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 (T2DM)、胰岛素抵抗 (IR)、肥胖与脂肪肝 (FL)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173例T2DM患者分为FL组和无FL组 ,对体重指数 (BMI) ,甘油三脂 (TG)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HDL)、高密度脂蛋白 (LDL)、空腹血糖 (FBG)、餐后 2小时血糖 ( 2hB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 2小时胰岛素 ( 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进行对照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T2DM并FL组与无FL组相比较 ,TG、LDL、FINS、2hINS、ISI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FL组及无FL组分别与正常组对照除HDL外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T2DM并FL患者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及IR ,提示IR在T2DM、肥胖及FL之间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肥胖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 18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 ,并将肥胖组患者分为腹型肥胖和非腹型肥胖组 ,检测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 (FBG)、血脂、胰岛素 (FINS)、C肽 (FCP) ,计算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肥胖者比较 ,FINS、FCP、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均显著升高 (P<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ISI显著下降 (P<0 .0 1) ;腹型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腹型肥胖者比较 ,FINS、FCP、TG均显著升高 (P<0 .0 5 ) ,HDL - C、ISI显著下降 (P<0 .0 5 )。结论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更严重的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IR)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 (T2DM )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与血脂水平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114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血HbA1c、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胰岛素 (FINS)、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O)、高密度脂蛋白 (H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FINS×FPG/22.5;并分别进行HbA1c、FINS、Homa-IR与TG、CHO、HDL和LDL间的相关性分析 ;设51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血Homa -IR、FINS、HbA1c与TG、CHO和LDL水平升高 ,HDL水平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1) ;HbA1c与TG升高显著正相关 (P<0.01) ,与LDL升高显著正相关 (P<0.05) ;FINS与TG呈显著正相关 (P<0.05) ,与HDL呈显著负相关 (P<0.05) ;Homa -IR与TG、LDL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 ,与HDL有一定负相关性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血HbA1c水平与TG和LDL升高正相关 ;FINS与TG正相关 ,与HDL负相关 ;Homa -IR与TG、LDL升高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检测28例绝经后妇女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A组)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与32例绝经后妇女T2DM未合并脂肪肝患者(B组)作对照。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体重指数、TG、FINS均升高(P<0.05或P<0.01),E2、ISI、HDL均降低(P<0.05或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FINS、TG显著负相关,与ISI、HDL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且与IR并存,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妇女T2DM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的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T2DM)的动物模型。方法: 制备T2DM动物模型,模型1: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雄性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IR), 然后用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静脉注射,诱发高血糖症;模型2:STZ静脉注射,空腹血糖(FBG)≥10 mmol/L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1 个月;测定T2DM大鼠FBG、血清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分泌指数(I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与模型2 比较, 模型1 大鼠FINS升高明显(P<0.05),且模型1的造模过程更类似人类T2DM的发病过程,故确定模型1为本实验动物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1大鼠除第3周外,1~9周FBG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FINS、TG、TC、LDL明显升高(P<0.05),ISI、IS、HDL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用高糖高脂饮食喂饲结合小剂量STZ注射可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并可作为研究T2DM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进行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身体质量指数(BMI),与T2DM无脂肪肝患者作对照。结果T2DM合并脂肪肝组较T2DM无脂肪肝组(对照组)比较,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FINS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ISI降低。结论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对T2DM尽可能防止高胰岛素血症,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脂质代谢,减少IR,对预防和减少T2DM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体重指数与脂肪肝(NFL)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HDL、LDL)、血浆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同时检查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并与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未并发脂肪肝组相比TG、TC、LDL、FINS、FBG、BMI均升高,HDL、ISI降低(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存在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而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较多。对2型糖尿病尽可能防止高胰岛素血症,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IR),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并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住院的T2DM患者100例,其中单纯T2DM(T2DM组)60例,T2DM合并NAFLD(T2DM+NAFLD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敏感数(ISI),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T2DM组比较,T2DM+NAFLD组的BMI、TG水平均升高,HDL、ISI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HbA1C、LDL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高BMI、TG,低HDL、ISI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雯雯 《吉林医学》2014,(25):5563-5565
目的:了解肥胖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况下血脂及HS-CRP的变化。方法:收集住院高血压患者97例,其中肥胖者65例。以所有病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中位数(ISI=0.14)为界,将肥胖高血压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两组间血脂及HS-CRP的变化。结果:肥胖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IR)与非胰岛素抵抗组(NIR)相比,腹围(WC)和腰臀比(WHR)显著升高(P<0.05),HS-CRP亦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高血压患者HS-CRP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负相关(R=-0.375,P<0.01),与腹围(W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伴胰岛素抵抗者,反应血管内皮炎性反应状态的敏感指标HS-CRP显著升高,提示其潜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可能性更大。高血压患者治疗需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0.
