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匹维溴铵片(得舒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根据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的分级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善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腹痛、腹泻单项症状改善疗效和停药4周后的复发情况。【结果】(1)总体症状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43.33%(13/30),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总体症状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单项症状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腹痛、腹泻症状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24/30)、90.00%(27/30),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逍遥煎剂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口服逍遥煎剂以及接受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以及停药4周后两组患者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 IBS-QOL)评分、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系统(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everity scoring system,IBS-SS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和停药4周后,两组患者Bristol评分,IBS-SSS评分及腹痛、腹泻、便溏评分,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IBS-QOL的焦虑不安、日常生活、躯体意识、健康担忧、食物回避、社会功能、性生活、人际关系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和停药4周后IBS-SSS评分,腹痛、便溏评分和症状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IBS-QOL的焦虑不安、日常生活、躯体意识、健康担忧、食物回避、社会功能、人际关系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逍遥煎剂口服联合穴位贴敷可减轻IBS-D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应经》腹痛十五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隔药灸《神应经》腹痛十五穴治疗;对照1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对照2组给予口服痛泻要方中草药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量表(IBS-SSS)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因病情加重退出治疗;对照1组有2例因病情加重退出治疗,并且失访1例;对照2组有2例治疗期间口服其他药物给予剔除,并且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38例、对照1组37例、对照2组3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3组患者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在IBS-QOL量表评分,包括8个维度:焦虑不安(Dy)、健康忧虑(HW)、躯体意念(BI)、行为障碍(IN)、饮食限制(FA)、社会反应(SR)、异性关系(SX)和人际关系(RL)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改善IBS-QOL量表评分8个维度方面均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1组为70.27%、对照2组为72.9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隔药灸《神应经》腹痛十五穴能明显地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IBS-D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容易复发。目的 探讨安肠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屏障功能、炎性因子、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安肠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测试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PY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63,P<0.05)。治疗后观察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BS-QOL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IFAB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NPY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 安肠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改善肠屏障功能,保护肠组织,减轻炎性反应,调控脑肠肽分泌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厥阴肝经穴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足厥阴肝经穴位治疗;对照1组给予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对照2组给予口服痛泻要方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中医主要症状评分、IBS严重程度评分、IBS-QOL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退出和失访各2例,对照1组失访3例,对照2组失访2例。最终观察组31例、对照1组32例、对照2组33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BS-QOL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2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1组为68.75%,对照2组为72.7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厥阴肝经穴位能明显地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方治疗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调神方加减,对照组给予逍遥丸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自评量表(FS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终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FAS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A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AS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IBS-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予匹维溴铵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血浆脑肠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以及血浆5-羟色胺(serotonin,5-HT)、P物质(P substance,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提高IBS-D患者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肠肽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弱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式提插补法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周日休息1 d,总疗程4周,共治疗12次。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IBS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个中医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精神疲乏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2组患者IBS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IBS严重程度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脱落等情况。【结论】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浮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腹胀与腹泻症状消退的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拟杆菌等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P物质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54/56),对照组为83.93%(4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与腹泻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感觉阈值方面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ic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IBS-D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n=52)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组(n=53)给予基于“脑肠同调”的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及蛋白酶激活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4,PAR-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R-2、PAR-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晨起泄泻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IBS-D能够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调节肠道菌群和PAR-2、PAR-4表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林峰  杨帆 《西部医学》2020,51(4):20-21,24
目的观察自拟疏木固土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疗效及可能疗效机制。方法将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口服自拟疏木固土汤,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肽(VIP)、P物质(SP)和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5-HT、VIP、SP、IBS-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自拟疏木固土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疗效较佳,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下调5-HT、VIP、SP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证型为痰浊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黛力新(氟派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及心理干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语言安慰及运动疗法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温胆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Lp-PLA2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疗效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96.67%(29/30),对照组均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眩汤联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及其对临床症状和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梅尼埃病肝肾阴虚、风水上扰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定眩汤治疗,疗程为4周并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听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听力改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43/50),对照组为62.00%(31/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听力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听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对照组为46.00%(23/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听力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DHI、THI和听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针刺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补肾疏肝法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22/25),对照组为76.00%(19/25)。观察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各项目评分及总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14积分明显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疏肝理脾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谷参肠安),每次3粒,每日3次,饭前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证候疗效,并通过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主要症状和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IBS-SSS及SAS、SDS量表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各主要症状和抑郁、焦虑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改善腹痛程度、腹胀情况及生活干扰方面,以及在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理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并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替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新蔡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18例IBS-D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替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替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BS-QOL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BS-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联合奥替溴铵治疗IBS-D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以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联合艾灸(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肾俞)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QOL)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2组各有2例患者无法坚持服药而退出研究,即最终2组各有35例患者完成试验。(2)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85.71%,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大便泄泻、腹痛腹胀、脘腹痞满、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食欲不振8个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而对照组仅大便泄泻、腹痛腹胀、脘腹痞满、倦怠乏力4个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 0.01);治疗组在改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4)治疗后,2组IBSQOL 8个项目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在改善情绪状况、精神状态、睡眠状况和饮食影响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11.42%。【结论】中药与艾灸联合治疗IBS-D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气络学说,运用芪归通络口服液(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内制剂,由黄芪、当归、三七、赤芍、牛膝、鸡血藤、丹参、地龙等中药组成)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气虚血瘀型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条温和灸神阙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14(FS-14)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及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FS-14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嗜酸乳杆菌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22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嗜酸乳杆菌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共62例,其中肝郁脾虚证32例,脾胃虚弱证30例,使用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CGEDPRO-IB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BS-D患者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肝郁脾虚组患者对本病的担心程度、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心理方面、社会关系等方面以及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脾胃虚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BS-D患者心理领域得分与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等方面和生理领域等呈正相关(P0.05)。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心理领域得分还与独立性领域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均与社会关系方面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肝郁脾虚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还与疼痛与不适关系尤为密切。【结论】IBS-D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在七情应激、心理障碍、社会关系紧张、医疗负担加重等方面的严重程度高于脾胃虚弱组;2组IBS-D患者生存质量均与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