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注入臭氧及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临床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40ml,再退针至硬膜囊前间隙或神经根出口注入胶原酶600~1200U。结果随访3~6个月的治疗,疗效根据改良的Maenab方法评价,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4.5%、45.8%、9.7%。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及胶原酶联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55例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50例,于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椎间盘行臭氧治疗,对18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同时配合胶原酶溶解术。结果注射臭氧后C臂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分布: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及大部溢出盘外状。术后一周颈腰部痛减轻。3~6个月显效、有效和无效者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占2例、2例、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占19、27例、4例。结论C臂导向下向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是安全有效的,且并发症少,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理想方法。对合并髓核脱出者,可与胶原酶溶解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CT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T引导下行臭氧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穿刺注射浓度为60 μg/ml臭氧10~30 ml,盘外(椎间孔)注射浓度为40 μg/ml臭氧10~30 ml,突出物较大(>6 mm)加用胶原酶(600~1 200 U).结果 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分布: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溢出盘外状.治疗后1~6个月随访:显效45%,有效40%,无效15%,未见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穿刺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并能及时监测臭氧分布及注射后改变,疗效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盘内注射臭氧(O3)+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5例32个椎间盘,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穿刺达病变的椎间盘,注射3~5ml臭氧,退针后在神经根附近注入5~10ml臭氧,再注入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2混合物3~5ml。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疗效分为优、良、差,优良率达85%。结论:臭氧盘内注射+神经根封闭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联合注射臭氧与胶原酶,治疗巨大型(突出物长径>5 mm)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引导下穿刺,穿刺针经小关节内侧缘进入硬膜外间隙、突出物内及椎间盘中后1/3处,在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 ml,突出物内注入胶原酶600 U水溶液1 ml和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5 ml,硬膜外间隙神经根旁注入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10 ml和得保松7 mg。结果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优20(55.6%)例,良14(38.9%)例,差2(5.5%)例,有效率94.4%。治疗过程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脊髓、硬膜囊、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该方法在CT引导下操作,定位准确,穿刺顺利,成功率100%,无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同时为髂骨翼较高、横突肥大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侧后方盘内穿刺进针困难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方便的进针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外臭氧消融术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导引下将18G穿刺针刺入病变椎间盘,单纯盘内外注入胶原酶36例和单纯盘内外注入臭氧27例,与46例臭氧联合胶原酶之间的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单用胶原酶有效率为81%,单用臭氧治疗的有效率78%,胶原酶联合臭氧应用有效率达92%。结论:在CT导引下椎间盘内外消融术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溶盘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内报道优良率达60%~80%。目前国内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盘内注射、盘内注射 盘外注射,这两种方法疗效虽确切,但胶原酶注射后腰痛加剧,可能为酶液量的注入导致椎间盘内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臭氧、胶原酶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97个椎间盘,用21G无损伤酒精穿刺针在x光定位下穿刺至椎间盘后1/3处,缓慢注入60mg/L的臭氧气体15mL/间盘,注射后5分钟内CT扫描了解臭氧在椎间盘内分布情况,同组病例97个椎间盘臭氧治疗术同时或术后第3-5天穿刺至病变椎间盘突出物位置(椎后间隙),造影+脊髓麻醉试验确认后,注入胶原酶600U的生理盐水液2.5mL.术后给预防感染、脱水、活血化淤等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97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判定:显效93例,有效3例,占95.87%,无效1例.结论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能降低病变椎间盘盘内压,解除或缓解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联合注射臭氧(O3)与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盘内注射15~20m l浓度为60μg/m l臭氧(O3),侧隐窝注射600u胶原酶2m l。结果:患者于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6个月获得最佳疗效,其优、良、差率分别为58.3%、38.4%和3.3%。结论:椎间盘内和侧隐窝联合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盘内及侧隐窝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盘内及侧隐窝联合注射臭氧治疗的9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组,以单一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77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盘内及侧隐窝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疗效较单一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更明显、持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监视引导下,经患侧后方穿刺成功后,病变椎间盘注射60μg/mL O3 20~30mL,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入浓度为30μg/mL O3 10-20mL,后经骶管裂孔穿刺置管于硬膜前间隙病变椎间盘处注射600~1200U胶原酶。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3个月获得最佳疗效,其优、良、中、差率分别为62.3%、32.1%、3.9%、1.7%,优良率94.4%。