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汕头市人间禽流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在汕头市社区居民中开展的人间禽流感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对 1 42 4名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 76 0 5 %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城乡居民相关态度及行为形成情况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汕头市人间禽流感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但农村仍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农村居民死亡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其对健康行为养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当地居民的死亡谱,对全区农村居民通过指导阅读健康教育手册、个别指导、集体座谈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测试患病组256名,未患病组948名。40项相关知识知晓率,教育前患病组略高于未患病组(P〈0.01);教育后患病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患病组(P〈0.01);教育后患病组与未患病组均高于教育前(P〈0.01)。调查高血压患者89例,教育后与教育前比较,主动执行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遵医用药、戒烟、禁酒者所占比例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针对农村居民死亡谱开展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居民尤其是相关疾病患者及受威胁人群的相关知识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配合管理的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结核病知识认知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制定更加有效的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抽取了35个调查点,采用全国统一的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场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抽样点15岁及以上人口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结核病5条核心信息。共调查54279名居民,收回有效问卷54273份,问卷有效率99.99%。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分别统计各条结核病相关信息的知晓率、总知晓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居民对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3.63%,其中对肺结核诊疗费用减免政策知晓率最低,为29.84%,其次是治疗转归结果为50.55%。全部5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为18.28%。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随调查对象年龄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P〈0.01);城镇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1);男性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P〈0.01);外来人口知晓率高于户籍人口(P〈0.01)。结论山东省居民对结核病知识认知总体水平偏低,应进一步积极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居民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尤其应该关注对农村居民、高年龄组居民和女性居民结核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广州市社区人群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2个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施1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7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627份和618份。干预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9.8%和74.7%,上升到干预后的69.7%和82.3%(P〈0.01)。结论开展社区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辽宁省丹东市城市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丹东市区选择2个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构成相似的社区,抽取2个社区中35岁以上居民分别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中期和干预终期分别对调查对象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和高血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843人,其中干预组416人,对照组427人。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41.3%提高至80.6%(P〈0.01);对照组由42.1%提高至49.4%(P〈0.01),但提高幅度不大;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吸烟率由35.4%下降至22.7%,饮酒率由35.6%下降至24.5%,低脂饮食比例由40.5%提高至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行为均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组的吸烟率、饮酒率低于对照组,低脂饮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2%和55.3%,较基线调查时明显提高(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性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居民和学生登革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干预村和对照村,在干预村采取入户宣传、集中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村仅调查干预前后登革热媒介变化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农村居民、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持有率变化情况,及干预村和对照村登革热媒介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对儋州市18岁以上农村居民(1445名和1442名)和中小学生(2412名和2400名)进行了干预前后的调查。干预前,居民登革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在65%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80%以下。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干预前,除"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外,学生其他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60%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70%以下。健康教育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学生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村和对照村媒介密度指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村下降幅度大于对照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方式能较好的提高其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降低蚊媒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中小学生传染病防制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采取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学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天津市18所小学和16所初中的四~九年级中小学生,随机分为项目组和对照组,以问卷形式进行基线和终末调查。项目组学生在基线调查后开展为期4个月的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项目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项目组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点的知晓率上升了21.0~47.0个百分点(P〈0.001);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行为的形成率分别提高22.7和12.3个百分点(P〈0.01);近1个月腹泻发生率从6.0%下降到2.8%(P〈0.001);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有较大转变,认为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生从85.7%上升为96.9%,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知识列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项目并督导落实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对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知晓情况,评估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贯彻《公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个干预社区,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手段,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公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同时选另1个基本情况相对相近的社区作为对照。