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疗效、症状积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段、颅内段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段SP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可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大脑供血,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后按症状、体征评定疗效,用血管多普勒(TCD)检查两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经过21 d 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评分、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 P < 0.05) 。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并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比较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开始改善,VS、VD及VM值开始上升,PI及RI值开始下降(P〈0.05),对照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1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的血管内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中药冲击松解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个疗程后实验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3.1±1.9)、CASCS评分(92.63±4.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19.7±2.2、78.57±3.46)(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中药冲击松解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冲击松解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注射液、西比灵片)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西比灵片)各32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 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变化。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颈椎 X 线片变化及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治疗后 X 线影像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与整脊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 X 线片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有明显改善,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畲药食凉茶组方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NO/ET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降压,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畲药组方,于用药1月前、后分别观察血压、临床症状、NO、ET、NO/E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NO明显升高,同时血浆ET明显下降,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畲药组方有降压及内皮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有效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用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联合低周波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接受脑循环治疗仪和低周波治疗仪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3%(28/30例),对照组治愈率为63.3%(19/30例),治疗组CASCS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联合低周波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单用药物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后的1、3周分别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椎动脉平均流速(Vm)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3周的改良ESCV、CASCS评分和Vm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 通塞脉片结合颈椎牵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对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人进行牵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后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牵引配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水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40例和针灸+水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椎动脉直径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5);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积分治疗后[(5.01±0.53)分、(7.51±0.5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0.01±0.77)分、(10.23±0.88)分](t=2.458、2.546,均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9,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2.511、2.463、2.375,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2.511、2.372、2.411,均P〈0.05)。结论:针灸、水针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地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针刀与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萍 《中原医刊》2011,(11):86-87
目的比较小针刀与针剃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局部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颈部推拿等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1%,优于对照组的77.67%(P〈0.05);治疗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中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推拿等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雷火灸足阳明经穴为主的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针刺加牵引组采用临床常规针刺方法,灸法加牵引组以足阳明经穴为主进行艾灸。观察针刺前后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分观察症状与功能变化。结果:椎动脉Vs、VM、VD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疗效优干针刺夹脊组。结论: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供血和相应症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活血舒筋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掷硬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活血舒筋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椎基底动脉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V、EDV和V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活血舒筋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ESCV评分和椎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18.
孙艳怡  于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310-13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2组均以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计算中医证候疗效评分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头昏、头痛、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及症状积分总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改善肩部疼痛、恶心呕吐及心慌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电针配合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矫形按摩结合南少林易筋经"托天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按摩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易筋经"托天式",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颈椎多功能训练评估系统(MCU),检测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椎活动度以及最大肌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矫形按摩结合易筋经"托天式"能更好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改善颈部肌肉力量和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牵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消除的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口服颈痛颗粒配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