结论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用机制上优势互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盘内注射三氧与联合盘内外注射胶原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接受盘内及盘外(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45例首先接受椎间盘内注射三氧的治疗,再接受与A组相同的治疗方法。结果(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突出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个月随访,A组显效率40.0%(治愈18例),好转率55.6%(25例),有效率95.6%(43例);B组显效率73.3%(治愈33例)、好转率24.4%(11例),有效率97.8%(44例)。虽然A与B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较A组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与胶原酶盘内外注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显效率明显提高。因此,三氧盘内联合胶原酶盘内外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23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行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然后继续进针0.3~0.5cm,X线确认针尖在椎间盘内后,注射42%医用三氧8~10ml。并于术后随访疗效。结果术后7、30、90、180d总有效率分别为84.3%(441/523例)、90.8%(475/523例)、93.1%(487/523例)、96.0%(502/523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臭氧(O3)髓核消融术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n=44)行椎间盘穿刺O3髓核消融术,盘内注射50μg/mlO310~20ml,盘内边缘注射混合液0.5ml,Ⅱ组(n=44)行腰椎间盘穿刺O3消融术方法同Ⅰ组,同时神经根周围注射40μg/mlO310~15ml、混合液1.0ml。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采用双盲法用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9%;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2.7%和93.2%;6个月时分别为70.5%和88.6%。Ⅱ组较Ⅰ组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O3髓核消融术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O3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按照CT/MRI表现将椎间盘突出分为3种,比较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结果;均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医用臭氧6-15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神经根旁注入臭氧10 ml及复方倍它米松1 ml 2%利多卡因0.5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的混合液;按照纤维环是否破裂分组研究纤维环破裂与疗效的关系;另对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导致腰腿痛患者行试验性的臭氧注射治疗.结果: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注射治疗后6个月复查14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7.03%,其中34例椎间盘膨出31例有效(91.18%),119例椎间盘突出106例有效(89.08%),9例椎问盘脱垂4例有效(44.44%);72例纤维环完整者63例(87.5%)有效,47例纤维环破裂者32(68.05%)例有效;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6个月后随访发现2例有效.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运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疗效确切,膨出突出类型疗效较高;纤维环破裂疗效较好,对轻度的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可以试行臭氧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经皮穿刺激光气化(PLDD)联合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激光气化联合臭氧盘外靶点注射治疗。半导体激光器功率调至8W/12W,脉冲辐射时间1.0s,脉冲间隔时间1.0s,激光总能量一般控制在800~1500J之间。硬膜外病变部位旁注射50μg/ml的臭氧气体10-20ml。通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s评价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1、6、12个月的显效率分别为26.1%(18/69例)、69.7%(48/69例)、63.4%(44/69例),有效率分别为60.9%(42/69例)、24.6%(17/69例)、24.6%(17/6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0/69例)、94.2%(65/69例)、88.4%(61/69例)。治疗后6及12个月的显效率较1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数字血管减影下经皮穿刺激光气化联合臭氧靶点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C型臂监视下,对3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盘内臭氧联合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电话随访6~12个月,按改良Macnab评判标准,优:20例,术后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活动无限制,良:6例,偶有非神经根性疼痛,术前体征明显改善,可从事轻体力劳动,不需服用镇痛药。可:3例,症状和体征有些改善,但仍疼痛,直腿抬高试验较前增高,但〈70°,常有疼痛,活动受一定限制,偶有服用镇痛药。差:1例,仍有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治疗优良率87%,有效率96.6%。结论在X线监视下,对极外侧突出椎间盘内、椎小关节旁注射臭氧联合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可有效解除髓核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位置准确,疗效可靠,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极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进行双极脉冲射频热凝加医用三氧注射术,于术前与术后不同时点记录患者疼痛评分与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VAS均降低(P〈0.05),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达50%(9/18例)、83.3%(15/18例)和88.9%(16/18例)。结论双极脉冲射频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造影诊断及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髓核造影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2例患者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36例施行了臭氧注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2例患者单纯施行臭氧注射).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其中显效率51.0%(52/102),有效率45.1%(46/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髓核造影对于明确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氧加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突出椎间盘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三氧.10~20ml,浓度为609g/ml,然后注入胶原酶6001200U。术后24h、1周、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后24h、1周、1、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0.0%(36/40例)、90.0%(36/40例)、92.5%(37/40例)、95%(38/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均不低于95%(38/40例)。结论三氧加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