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18d至出生后7d在脑内表达较强,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出生后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 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LMO3 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 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阳性信号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的Ⅱ~Ⅵ层、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的CA1区、齿状回、中脑的黑质致密部、红核、室旁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脑桥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着色主要分布于扣带前皮质、嗅球、海马的CA2区、梨状内核、杏仁核等部位;海马的CA3区、尾壳核、苍白球、杏仁复合体、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疑核、中缝核团、小脑间置核及外侧核、浦肯野细胞可见弱的阳性细胞.结论 LMO3基因在CNS的广泛分布提示它除了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中起作用外,还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嗅觉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嗅球损伤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和NMDA受体亚单位2B表达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嗅球损伤组,嗅球内局部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制作嗅球损伤模型,术后分3d、7d、14 d、28 d四个时间点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Nestin)、增殖细胞(Ki67)及NMDA受体亚单位NR2B阳性细胞数.结果 (1)各组大鼠SVZ均可见Nestin阳性细胞,嗅球损伤后7 d Nestin IOD值增加[(29601±1788)/0.01 mm2,P<0.05],14 d达到高峰[(31400±3435)/0.01 mm2,P<0.05],28 d后有所下降[(27600±3209)/0.01 mm2,P<0.05].(2)各组大鼠SVZ均表达Ki67阳性细胞,嗅球损伤后7d、14 d和28 d SVZ Ki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60±2.41)/0.01 mm2]、[(34.00±2.55)/0.01 mm2]、[(30.40±1.14)/0.01 mm2],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阳性细胞数(P<0.05).(3)各组大鼠SVZ均表达NR2B阳性细胞,嗅球损伤3d,NR2B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58.80±2.95)个/0.01 mm2,P<0.05],14 d达到高峰[(68.40±4.04)个/0.01 mm2,P<0.05],28 d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维持较高的水平[(62.20±3.56)个/0.01 mm2,P<0.05].(4)嗅球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R2B阳性细胞数与Ki67阳性细胞数有高度正相关性,r=0.968,P<0.05.结论 (1)嗅球损伤能刺激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2)嗅球损伤后NDMA受体亚单位NR2B表达增加,并且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变化趋于一致,因此推断NR2B可能参与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胎脑纹状体不同发育时期NSCs的变化。方法:60例胎龄16~28周的水囊引产胎儿,采用原位杂交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纹状体NSCs的分布、形态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胎龄人胎脑纹状体均可见Nestin mRNA阳性表达NSCs,呈圆形、椭圆形及星形等多形性,且明显群状分布,多数单个存在,细胞体积相差悬殊,有大有小,细胞有0~3个突起,胞核呈圆形和椭圆形,1~4个核仁不等,细胞染色质疏松。随着胎龄的增加,纹状体NSCs逐渐减少。结论:不同胎龄人胎脑纹状体均存在NSCs,Nestin mRNA可作为定性NSCs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嗅球摘除昆明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嗅球摘除昆明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跨杆运动实验和小鼠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活动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和纹状体CHAT的表达。结果嗅球完全摘除第14天昆明小鼠的游泳时间(P〈0.01)和游泳错误次数(P〈0.05)均较假手术组和嗅球不完全摘除组升高;嗅球完全摘除第14天小鼠的前额叶皮质、海马、内嗅区皮质、基底前脑M eynert基底核CHAT阳性神经元较假手术组数量减少,染色减弱,平均光密度值减少(P〈0.01),而纹状体CHAT阳性神经元无明显改变。结论嗅球摘除昆明小鼠出现明显的陈述性学习记忆障碍,前额叶皮质、海马、内嗅区和M 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出现AD特征性的行为改变和生化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在老年性痴呆(AD)模型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不同脑区中的表达规律及针刺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10月龄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灸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法和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P15在SAMP8皮层、海马、纹状体、嗅球等脑区中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P15在正常组和SAMP8组中4个脑区的表达趋势一致,在嗅球区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个脑区;P15在SAMP8的海马区表达增高、在嗅球及纹状体区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能够下调SAMP8皮质、海马区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马区细胞凋亡、嗅球和纹状体区细胞增殖可能是AD重要的病理改变,针刺可减少皮质、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为针刺治疗AD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不同胎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发育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特征。方法:收集胎龄16~28周的水囊引产胎儿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形态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胎龄胎脑纹状体均存在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豆状核和尾状核,内囊处较少,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多角形细胞,以椭圆形细胞多见,细胞有0~3个突起,胞核呈圆形和椭圆形,1~4个核仁不等,大部分细胞染色质疏松,少部分细胞染色质致密。