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烟威地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骨科收治的31 652例骨创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烟威地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进行检查,最终确诊1 424例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骨创伤部位、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好发部位、伴随疾病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 652例骨创伤住院患者中,1 424例确诊为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4.50%。其中,DVT 1 304例,发生率为4.12%,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37例,发生率为0.7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与年龄、是否需要长期制动、骨创伤部位、糖尿病、D-二聚体水平、简明损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与年龄、是否需要长期制动、骨创伤部位、糖尿病及D-二聚体水平、AIS分级及ISS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MRI影像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经临床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及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患者确诊病变关节194个。CT检查共检出病变关节146个,MRI共检出病变关节186个,CT检查灵敏度(146/194)低于MRI(173/194)(P<0.05);相比于CT,MRI在关节积液、痛风结节、滑膜增厚、骨质破坏、关节周围水肿的检出率都更高。结论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良好,可对关节炎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观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上呼吸道出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仅采取服用奥美拉唑[口服,1次20 mg (2片),1~2次/d,连续服用1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曲肽(静脉滴注,100μg+20 mL生理盐水,隔12 h滴注1次,连续治疗4 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副作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止血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9.7±5.8) h、(7.3±1.3)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2±6.3) h、(13.2±1.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和48 h的止血率分别为65.0%(26/40)、77.5%(31/40),均高于对照组的27.5%(11/40)、32.5%(13/40),且再出血率为5.0%(2/4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5.0%(6/40),观察组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具有明显效果,患者出血时间缩短,再出血率低,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28日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在我院ICU治疗超过24 h、年龄>12岁的ARDS患者237例,统计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28日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柏林定义,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分别为47例、112例和78例,病死率分别为17.1%、49.1%和65.4%;ARDS原发病以肺外疾病为主,占60.3%;致死率最高的原发病为肺炎,42例中死亡31例,占73.8%;患者死亡的直接因素主要为脓毒性休克,占34.5%.轻度及中度ARDS患者28日死亡危险因素包括确诊前住院时间>48 h (OR=4.712,4.773;P<0.05)、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OR=1.171,1.389;P<0.05);重度患者28日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OR=1.447;P<0.05)和免疫抑制状态(OR=7.917;P<0.05).结论 ICU病房ARDS患者主要原发病为肺外疾病,致死率最高的原发病为肺炎,死亡直接因素主要为脓毒性休克,不同程度ARDS患者28日死亡危险因素有差异,临床需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5.
胸锁关节应力位片在诊断胸锁关节后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政军  姜连忠  林明强 《中医正骨》2008,20(2):19-19,21
胸锁关节脱位非常少见,可分为前脱位及后脱位两种。Cave在1603例肩带骨损伤统计中,胸锁关节脱位占3%,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前脱位复位后多不稳定易发生再脱位,而后脱位多合并上纵隔压迫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是很有必要的。由于胸锁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后脱位时可出现锁骨胸骨端自动还纳的特点,关节畸形多不明显,以致于普通的胸锁关节轴位X线平片及CF扫描对于诊断本损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34岁,上腹部饱胀不适多年,偶尔伴呕吐,当地医院怀疑十二指肠占位来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搬移术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DR)的价值。方法 对19例因胫骨外伤致感染性骨不连及大面积骨缺损接受胫骨搬移术患者分别于术后2、4、6及8周、停止搬移即刻、停止搬移后4、8周、去外固定架前4周及去外固定架即刻行DEXA和DR检查,观察不同时间点胫骨搬移区新生骨痂(BMD新生骨痂)和截骨上下端原骨质骨密度(BMD截骨上下端)及二者比率,分析DR图像中胫骨新生骨痂的形态及填充量。结果 胫骨搬移术术后各时间点BMD新生骨痂、BMD截骨上下端及BMD比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MD新生骨痂及BMD比率在术后2周分别为(0.07±0.01) g/cm2及(5.56±1.24)%,且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5);BMD截骨上下端在术后2周为(1.21±0.07) g/cm2,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去外固定架前4周降至最低(P均<0.05)、去外固定架即刻有所升高但与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显示,术后4周胫骨搬移始区见新生骨痂影,随时间延长而呈多形态变化;术后2周胫骨搬移区未见新生骨痂填充,至停止搬移即刻新生骨痂填充量达25%,停止搬移4、8周达50%、75%,去外固定架前4周基本达100%。结论 DEXA能动态监测骨搬移术后搬移区新生骨痂及截骨端原骨质BMD;DR可显示新生骨痂形态变化;骨搬移术后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右股骨转子间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5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髋部胀痛,活动受限加重1周。无发热、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髋未见明显畸形,大转子部叩痛,无明显肿胀、皮温升高及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与预防,减少癌残留发生。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153例胃癌切除中切端癌残留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3例切端癌残留14例,切端癌残留率9.2%。其中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5.5%(6/110),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18.6%(8/4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切端癌残留率与肿瘤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分期有关。对术中切端可疑者行术中冰冻活检,有助于减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AHF)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选择其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早期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联合rh BNP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于AHF的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肾上腺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72 h后各项指标下调(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显示,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为0例,心源性死亡的为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