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空间相关性的差异,为我国城乡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空间相关性。结果:2012—2016年我国31省份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47%,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04%;城乡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6年城乡局部莫兰指数主要呈现H-H和L-L聚集区。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过快,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我国31省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部分省份存在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1999-2007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筹资水平、结构及个人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城乡卫生费用筹资总额所占百分比与人口比例逐年呈现“倒置”现象,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维持在城镇居民的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保持为农村居民的3-4倍,二者占人均卫生费用的比重均呈上涨趋势;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比重稳步增长(2007年趋于一致:5.07%),但健康消费总体绝对值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城乡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经济和监管责任,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情况,为完善卫生系统筹资战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1999年至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卫生费用筹资额定比增长了200%;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幅度差异明显(城市为152.86%,农村为172.77%);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随人均收入变化而稳步增长,但健康消费总体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比城镇居民大,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结论 应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的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省际差异的动态演变特征。方法: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及ESDA-GIS等方法对2002—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省际差异客观存在并且长期处于非均衡的状态,省际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差异指数分析和核密度分析变化趋向大致上保持一致。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局域空间集聚范围由沿海地区向西南地区扩展。结论: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引导农村居民定期开展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我国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空间自相关性差异,为我国城镇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stata14.1与arcgis10.5软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我国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新医改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0.08%,新医改后年均增长率为11.44%;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显示,局部莫兰指数在部分地区有所上升,部分地区有所下降。结论:我国城镇人均医疗保健费用增长过快,我国31省份城镇人均医疗保健费用存在空间相关性,且新医改对不同省份间的城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影响不同,即各省份间的空间变化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4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分别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以及灰色综合关联度三种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总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细化为四类关系:(1)医疗保障总支出与卫生总费用的关联度分析;(2)政府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3)社会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4)商业医疗保障支出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度分析。结果:从卫生总费用角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政府卫生支出高于社会卫生支出的关联度;从医疗保险基金筹资角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关联度较高;从人均医疗保健消费与个人现金支出角度,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支出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顺序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结论:卫生总费用结构日益合理,政府医疗保障支出所占比重与日俱增,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相对较高。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险基金筹资城乡不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城乡间的具体差异,为西部地区政府在区域和城乡间医疗卫生支出的合理投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基于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份的132个市区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因素。结果:人均GDP与农村居民收入是影响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主要因素,人均GDP 门限值分别为9.84和10.48、城镇居民收入门限值分别为9.73和10.13、农村居民收入门限值分别为8.67和9.22,而我国西部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更偏向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中的农村居民。结论:我国西部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在不同区域间和区域内城乡间存在显著差别,推动区域和城乡医疗卫生协调均衡发展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西城镇居民各种卫生筹资渠道的公平程度。方法利用比例法、累进性分析(集中曲线、kakwani指数)等方法分析广西城镇居民各种卫生筹资渠道的公平性。结果广西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过高。2000~2008年广西城镇居民现金卫生支出筹资的公平性优于通过税收筹资的公平性。税收和现金卫生支出的kakwani指数均为负值,表现为累退性,卫生筹资的公平性较差。结论政府应加大卫生投入,拓展社会筹资渠道,降低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加强利用税收进行卫生筹资,从而提高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我国城镇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探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方法:集中指数标准化和分解方法。结果:2007—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应住院未住院次数的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该指标的标准化集中指数分别为-0.195、-0.218、-0.160、-0.212,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状况依然存在,穷人更容易出现应住院未住院的情况。个人收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促进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改善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作用重要但是有限,应综合改革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提供体系,保障居民促进健康和获得医疗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对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为预测医疗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1995—2011年我国29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医疗消费支出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和协整分析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构建以收入为自变量,医疗消费支出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得到收入与医疗消费支出的变动关系。结果: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对医疗消费支出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每提高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26%,医疗消费支出增长1.53%;而农村居民收入每提高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54%,医疗消费支出增长1.93%。结论:我国居民医疗消费支出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长,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的增长对收入更为敏感,建议完善医保制度,建立与收入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以应对城乡居民医疗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戴平生  李芳芳 《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14-515,519
目的探讨影响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因素及两者差异。方法利用误差空间自回归模型,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域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出院病人医药费、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个人纯收入、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对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方向相反。结论要区别对待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水平、结构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筹资来源法核算卫生总费用,卫生费用评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从689.60亿元增长到977.26亿元,年均增长12.42%,人均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4.82%;城乡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纯收入)及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社会医疗保障经费年均增长19.36%,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增加5.44%.结论:医改三年政府对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卫生筹资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医疗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医疗保障经费增长迅速;居民就医负担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就医负担差异明显.建议:扩大卫生筹资渠道,深入分析卫生筹资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公平性角度对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的筹资政策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5年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筹资数据,新农合数据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6)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信息手册(2008—2015),居民医保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2016)和中国社会保险年鉴(2009—2015)。采用了根据支付能力筹资的方式来衡量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的公平性。选择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作为比较医保筹资公平性的具体指标。结果: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类似,个人缴费占人均筹资额比例低于1/4。人均筹资额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低于2%和5%,而个人缴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于1%。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比例的差距有所扩大。结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医保采取的平等筹资掩盖了城乡居民在医保筹资方面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省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泰尔指数,对河南省2008—2011年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及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参合农民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服务人次数占比逐年提高,乡级医疗机构逐年降低;人均GDP高的地区住院率增长速度较快;次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县外和县级医疗机构低于乡级医疗机构、人均GDP低的地区高于人均GDP高的地区。参合农民住院服务人次数和费用的泰尔指数逐年下降,但县外医疗机构及人均GDP低水平分组的泰尔指数有所增长。结论: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总体上趋向公平,但县外医疗机构占比提高不利于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人均GDP低的地区参合农民在县外医疗机构利用住院服务将承担较高的疾病经济风险。建议: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覆盖范围,提高筹资层次和重大疾病补偿标准,将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扩大到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基于时间序列的卫生筹资总额、结构变化等。方法: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结果:2000—2016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总额从166.72亿元增长到2 048.99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3.00%,人均卫生总费用从1 222.65元增长到9 429.7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5.27%增长到7.98%,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差异较大。结论: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变化体现宏观政策变化,社会卫生支出高速增长,政府对卫生筹资贡献的影响力减弱,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筹资比重下降,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有所缓解。建议:保证政府卫生投入的可持续性,规范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医疗,拓宽社会筹资渠道,控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没有改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与中国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相关关系,但是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由原先的负相关关系变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中国医疗费用测算结果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运用实际使用法测算中国192年医疗总费用作出阶段性研究结果。本文就是研究结果和初步分析报告。研究结果可以说明:(1)年3.2亿市镇 口的医疗消费几乎等于8.5亿乡村人口的医疗消费;(2)市镇人口的人口医疗消费大约是乡村人均医疗消费的3倍;(3)市镇居民的门诊服务费用与住院服务费用几乎相等。可是乡村居民的门诊费用明显大于住院费用。本文提供1992年城乡年龄别医院消费水平;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