随着胎龄的增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逐渐减少。结论:不同胎龄人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在形态及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分布部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蒺藜皂苷诱导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对于诱导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分化的影响作用以及蒺藜皂苷培养液浓度变化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方法,将蒺藜皂苷加入离体的海马NSCs的培养液中,应用Nestin、BrdU、NF200、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SCs的形态及分化而来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并检测由海马NSCs分化而来的细胞的数量.结果 海马NSCs在无血清培养下,可形成Nestin阳性细胞球.在诱导分化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F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而其中20 mg/kg 蒺藜皂苷干预组海马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最高.结论 在蒺藜皂苷的作用下,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海马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形态变化。方法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DAB显色技术研究人胎儿海马内nestin神经元的定位和分布。结果7例胎儿海马内都有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免疫阳性细胞呈现3种形态,3种形态的细胞在不同胎龄胎儿海马内分布形式、数量有明显不同。结论人胎海马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呈3种不同的形态,其分布形式和表达数量随胎龄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成年哺乳动物最大的神经发生脑区——脑室-嗅觉神经发生系统(VONS)(包括侧脑室下区、吻侧流束、嗅球)与抑郁症的关系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不仅抑郁症患者有嗅球体积缩小和嗅觉敏感性降低,而且在抑郁模式动物中亦发现VONS神经发生减少、嗅球体积减小和嗅觉功能障碍。这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致性,可能是继抑郁模式动物海马神经发生障碍后又一新的发现,有望成为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新的突破点。该文就当今这一研究热点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否存在于正常大鼠脑线粒体中以及是否能够转运至线粒体内。方法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电镜方法检测大鼠脑线粒体中是否存在α-SYN。将人重组α-SYN与分离的线粒体孵育,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α-SYN是否可以转运到线粒体中。结果免疫印迹和免疫电镜方法均证实α-SYN广泛存在于正常大鼠脑的线粒体中,不同脑区的α-SYN含量不同,其中纹状体、嗅球、海马和丘脑的线粒体中α-SYN的含量高于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人重组α-SYN与不含内源性α-SYN的分离大鼠小脑线粒体进行孵育,表明α-SYN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转移至线粒体内。结论在正常情况下α-SYN存在于线粒体内,线粒体的α-SYN有可能源于胞质α-SYN向线粒体的转运。  相似文献   

12.
人脑不同发育期vimentin阳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时期人脑vimentin阳性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方法:计划生育流产或引产的胚胎(9,13及28wk)大脑经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vimentin阳性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多呈圆形,分布广泛,特别是嗅球,海马,纹状体以及脑上区均可见到vimentin阳性的细胞,并且随发育时期及部位不同,细胞形态及突起情况各异,结论:vimentin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不同可能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定位研究。方法:应用Beckman-6300氨基酸分析仪和601黄金系统色谱工作站,对梭曼惊厥后不同时相大鼠的新鲜脑组织进行定位检测。结果:梭曼诱发惊厥后脑内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水平显著降低,谷氨酸下降最明显的是惊厥30min后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分别是正常组的53.2%和52.6%,小脑的嗅球内谷氨酸水平显著下降,天门冬氨酸更易受梭曼中毒的影响,惊厥后5、30、9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Iron plays essential roles in the human body.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ron is distributed differently in male and female Rats in liver,spleen,bone marrow,kidney,heart.However,the effects of sex on iron distributio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not well established.Methods: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above mentioned,in this study,female and 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used at 4 months of age.The synthesis of ferritin light chain(FTL),transferrin receptor1(TfR1),ferroportin 1(FPN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in the cortex,hippocampus,striatum,cerebellum,and olfactory bulb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FTL protein in the cortex,hippocampus,striatum,cerebellum,and olfactory bulb were higher in female rats than in male rats,but the levels of TfR1 protein were lower in female rats than in male ra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FPN1 and DMT1 expression in brain.Conclusions: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ex have effects on brain iron status.Iron is distributed differently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male and female rats.However,the precise mechanisms need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5.
