:(16±2)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6~9)min,肝动脉吻合时间:(2~3)min.术中无受体死亡,48 h存活率为96.3%,1周存活率为93.7%,1月存活率为:87.5%.结论:该方法成活率高,稳定性好,是建立肝动脉重建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改善供肝质量的快速法供肝切取技术。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采用改良快速法切取供肝。观察术后1周存活率、供肝大体观和灌洗后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共完成30次行改良快速法供肝切取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供肝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和8 min,供肝切取手术时间(24.2±1.2)min,供肝修整时间(16.8±1.5)min;受体手术时间(46.3±4.8)min,无肝期(21.6±2.3)min;手术成功率93.3%(28/30);术后1周存活率86.7%(26/30)。供肝灌注后质地柔软,色泽均匀呈土黄色,光镜下肝窦内未见红细胞。结论改良快速法供肝切取技术能够提高供肝质量和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停搏供体猪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方法建立小型猪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按移植前供肝经历心脏停搏时间0,15,30,45 min分为四组。观测肝移植术后各组肝功能、肝脏病理和肝脏能量代谢改变。结果肝脏能量代谢等指标的改变在供肝无心跳热缺血时间30 min前是可逆的,随无心跳热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不可逆演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小型猪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约为30min。  相似文献   

11.
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脏移植1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手术成功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后来的97%,2周存活率由最初的0%提高到后来的9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2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成活率69.6%;现存活10例,其中2例存活已超过3年。术后围手术期共发生并发症28例次。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清  姚榛祥  贺强 《重庆医学》2003,32(2):135-136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与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方法 将”二袖套法”部分肝移植技术在袖套制作、肝叶切除、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吻合、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施行50%部分肝移植手术,观察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对部分肝移植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8min,无肝期为11—15min,手术死亡率15.79%,术后24h存活率84.21%,1周存活率63.16%,7d后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92.6%。结论 大鼠年龄、体重、术前状态、精细的术中操作、防止失血、防止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是决定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的许多改良能有效保障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孙志成  李世荣  曹川  吴军 《重庆医学》2002,31(6):463-464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模型。方法 将大鼠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以10只SD为供体,10只WISTAR为受体进行原位及异位移植。原位移植的静脉选择颈外静脉,动脉选择颈外动脉,动脉吻合平面分别选择甲状腺上动脉及颌外动脉分支处;异位移植选择股动静脉。然后观察大鼠及其外耳廓的生存情况下组织学变化。结果 各组的外耳廓生存时间为5-11d,而异位移植大鼠的生存率最高,外耳廓的生存及病理改变与原位移植无差异。结论 大鼠同种异体耳廓异位移植模型模型对于研究带血管的体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排反应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改良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技术,提高成功率.方法 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40例,10例采用Ono术式,30例采用改良术式,将供心右肺动脉吻合于受体下腔静脉,并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预实验组12例死亡,实验组20例均存活,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有关.结论 成功制备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良好手术技术和严格围手术期处理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种属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技术。方法通过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分别对Wistar、SD、Buffalo三种不同种属大鼠实施了同系原位肝移植手术,并观察大鼠术后的存活率。结果总计实施了3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是88·3%,其中104例Wistar大鼠同系移植1周存活率为91·3%,1个月存活率为83·7%,127例SD大鼠同系移植1周存活率为90·6%,1个月存活率为82·7%,129例Buffalo大鼠同系移植1周存活率为83·7%,1个月存活率为72·9%。结论纯系大鼠(Buffalo)的肝脏解剖结构变异较大,纯系大鼠与杂种大鼠对肝移植手术耐受有较大差异,但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克服,这是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静脉动脉化异位辅助肝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和肝动脉血供对移植肝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切除85%肝脏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异位辅助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建立;B组(n=20),异位辅助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C组(n=10),为对照组。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生存情况、肝功能变化、残肝和移植肝病理结构改变以及肝动脉血供对移植肝早期功能影响。结果 A组和B组大鼠2周生存率分别是85.7%和64.3%,C组大鼠48h存活率为0。移植肝再灌注后,A组胆汁分泌率比B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2周内,A组血清ALT、GGT、Tbil值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P<0.05)。移植术后14天,A组和B组残肝细胞都明显增生,肝功能恢复正常,而移植肝开始萎缩,肝细胞变性,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辅助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使原肝再生,肝功能恢复正常,而移植肝逐渐萎缩丧失功能。在大鼠辅助肝移植中,肝动脉血供有助于改善移植肝早期功能,防止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双套管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中细节和要点,建立一种更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原二袖套法基础上,综合各种改良术式,经腹主动脉灌注,单线连续外翻缝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胆总管,术中改进细节,减少出血,合理地复温、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和无肝期;观察术后成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共制作12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包括预实验),供体手术时间(17±1.5)min,受体手术时间(37±2.5)min,无肝期为(19±1.5)min.手术成功率94.2%,周存活率90%.结论娴熟的外科操作并精简术式,改进细节,可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和存活期,为实验研究制作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