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危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危重病患者共计1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危重病患者28d内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97例)和死亡组(87例)。回顾性分析其急诊诊断、血常规、血糖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分析危重病患者入院24h内生命指标最低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危重病患者其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患者血浆TC、LDL、HD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TG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诊危重病患者危重程度与其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危重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脂血症,针对急诊入院24h内的危重病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查并给予APACHEⅡ评分将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抢救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贺艳  张静  薛克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47-1547,1550
目的 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 Ⅱ)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及其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07~2008年收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ICU 的9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收入急诊ICU后24 h内的 APACHEⅡ评分结果.患者按转入急诊ICU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病人的预后,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肌钙蛋白(cTnⅠ)水平与感染性休克危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ICU)收治65例的符合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入院1h、治疗6h、12h、24h后cTnⅠ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指标差异.结果:存活组的cTnⅠ、APACHEⅡ评分随治疗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且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的cTnⅠ、APACHEⅡ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各时间点的cTnⅠ、APACHEⅡ评分均比存活组高(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cTnⅠ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监测cTnⅠ、水平利于帮助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进而了解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脓毒症90例患者按照APACHEⅡ评分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24h内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乳酸的水平,比较PCT、白细胞和乳酸的差异.后再根据患者28 d结局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比较PCT、APACHEⅡ评分、白细胞及乳酸的差异.结果 低危组患者PCT为(0.15±0.14) ng/ml,低于中危组(0.62±0.61) ng/ml和高危组(5.32±5.20) ng/ml,中危组PCT低于高危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白细胞和乳酸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和APACHEⅡ评分更为明显.结论 PCT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PCT检测和APACHEⅡ评分是预测脓毒症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本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3360例危重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MPO水平,观察分析MP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360例危重患者入院后2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为(24±7)分,血清MPO平均水平为(951.5±113.2)pmol/L.入院后24 h内APACHEⅡ与早期血清MPO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MPO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有关.入院时血清MPO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钙降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水平与并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ICU病房的8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在确诊后1h之内,治疗6、12和24h后,检测CRP、PCT、cTnI、CK水平并获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确诊后1h之内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各组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对APACHEⅡ评分与CRP、PCT、cTnI、CK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63例,死亡组25例。入院后的检测,死亡组CRP、PCT、cTnI、CK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CRP、PCT和CK水平治疗12h和24h后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cTnI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治疗6、12和24h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CRP、PCT、cTnI、CK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治疗6h后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和24h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CRP、PCT、cTnI、C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45、0.394、0.867、0.593,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CRP、PCT、cTnI、CK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密切监测这4个指标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NMED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急诊就诊并且明确诊断为脓毒症患者164例,随访28 d按照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116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NMEDS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MEDS与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预后能力的比较.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入院24h内NMEDS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13.4±1.8)vs.(5.8±2.1),P <0.01;APACHEⅡ评分相比较,死亡组(27.4±3.6)分较存活组(17.6±4.1)分高,P=0.003;NMEDS评分不同分值28 d患者病死率:≤4分为4.5%,5~8分为10.0%,9~12分为19.4%,13~16分为42.4%,≥17分为66.7%.NMEDS对患者28 d死亡风险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数值上较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0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NMED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是可以应用的危险分层评分系统,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与血清前白蛋白(SPAB)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人急诊ICU的48例危重症患者24h内采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SPAB、总蛋白(TB)、白蛋白(ALB)及血脂,进行APACHEII评分.≥20分的21例为1组;≥10分但<20分的27例为Ⅱ组;追踪二周,死亡的15例为死亡组,存活的33例为生存组.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APACHEII评分、SPAB、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II评分较生存组高(P<0.05),而SPAB和HDL-C则较生存组低(P<0.05).PAB、TC和HDL-C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入院后24h内SPAB和血脂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性指标.APACHEII评分和SPAB及血脂水平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病人预后预测的对比结果.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8月的急诊内科危重病人103例,应用APACHEI Ⅱ、APACHE Ⅲ、SAPS Ⅱ、MPM0、MPM 24评分系统计算入急诊抢救室当时及24 h最差值时分值及预测病死率,分析比较入急诊抢救室当时及24 h最差值时对预测预后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种评分系统在入院当时及24 h最差值时取值对预后预测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种评分系统的分值和预计死亡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显著,且入院时分数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结论 各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预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预后.选取入院当时的参数进行评分,对预测预后无明显影响,但仍以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系统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杜秀琴 《临床医学》2012,32(12):91-92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159医院诊治的60例危重病患者,根据临床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 60例危重病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10分.与18例A-PACHEⅡ评分11~ 20分患者相比,28例A-PACHEⅡ评分21 ~ 30分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28例A-PACHEⅡ评分21 ~ 30分患者相比,14例A-PACHEⅡ评分>30分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增长,也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预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02~2012-01收住急诊ICU的104例内科患者,在入ICU第一个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包括RDW).