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千岛湖成为杭州市主城区水源前后, 杭州市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方法自2012年起, 每年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杭州市主城区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 测定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20年杭州主城区3类水样总放射性活度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 3类水样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千岛湖湖水中总α(0.008±0.000)、总β(0.034±0.013)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小于钱塘江下游段和东笤溪,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35, -4.058, -2.181, -4.577, P<0.05);千岛湖供水前后, 杭州市主城区的出厂水和末梢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2020年, 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水平较低, 处于安全水平。千岛湖水总放射性水平低于钱塘江下游段和东苕溪, 千岛湖成为主要水源后, 未对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总放射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管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耐受应激环境能力。方法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和细菌计数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应激环境耐受能力。结果表皮葡萄球菌1457菌株和5株导管分离菌株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之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导管分离菌株与1457菌株的游离细菌和被膜细菌的生长能力、对高分子材料的黏附能力、对过氧化氢的氧化应激耐受能力和对乙醇耐受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分离菌株与产生生物被膜的表皮葡萄球菌1457菌株具有相近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耐受应激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对宫颈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108例宫颈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实施宫颈息肉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较对照组的85.19%高(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97±1.36) ml,较对照组的(14.32±2.67) ml低(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65±1.57) min,术后出血天数为(5.98±2.42) d,较对照组的(18.24±2.54) min、(8.15±3.57) d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复发率为3.70%,较对照组的14.81%、14.81%低(P<0.05)。结论: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宫颈息肉效果较佳,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09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中符合ACLF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征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5例ACLF中发生感染757例,占48.37%。其中508例合并2个以上部位感染,占感染总例数的67.10%;164例(21.66%)发生感染性休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清蛋白、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ACLF分期和并发症(腹水、胸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是诱发ACLF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58.78%)明显高于非感染组(32.18%)(P0.05)。感染组院内病死与肝移植率为13.08%,高于非感染组(5.07%)(P0.01)。随着感染部位的增多,ACLF患者近期预后越差(P0.01)。结论感染是ACLF常见并发症,年龄、清蛋白、分期和并发症等是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感染对ACLF患者AKI的发生及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烟曲霉临床分离菌株的微管蛋白基因鉴定方法,并分析烟曲霉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表型鉴定为烟曲霉的菌株,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方法提取烟曲霉菌株DNA,并采用对微管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对烟曲霉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烟曲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结果 91株临床分离株表型鉴定为烟曲霉,这些菌株在35℃和48℃生长。其中88株(96.70%)经微管蛋白基因鉴定为烟曲霉。87株烟曲霉菌株对4μg/mL伊曲康唑和1μg/mL伏立康唑敏感,检出1株对4μg/mL伊曲康唑和1μg/mL伏立康唑耐药菌株。结论微管蛋白基因鉴定方法可以对烟曲霉进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基础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4组大鼠均建立GIOP骨折动物模型。术后基础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组以复骨方药液灌胃给药,对照组以伤科接骨片药液灌胃,持续8周。观察各组股骨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变化,比较各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和生物力学测量结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大鼠血清ALP、BGP活性、股骨BMD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均较基础组下降,骨小梁分离度(TbSp)较基础组增高;治疗组、对照组的TbAr%、TbN、TbTh均高于模型组,TbSp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及最大应力高于模型组;以上各组数据模型组与基础组、治疗组与模型组间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复骨方能够提高GIOP骨折大鼠的BMD,升高ALP、BGP活性,改善骨结构,增强骨强度,促进骨生成。复骨方对模型大鼠骨组织计量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与伤科接骨片作用相似,其有助于促进GIOP大鼠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作为肾病综合征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儿童进行外周血Treg、淋巴细胞各亚群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S组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19^+B细胞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CD3^+CD8^+抑制性T 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病综合征组患儿的 CD16^+CD56^+NK细胞表达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特别是Treg的表达及其功能的改变,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其检测可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喘憋、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CRP水平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vs.7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治疗后两组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和盂鲁司特钠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CRP,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未定病因肝衰竭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2医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6例未定病因肝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未定病因肝衰竭的发病比例较高,占同期肝衰竭总数的6.50%,发病率仅次于HBV相关肝衰竭及酒精性肝衰竭.未定病因肝衰竭分型主要是亚急性肝衰竭(39.88%),其次是慢加急性肝衰竭(36.50%)和急性肝衰竭(23.62%),而其他类型肝衰竭(明确病因肝衰竭)主要分型是慢加急性肝衰竭(92.16%).与我国最常见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比较,未定病因肝衰竭肝功能恶化程度更明显(ALT、AST、TBil更高,PTA更低),ALP及白细胞平均水平也更高.未定病因肝衰竭好发于青中年患者(18~60岁,56.13%),其次是青少年(<18岁,28.53%),老年患者(≥60岁)占15.34%.未定病因肝衰竭预后较差,总的治愈好转率仅占26.07%,青少年患者好转率为31.18%,青中年患者25.14%,老年患者20.00%.在3种类型肝衰竭分型中,以急性肝衰竭转归最差,好转率仅12.99%,亚急性肝衰竭好转率为34.62%,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为25.21%.结论 未定病因肝衰竭近年来发病比例增加,好发于青年及儿童,以亚急性肝衰竭多见,转归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转归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病毒感染仍是首要原因,占比38.17%,其次为病因不明36.95%及药物引起(22.75%).病因变迁:2002年至2005年,病毒感染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首要病因,占比58.2%~50%,尤其是嗜肝病毒感染(HAV+ HBV+ HEV) 53.5%~44.4%.从2006年嗜肝病毒感染明显下降,而不明原因及药物所致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09年不明原因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患者总体改善率为34.81%,其中HEV感染所致的预后好于不明原因(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发生改变,不明原因所致逐渐增多并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不同病因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