杨婷  饶志仁  鞠躬 《医学争鸣》2002,23(14):1253-1255
目的:表达和纯化以朊蛋白(PrP)胞外部分与人IgGFc段构建的融合蛋白PrPFc,并以此为配体蛋白,定位细胞朊蛋白(PrPc)的受体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脑内的分布。方法:收集表达PrPFc的细胞培养液,通过蛋白A-琼胆糖柱亲和层析纯化,以PrPFc纯化蛋白在新鲜弱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受全在脑内分布模式,结果:在正常成年小鼠脑内,细胞型朊蛋白的受体分布以位于大脑皮层(包括新歧层和旧皮层)和纹状体为最多,其次为丘脑,下丘脑及脑干,再次为海马的CA区和齿状回及小脑的蒲肯野和颗粒细胞层,嗅球部位也有一些细胞呈阳性染色;出生后14d小鼠脑出朊蛋白受体与成年动物发布模型式及染色强度皆类似,而出生当日及7d后受体分布与14d和成年动物相似,但染色强度明显较弱,结论:朊蛋白受体(或结合蛋白)在脑组织有广泛分布,朊蛋白与其受体在脑组织中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6.
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自新生第1天(P1期)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方法:分别分离P1期和成年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B27的DMEM/F12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形成神经球(neurosphere)后每8-10d传代1次,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神经球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菌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新生及成年SD大鼠的海马和纹状体存在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LIM-kinase 1(Limk1)在不同年龄组的FMR1基因敲除鼠(FMR1 knockout mouse,KO)和野生鼠(wild type mouse,WT)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方法:取FVB品系新生和生后2、6周KO鼠(KO0d、KO2周和KO6周),并分别与同龄WT鼠作对照.每组6只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imk1在不同年龄组的KO和WT小鼠脑组织各部位的表达差异.结果:Limk1在新生鼠的海马、皮层、丘脑、小脑表达丰富,以染色阳性纤维为主,染色阳性细胞少见.生后2周、6周小鼠的大脑皮质和海马仅见少量散在弱阳性细胞表达,但在丘脑未定带、腹后外侧核,小脑蒲肯野细胞和脑干前庭蜗神经核可见强阳性细胞表达.各年龄组KO与WT小鼠Limk1在脑区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KO0d、KO2周及KO6周组小脑、蜗神经核Limk1强阳性表达脑区的平均光密度值以及KO2W及KO6W组丘脑部位的阳性细胞计数均高于同龄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mk1在KO与WT小鼠脑组织的表达均有着明显的时空特异性,FMRP能负性调控Limk1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鼠不同脑区线粒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含量与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选择性损伤神经元的原因。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脑组织线粒体、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测定线粒体中α-SYN含量;通过检测脑组织主要氧化指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apability,T-AOC)、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判定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不同脑区线粒体中的α-SYN含量不同,其中,PD易损区纹状体、海马与嗅球中的线粒体中α-SYN的含量较高,而PD非易损区额叶皮质和小脑中的线粒体中α-SYN含量较低,易损区与非易损区线粒体中的α-SYN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脑区各种氧化和抗氧化指标应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线粒体中的α-SYN含量没有明显关系。结论不同脑区线粒体中α-SYN含量不同,但与氧化应激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