根据入ICU后24h内的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评分<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比较两组RDW水平和死亡率;根据RDW水平分为RDW< 11.55%组和RDW≥11.55%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APACHE Ⅱ评分和RDW水平,并对RDW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APACHEⅡ评分组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RDW水平亦增高,死亡率增加,两组RDW水平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DW水平组随着RDW水平的升高,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亦随之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RDW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 =0.315,P<0.01).结论 在内科危重患者中,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能适用于内科患者的危重程度评估和预后估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41例乳酸酸中毒患者,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成CBP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12、24、72 h时检测患者血气分析、血乳酸、血生化,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CBP组治疗12、24、72 h后血乳酸值(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2 h:8.23-3.94比12.47±4.62,24 h:4.46±1.57比10.54±3.48,72 h:2.69±1.03比5.74±1.56,均P<0.01);治疗12、24、72 h 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h:18.23±5.85比21.64±5.38,24 h:16.49±4.62比20.61±5.71,72 h:11.54±3.67比16.02±4.34,均P<0.05);CBP组住ICU时间(d)明显短于对照组(6.58±3.45比11.65±4.94,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比45.0%,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乳酸酸中毒患者能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磷水平,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病患者52例,入科后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检测血磷含量,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1个月的存活情况.结果 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磷含量与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死亡组血磷较生存组显著降低(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危重病患者早期检测血清磷含量对于判断其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乳酸、12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1-2013-12百草枯中毒患者95例,按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入院时乳酸值、12h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分析。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组患者入院时乳酸、APACHEⅡ评分、24h 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乳酸清除率低于生存组(P〈0.05)。乳酸、入院APACHEⅡ评分、24hAPACHEⅡ评分与死亡呈正相关。12h乳酸清除率与死亡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入院时乳酸和入院后24h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研究对象与预测中毒预后的良好指标百草枯血浆浓度面积接近。根据最佳截断值,乳酸、乳酸清除率、百草枯血浆浓度、入院APACHEⅡ评分、24h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727~0.909,0.667~0.921,0.485~0.642。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Ⅱ)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及其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7~2008年收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ICU的9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收入急诊ICU后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患者按转入急诊ICU后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病人的预后,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内科危重病患者入ICU后早期血糖、胰岛素浓度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ICU内科危重病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20例,24 h内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浓度,使用稳态模式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内科危重病组FBG、FINS浓度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死亡组FBG浓度、HOMA-IR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5);而FINS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科危重病不同病种间FBG、FINS浓度、HOMA-IR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ACHEⅡ评分与FBG浓度、HOMA-IR呈显著正相关(FBG r=0.500,P<0.001;HOMA-IR r=0.320,P<0.05);APACHEⅡ评分与FINS浓度相关不显著(r=-0.107,P>0.05).结论 内科危重病患者早期出现IR,与疾病的种类无关.FBG浓度和HOMA-IR可以用于判断内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的RDW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RDW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和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DW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出院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RDW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3,P0.05);RDW和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和0.696,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结论入院24h内RDW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APACHEⅡ变化率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6h乳酸清除率分为三组,比较三组不同时段的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Ⅱ1、APACHEⅡ2、APACHEⅡ变化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按生存或死亡分组,比较二组的不同时段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Ⅱ1、APACHEⅡ2、APACHEⅡ变化率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乳酸值、6h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乳酸值与24h乳酸值及h乳酸清除率与24 h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 h乳酸清除率和24 h乳酸清除率生存组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乳酸清除率和24 h乳酸清除率具有相关(r=0.411,P<0.01),两者与APACHEⅡ和预后有相关性(P<0.05),与APACHEⅡ变化率负相关(P<0.05),ROC下面积分别为0.620和0.572.结论:6h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优于24 h乳酸清除率,两者与APACHEⅡ和预后正相关,与APACHEⅡ变化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EICU实施CPR术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58例,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24 h组(31例)和存活24 h组(27例),再根据患者最终存活情况,将存活24 h组又分为成活出院组(13例)和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结果存活≤24 h组和存活24 h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480;t=1.124,P=0.266),但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值和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4;t=3.938,P=0.000);两组ROSC后1、6 h评分变化率与1 h评分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913)。成活出院组和死亡组ROSC后1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5),但6 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4,P0.01);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1,P0.01;t=7.334,P0.01)。结论对于EICU实施CPR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能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EICU)危重病患者血清硫化氢(H2S)浓度改变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 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72例入住EICU的危重病患者及12 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2S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 Ⅲ评分;分析血清H2S浓度与APACHEⅢ评分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72例患者血清H2S浓度为(45.6±17.2)μmol/L,存活组血清 H2S 浓度(41.1±14.7)μmol/L,死亡组血清H2S浓度(62.8±15.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例患者APACHEⅢ评分(43.6±26.0)分,存活组APACHEⅢ评分(37.7±22.2)分,死亡组APACHEⅢ评分(65.0±2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H2S浓度与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r=0.7422,P<0.01),随各组血清H2S浓度增高,APACHEⅢ评分值亦增高(F=33.69,P<0.001),各组死亡率也随之增高(χ2=24.48,P<0.01).结论 急诊危重病患者血清 H2S浓度较健康者明显增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