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体后缘离断症(PRAS)又称腰椎后缘椎骨内软骨结节、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常见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继发腰椎椎管狭窄,引起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严重时伴有马尾神经症状[1-3]。根据离断物的大小和位置,分为小中央型、小外侧型、大单侧型、大中央型、大双侧型[4]。虽然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是治疗PRAS的有效方法[2,5-6],但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微创理念及手术工具的不断改进,近年来,有学者[7-11]采用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PRAS,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对于下位椎体后上缘大中央型PRAS,内窥镜技术处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2],如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盲视处理上关节突时血管及神经损伤风险较高;Yeung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操作区域不精准,无法到达侧隐窝[13]。近年来的全可视内窥镜技术在可视下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若充分显露神经根及硬膜囊,需要去除较多的关节突,影响脊柱长期稳定[14-15]。2018年6月-2020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采用全可视脊柱内窥镜下靶向侧隐窝入路技术治疗PRAS患者32例,该技术可在保留小关节完整性的前提下,切除上关节突下半部腹侧以及部分椎体后上缘,彻底切除致压物,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即Endo-LOVE技术)治疗青壮年钙化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0月Endo-LOVE技术治疗青壮年钙化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56例资料,男38例,女18例,年龄16~45岁,(33.7±12.6)岁.根据椎间盘突出方向与患侧S...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了保障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优化实践性教学资源。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践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资源、学科问共享资源、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现主要探讨这四大资源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临床实训基地与实践技能指导教师三大教学资源。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必须依赖并充分利用校外临床实训基地教学资源才能保证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践性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监视引导下,经患侧后方穿刺成功后,病变椎间盘注射60μg/mL O3 20~30mL,盘外及神经根周围注入浓度为30μg/mL O3 10-20mL,后经骶管裂孔穿刺置管于硬膜前间隙病变椎间盘处注射600~1200U胶原酶。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3个月获得最佳疗效,其优、良、中、差率分别为62.3%、32.1%、3.9%、1.7%,优良率94.4%。结论DSA引导下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作用机制上优势互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紫花前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95%乙醇提取,经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紫花前胡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佛手柑内酯(1)、佛手柑内酯(2)、茴芹内酯(3)、异茴芹内酯(4)、二氢欧山芹醇乙酯(5)、6-牛防风素(6)、前胡香豆素E(7)、花椒毒素(8)、甲氧基欧芹酚(9)、阿魏酸(10)、β-谷甾醇(11)、补骨脂素(12).结论 化合物1、4、5为首次从前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6~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纤维化 (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55~75岁) [1].肺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肺部重塑及纤维化的斑片状区域的进展.肺纤维化患者诊断后3~5年的存活率为20~30%,中位生存期为2~5年.在肺纤维化患者中肺部其他疾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显著提高,最为经典的就是肺癌( lung cancer,LC).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给予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根据给药时间和给药时长,建立5类小鼠模型:炎症时期给药模型、纤维化早期预防给药模型、纤维化早期治疗模型、纤维化晚期治疗模型和全程给药模型,分别检测炎症指标和纤维化指标。结果:(1)抗炎抗氧化评估: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能降低炎症细胞数目,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吡非尼酮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4的抑制效果较好(P<0.01),尼达尼布对IL-6、IFN-γ的抑制作用较好(P<0.05)。吡非尼酮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而尼达尼布可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P<0.01)。(2)肺组织胶原含量检测:在纤维化早期治疗模型、纤维化晚期治疗模型、全程给药模型中,尼达尼布对羟脯氨酸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吡非尼酮(P<0.05)。而吡非尼酮在纤维化早期预防给药模型中对羟脯氨酸的抑制作用较好(P<0.01)。(3)肺组织病理学评价: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可减少肺组织炎症浸润和纤维化面积,抑制效果对比结果同胶原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肺纤维化作用,其中吡非尼酮在预防给药模型中作用效果更优,尼达尼布在早期、晚期和全程治疗模型中作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致命性的疾病,其特征是肺实质中纤维化组织异常积聚,死亡率高,预后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及其相互作用参与肺纤维化进程,然而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综述系统总结了circRNA的分类和功能,circRNA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成纤维细胞激活和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