腹型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方法入选腹型肥胖组52例、正常对照组47例和2型糖尿病组(T2DM)102例,其中腹型肥胖组9例、非腹型肥胖组3例、正常对照组9例和T2DM组7例,进行了高葡萄糖钳夹试验和用MRI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A)和皮下脂肪面积(SA)。结果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FPIR)、葡萄糖代谢清除率(GD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水平高于腹型肥胖组和T2DM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原(Proinsulin)水平低于腹型肥胖组和T2DM组(P〈0.05)。腹型肥胖组腰臀比(WH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空腹血糖(FBG)、VA、SA、FPIR、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SPIR)和胰岛素分泌最大量(INS-Max)高于T2DM组,FBG低于T2DM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是影响FPIR独立的相关因素;WHR是影响ISI独立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腹型肥胖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同时已经出现了早期胰岛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脂代谢异常与老年 2型糖尿病 (DM)合并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将 6 4例 2型DM患者分为合并CHD组 (A组 ) 34例 ,未合并CHD组 (B组 ) 30例 ,无DM的CHD患者 31例为对照组 (C组 )。测定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空腹血糖(FBG)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组TG明显高于B组 (P <0 0 1)和C组 (P <0 0 5 ) ;FBG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 0 1) ;HDL -CH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B组除FBG明显高于C组外(P <0 0 1) ;TG、HDL -CH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C、LDL -CH在 3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TG、低HDL是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1例 ,分为冠心病组 (24例 )与正常组 (27例 ) ,测定总胆固醇 (CH)、甘油三脂 (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 APOB1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及脂蛋白a(Lpa)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甘油三脂、脂蛋白 (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5)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显著低于正常组 (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TG、Lpa升高 ,而HDL -CH降低。  相似文献   

13.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和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碧文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713-714,662
目的观察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1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30m g/d,对照组(1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H bAl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 OM 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 bAlc、空腹胰岛素和H OM A-I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1.8)m m ol/L,(1.1±1.1)%,(2.2±9.4)m U/L和(0.14±0.31),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吡格列酮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ol)都有明显下降和改善(P均<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rs3486119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组(T2DM组)100例及正常对照组(CON组)150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抵抗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同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T2DM组和CON组进行抵抗素rs34861192位点基因型的检测,根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2DM患者FBG、FIN、IRI、TG、抵抗素的检测数值[分别为(9.96±5.86)mmol/mL,(12.23±9.21)μg/mL,6.25±4.13,(2.02±1.85)mmol/mL,(7.24±3.65)ng/mL]高于健康人群的检测数值[分别为(4.94±0.50)mmol/mL,(5.6±2.66)μg/mL,1.24±0.62,(1.33±0.74)mmol/mL,(1.44±0.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35,4.586,4.936,3.516,15.524,P均〈0.05);T2DM组和CON组抵抗素rs3486119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AA6%、AG40%、GG54%和AA0.7%、AG20%、GG79.3%;抵抗素基因rs3486119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Yl组和CON组问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20.231、19.103,P均〈0.05)。结论抵抗素可能是T2DM的危险因子,抵抗素基因rs3486119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同时可能对脂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龚雪萍  廖均梅 《安徽医学》2015,36(10):1200-1202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肥胖组62例,超重组73例和健康对照组65例。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促酰化蛋白(ASP)和脂联素(ADPN)。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超重组的 FPG、FINS、LDL-C、TC、TG、AS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升高(P <0.05);HDL-C、ADPN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降低(P <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 FPG、FINS、LDL-C、TC、TG、ASP和 IR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L-C、ADPN和 ISI显著降低(P <0.05)。血清 ASP和 ADPN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因子ASP水平显著升高,而ADPN显著降低,并与BMI、血脂代谢及胰岛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排避率(UAER)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8例,按照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30ms/24h)、微量白蛋白尿组(MAU)(30-299ms/24h)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300ms/24h),比较三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生化指标、24h尿尿酸(UU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NAU组比较,MAu组收缩压(SBP)、BMI、血尿酸(UA)、UUA、in(HOMA—IR)和In(HOMA—IS)升高,In(ISI)降低(P〈0.05);而CAU组SBP、舒张压(DBP)、BMI、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UA、UUA和1n(HOMA—IR)升高,In(ISI)降低(P〈0.05);CAU组较MAu组TG升高(P〈0.05)。UAER与SBP、TG、VLDL、UA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2DM患者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腹型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了9例女性腹型肥胖、9例健康女性对照和7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G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用MRI测定局部体脂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联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FPIR)、葡萄糖代谢清除率(GD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脂联素水平高于腹型肥胖组和2型糖尿病组;内脏脂肪面积(VA)低于腹型肥胖组和2型糖尿病组(P〈0.05)。腹型肥胖组脂联素、FPIR、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SPIR)和胰岛素分泌最大量(INSmax)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IR和GDR与脂联素呈独立正相关(B分别为0.145、0.194、0.277,均P〈0.05);腰臀比(WHR)与脂联素呈独立负相关(B为-7.424,P〈0.05)。砖论:腹型肥胖女性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中颈围(NC)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性。方法:将糖尿病病人165例分为男女两个群体研究,分别测量体质量指数(BMI)、NC、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及血生化指标,比较不同性别各参数有无差异。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NC与各参数相关性以及NC、WC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NC是否为T2DM危险因素。结果:在男性组,仅年龄与NC无相关关系(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与NC呈负相关关系(P<0.01),其余指标均与NC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在女性组,年龄和臀围2个指标与NC无相关关系(P>0.05),HDL与NC呈负相关关系(P<0.01),其余指标均与NC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尤其NC与BMI、WC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校正年龄及性别后,NC、WC、TG均是T2DM危险因素,HDL则是保护因素。结论:NC与IR呈正相关,是T2DM的危险因素,且相较于BMI、WC等其他人体测量参数有更多的优势,可作为评估T2DM更好的指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70名T2DM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A组,35例)和吡格列酮组(B组,35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FBG、FINS、HbA1c、TG、PAI-1明显下降(P<0.01),HDL-C、ISI显著升高(P<0.01),t-PA无明显变化,且PAI-1与FINS、TG呈正相关(r=0.437,r=0.342,P<0.05),与ISI呈负相关(r=-0.552,P<0.01);安慰剂组各参数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PAI-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