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斌  封东来  马兆琴  杜燕  陈君辉 《西部医学》2011,23(7):1236-1238
目的对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探讨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住院糖尿病患者中进行ABI测定的患者524例,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T2DM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比值〈0.9入PAD组,≥0.9入非PAD组,同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身高、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C)、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心电图(EKG)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HOMA-IR、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PAD组156例,占29.8%。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2hPG、TG、LDL-C、脉压差、吸烟率明显增高,DBP和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TG、HbA1c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增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对高危患者及时进行ABI检测,以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PAD,防治糖尿病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108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检出PAD患者28例(25.9%)。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h血糖、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PAD;合并糖尿病PAD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血糖高、TG高、LDL—C高、HbA1c高。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PAD。  相似文献   

3.
踝肱指数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李锦华  陈越  赵敏 《广西医学》2009,31(1):45-46
目的以踝肱指数异常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探讨PA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液探测仪测定208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以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NPAD)。结果208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45例,占21.9%。合并PAD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PAD组病程长,年龄大,餐后血糖(2h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脉压差大,吸烟率高,合并冠心病明显增多。舒张压(D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明显降低。结论ABI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高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踝肱指数(ABI)对Ⅱ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已确诊的115例Ⅱ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进行ABI测定,比值〈0.9为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PAD组),与正常组(非PAD组)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15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45例,占39%,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2hPG、FINS、PINS、HbAlc、TG及LDL—C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I是诊断Ⅱ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而增龄,病程长,高血压、餐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高TG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伏红梅  张英 《现代医学》2012,40(3):302-30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早期检查方法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足筛查箱中的MD2超声多普勒仪对67例T2DM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BI)测定,将ABI<0.9归为LEAD组,ABI >0.9归为非LE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67例患者中有21例ABI<0.9,占31.3%.与非LEAD组比较,LE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BMI、2 h 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餐后高血糖、TG高、HbA1c高、LDL-C高是T2DM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T2DM合并LEAD患者,降糖、调脂、降压、减重等综合治疗能降低LEA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值(ABI)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ABI≤0.90)及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7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PAD患者共53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相比较,PAD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HDL-C、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BI可作为PAD的无创早期诊断方法,其中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钟晓卫  李莎  付徐泉 《西部医学》2009,21(10):1653-165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糖尿病肾病56例,另一组为非糖尿病肾病组52例。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DN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M病程(DOD)、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非DN组(P〈0.001)。结论高血压、血脂、血糖和病程是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C—P)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T2DM患者,根据NCV情况将其分为两组:NCV正常组76例,NCV异常组52例。另设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VC-P)及餐后2hC肽(2hC-P)值。结果与NCV正常组相比,NCV异常组病程明显增长(P〈0.01)、2hPG明显升高(P〈O.01)、FC—P和2h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2DM患者的HbA1C、2hPG、2h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V与病程(t=10.329,P〈0.01)、2hPG(t=8.715,P〈0.01)呈负相关,与FC—P(t=2.402,P〈0.05)、2hC.P(t=19.696,P〈0.01)呈正相关,尤其与2hC-P密切相关。结论血清C肽水平与T2DM患者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C肽对神经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意义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对10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检测,按照ABI值分为两组,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BI异常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脉压差、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吸烟率以及合并溃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IC、餐后血糖、高TG、收缩压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因素.结论 ABI检测是临床方便、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指标.年龄、病程、高TG、血搪及血压控制差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踝肱指数(ABI)评价高血压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日本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ABI测定,以ABI≤0.9为异常,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脂、血糖、肾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比较两组共患病情况及吸烟率等指标。结果检出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病变28例(35.0%),其中无症状者12例。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hs-CRP明显升高,且PAD组合并糖尿病(DM)比例升高,和非PAD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PAD组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升高,且合并冠心病(CHD)、吸烟者比例升高,和非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可用于早期诊断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炎症可能参与了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ABI降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踝肱指数用于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倩  周宁 《海南医学》2008,19(7):89-90