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公约》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社区《公约》相关知识知晓率终末比基线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社区终末相关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社区终末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基线,对照社区基线和终末相关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仍是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公约》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对提高知晓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年.在泰安市泰山区抽取财源办事处七里铺社区.对全部18岁以上居民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进行有关膳食结构与行为生活方式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人群有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对象干预前后,对健康四大基石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4.25%、73.78%(P〈0.01),对13种一般健康知识与常见不良行为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28.45%、72.62%(P〈0.01),对10种常见病危害性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2.89%、70.60%(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11月,在汕头市整群抽样抽取城乡社区各2个,调查16~70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2009年10月,再次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公民健康素养总知晓率,健康教育前1002人为45.58%,开展干预活动1年后995人为52.71%(P〈0.01)。[结论]公民健康素养干预试点工作取得效果,但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市和农村常驻居民1 000名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4%,城市居民为73.24%、农村居民为63.73%;与慢性病相关的8项行为总形成率为44.02%,城市居民为46.36%,农村居民为41.7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为形成无明显差异。因此,要求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对策,在慢性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方面更侧重于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六类健康问题现状,并进行城乡相比分析,为今后制订合适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规划提供根据。方法采用PPS抽样,选择安徽省15~69岁城乡居民3 213人,使用2012年度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对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以及健康信息等六类的知晓率有显著差别,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结论应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探索适合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针对六类问题的单薄环节,积极开展健康干预,从而提高安徽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理念形成情况,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11月,在汕头市随机抽取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各2处,对16~70岁人群共1002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002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总知晓率为42.03%,其中城市居民为50.02%,农村居民为33.97%(P〈0.01)。居民获取健康素养知识的渠道与期望来源渠道,主要为电视、报刊、人户宣传品、亲朋好友谈论。[结论]汕头市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广州市1920名18~69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0%,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0%,乡镇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7.0%。单项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开窗通风”(95.1%),最低的是“成年男性控制饮酒量”(21.4%)。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家庭收入和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的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率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家庭月平均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和分析常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提出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针对性策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常州市15~69周岁常住居民共2 51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标化分析。结果 2015年度常州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7.6%,高于全国和江苏省水平,城市高于农村;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25~34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居民健康知识正确认知度总体为66.3%。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活动,常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教育供给与需求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健康教育机构的有效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健康素养具备率将健康素养监测点划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每个等级中随机抽取一个城市监测点和一个农村监测点,共计6个。采用方便抽样在每个监测点选择10名城乡常住居民进行访谈。基于健康教育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关专题开展讨论,收集定性资料。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共进行6个焦点组访谈,其中 3个农村组,3个城市组,共计居民60人。关于健康相关认知问题,农村组总正确率为59.33%,城市组为77.33%;所有城乡居民都希望获得健康相关知识技能;对于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农村居民希望通过发放传单及宣传册以及观看电视获得知识和技能,城市居民则希望通过健康讲座、传单及宣传册、义诊活动获得;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机构知晓率为60.00%,好评率仅为33.33%,城市居民知晓率和好评率均为100.00%。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多项建议,主要为增加宣传单、宣传册的发放;对于特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结论 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对健康教育服务的需求较高。健康教育机构的服务重点应在农村居民,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城乡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情况,为提出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使用国家统一制作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少数民族与汉族、城市与农村居民、不同文化程度居民间传染病知识技能与行为存在差异。居民普遍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误解,结核病的症状、免费治疗政策、规律服药知晓率较低,虫媒传染病的知晓率低于10%,具有识别"药品标签"能力的在城乡分别为29.8%和9.8%,会使用体温计者不足50%,"吐痰行为"正确率低于5%。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相关知识技能与行为的得分有差异。结论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重点加强针对农村居民、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人群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也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浙北地区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同时选择条件相似的2个社区作为对照。干预前后,在城市和农村干预、对照社区均随机抽取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对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而城市干预社区居民则无明显提高。城市干预社区居民饮酒率下降,测量血压的比例升高(P〈0.05);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形成了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刀和菜板生熟分开的行为习惯(P〈0.05)。结论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责任医师实施综合性干预,是城乡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城市与农村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城市和农村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样本2636人采用自编的<心理卫生知识问卷>进行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在精神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常见精神疾病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症状识别、预后等方面城乡居民比较接近.结论加强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