目的分析踝肱指数(ABI)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的126例患者测定ABI,以ABI<0.9为异常,分成PAD组(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和非PAD组(正常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HbA1C、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I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而增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与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136例T2DM患者进行ABI测定,分为低ABI组(ABI<0.9)、正常组(0.9≤ABI≤1.3),比较两组间的脂代谢指标.结果 检出低ABI组30例,正常组106例.低ABI组的年龄、病程、HbA1C、2hPG、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HDL-C低于正常组.结论 糖脂代谢的紊乱会加速PAD的发展,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检测AB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评估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下肢动脉病变及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157例T2DM患者根据ABI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T2DM患者PAD的患病率为13.4%,PAD组冠心病、脑梗死发病风险分别增高6.40、3.67倍,且IMT值、PWV值、HbAlc和T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下降。相关分析显示ABI与HbAlc、TC、PWV和IMT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LDL-C、HDL-C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可评估外周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可有效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226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NAFLD组102例,不合并NAFLD组124例,将以上两组资料与135例单纯NAFLD患者进行比较,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BMI、TG、LDL—C、LDL--C、UA较T2DM合并NAFLD及不合并NAFLD组均有显著增高(P〈0.01)。T2DM合并NAFLD组患者的BMI、SBP.TG、LDL-C、AST、ALT、WC、FINS、2HINS较不合并NAFLD组显著增高(P〈0.01),而HDL—C、2HPG显著降低(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G、WC升高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NAFLD与肥胖、血脂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冶疗达标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初诊T2DM患者111例选择胰岛素(或)非胰岛素刺激性药物治疗3~6个月,依据治疗后HbAlc分组:达标(≤6.5%)组53例;未达标(〉6.5%)常规组58例。对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病程、BMI、BP、TC、TG、LDLC、AUER、HbAlc、FPG、2hPG、Fins、2hlns、HOMA—β以及HOMAIR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达标组患者年龄和病程均低于常规组(P〈0.05),而Fins和HOMA—β均高于常规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血糖达标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年龄小、病程短、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尚好的初诊T2DM患者向糖治疗容易汰标.其中年龄旱丰喜影响冈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C/HDL-C)及踝肱指数( 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PAD)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ABI,根据ABI结果分为PAD组(≤0.9,38例)和非PAD组(〉0.9,5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状态、血压、腰臀比( WHR)和体重指数( BMI)、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INS)、C肽(C-P)、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尿酸( UA )、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者比例、INS、TC/HDL-C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AD 组病程、WHR、BMI、HbA1c、SBP、HDL、CYSC、FPG、C-P、TC、TG、LDL、UA、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和ABI是预测PA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C/HDL-C比值较单项血脂检测更具敏感性,PAD与增龄、TC/HDL-C,空腹INS水平、吸烟状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其与血脂、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T2DM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用B型超声对116例T2DM患者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两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测定患者的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及餐后胰岛素、HbAlc、Tch、TG、LDL-c、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以上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1)116例T2DM中有斑块者50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3.1%。2)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P〈0.01)。80岁以上组检出率最高达100%。3)颈动脉斑块阳性组年龄明显增大(P=0.000),收缩压及舒张压较高(P〈0.05,P〈0.01),餐后2h血糖(2hPG)较高(P=0.001),IsI降低(P=0.01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发生与年龄、收缩压、2hPG正相关,与IsI负相关。结论因此年龄、收缩压,2hPG及ISI是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压及餐后2h血糖,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45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NAFL组(A组,23例)与T2DM无脂肪肝组(B组,25例),对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APO—A1、APO—B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行肝脏超声检查,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体重指数(BMI)、APO—A1/APO—B。结果:A组与B组比较,SBP、DBP、BMI、TG、AI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APO—A1水平明显降低,两组FPG、2hPG、HDL—C、APO-B水平、APO—A1/APO—B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压、HbA1c升高、脂代谢紊乱及肥胖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ABI)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外周动脉疾病(P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4例老年T2DM患者按ABI分为PAD组(ABI<0.9)81例,非PAD组(0.9≤ABI≤1.3)373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B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非PAD组相比,PAD组年龄、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U-Alb)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BI均降低(P<0.05~P<0.01)。老年T2DM患者的ABI与年龄、病程、UA、TC、LDL-C、U-Alb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H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C、LDL-C、U-Alb是ABI的影响因素。结论:ABI是筛查老年T2DM伴PAD简单、易行、无创且可靠的指标,年龄、TC、LDL-C、U-Alb是ABI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