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血塞通注射液对沙土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 min 或20 min 后再灌7 d 或1 d , 造成脑缺血再灌模型, 检测血塞通对沙土鼠脑组织钙、水含量的影响, 以及对海马 C A1 区死亡的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 血塞通可降低缺血后脑组织钙的含量, 减少海马 C A1 区死亡的神经元数量, 增加神经元密度. 实验结果提示血塞通对脑缺血再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合成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反式-2,6-双(3,4二甲氧苯基)-四氢吡喃(SZ-1)对沙土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土鼠两侧颈总动脉造成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时间为10min,再灌注时间为5d。处死后计数沙土鼠海马CA1区750μm长度内神经无数。在缺血前30min腹腔给SZ-1(10mg/kg),比较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结果:缺血组神经元的存活数较假手术组非常显著的减少(从153.5±1.6下降到37.4±11.7,P<0.01),10mg/kgSZ-1可使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增加(从37.4±11.7上升到134.8±7.4,P<0.01)。结论:SZ-1对沙土鼠脑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脑缺血时5-羟色胺(serotonin,5-HD)的变化及5-HT2受体拮抗剂的保护作用:(1)实验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30min,及结扎30min再灌2h后,测定脑缺血及缺血再灌双侧大脑皮层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时5-HT,5-HIAA含量显著降低;再灌后5-HIAA恢复并有增加的趋势.(2)应用5-HT2受体拮抗剂赛庚啶(cyproheptadine,CYP)对沙土鼠脑缺血5min再灌7d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赛庚啶能明显提高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3)5-HT,受体拮抗剂赛庚啶对沙土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单侧脑缺血及再灌时,有明显减轻脑水肿及钙离子积聚作用,但赛庚啶对SOD,MDA无影响.对赛庚啶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赤土苓苷(Smiglabran,Smi)对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深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观察了不同再灌注时间(1、3、5d)小鼠的存活率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普通病理改变,同时观察了赤土茯苓苷上述改变的影响。结果:Smi100、200mg/kg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后再灌注3d、5d小鼠的存活率,脑缺血再灌注的早期,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及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实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沙士鼠短暂性脑缺血和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30min按相当于银杏苦内20mg/kg,iP给药,以观察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效应,结果表明:(1)在沙士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0min再灌4d模型,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叶制剂明显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分别为38.50±16.31/mm和133.131±20.99/mm(P〈0.01),与级苯妥英钠组(165.42±29.63/mm)和Nimod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对大鼠缺血性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兵  章翔 《医学争鸣》1997,18(2):109-11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在造成SD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即刻、30min及1h分别给予1U/kg常规胰岛素及2g/kg25%葡萄糖液。缺血7d后,取脑固定染色,于前囟后3.8mm平面对海马CA1区1mm长范围内正常神经元进行了计数。结果:假手术组(n=6)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4.6±10.7,缺血后即刻(n=6)及再灌注30min给药组(n=6)正常神经元计数分别为8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合成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反式2,6-双(3,4二甲苯基)-国氢吡喃(SZ-1)对沙土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土鼠是颈总动脉造成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时间为10min,再灌注时间为5d,处死后计数沙土鼠海马CA1区750μm长度内神经元数。在缺血前30min腹腔给SZ-1,比较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结果;缺血组神经元的存活数较假手术组非常显著的减少,10m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四氢小檗碱(THB)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4血管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THB组和对照组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THB(缺血前后分次ip40、40、20mg/kg)能提高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延长再灌注时间至72h,大鼠大脑皮质、纹状体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受损较重,THB(iP40mg/kg·d×4d)有明显保护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神经元的作用,但对海马组织无保护作用。结论:THB对短暂全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清醒SD大鼠4血管阻断(4一VO)前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改良并观察了短时反复缺血再灌流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在9min4一VO脑缺血3d后,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约占50%)出现明显损伤,其受损程度较3×3min4一VO(间隔1h)缺血组大鼠严重(P<0.01);但与3×5min组相比,后者海马损伤更为显著(P<0.01)。提示一定时限内的短时反复脑缺血较持续性缺血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有更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致死预缺血强度及保护性时窗。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尼氏染色观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结果 3.5min前脑缺血再灌流7d,1min的预缺血强度没有保护作用;2min预缺血强度,间隔6h脑缺血没有保护作用,间隔1d、3d、5d、7d脑缺血有保护作用,间隔15d脑缺血保护作用消失。结论2min亚致死预缺血导致脑内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变化,间隔时窗1d~7d区锥体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褪黑激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后24 h海马CA1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 iNOS)的蛋白质水平和再灌注后48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方法:于大鼠“四动脉结扎法”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后第0、1、2、6小时4个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MT2.5和10 mg*kg-1两个剂量,各组大鼠再灌后24 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iNOS蛋白水平,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ling, TUNEL)计算了各组大鼠再灌后48 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MT2.5 mg*kg-1和10 mg*kg-1两个剂量于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后第0、1、2、6小时4个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可降低再灌注24 h大鼠海马CA1区iNOS的蛋白水平,并减少再灌注48 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结论:降低iNOS的蛋白质水平可能是MT对缺血敏感区神经细胞发挥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N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组、PNE小剂量组(200?mg/kg)、PNE中剂量组(400?mg/kg)、PNE大剂量组(800?mg/kg), 于造模前连续7?d及造模后6?h分别灌胃给药。其中,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依达拉奉组灌胃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的同时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PNE各组灌胃给予各剂量PNE。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再灌注24?h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并统计正常神经细胞数;TUNEL法检测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层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磷酸化JNK3、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NE各剂量组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体积均显著降低(均P<0.05),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性损伤显著减轻,缺血侧皮层及海马CA1区中正常神经细胞数增加(均P<0.05),以PNE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NE中剂量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小,大脑皮层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SOD活性显著升高,磷酸化JNK3/JNK3比值、细胞色素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PN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JNK3/caspase-3信号转导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R)拮抗剂普鲁司特和HAMI 337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40只体质量为45~65 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长爪沙鼠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灌注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于术前30 min和术后30 min、4 h、12 h分别腹腔注射普鲁司特和HAMI 3379,第二天起每天分别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 d。于全脑缺血再灌注24 h和14 d时对各组的神经症状和功能进行评分;尼氏染色法观察再灌注14 d时各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14 d时各组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 30只长爪沙鼠中,21只造模成功,其中模型对照组7只,普鲁司特组6只,HAMI 3378组8只。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术后24 h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均P < 0.01),术后14 d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的神经症状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亦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在这两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较模型对照组减轻,存活神经元密度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较模型对照组改善(均P < 0.01)。结论: 普鲁司特和HAMI 3379对长爪沙鼠全脑缺血慢性损伤模型具有较持久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亚茹  由凤秋  杨震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289-1291
目的:探讨硫酸镁+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后60只大鼠分为:缺血组、硫酸镁组、胞二磷组、联合组,观察治疗后1、3、7日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病理学的改变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较缺血组及单一用药组神经行为异常显著改善、脑组织病理损害减轻、Bcl-2表达增多。结论:硫酸镁及胞二磷胆碱对脑组织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后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抗氧化性及改善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两方面,研究异莲心碱(IL)对实验性前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栓塞(BCCAO)合并低血压制备小鼠前脑I/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I/R损伤组,尼莫地平(Nim)阳性对照组和IL治疗组。采用生物化学法分别测定脑组织和脑细胞线粒体中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总过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ATPase的变化。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I/R损伤组脑组织和脑细胞线粒体中MDA、ROS含量显著升高,而TSOD、Ca^2+-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均P〈0.05)。②IL治疗组脑组织和脑细胞线粒体中MDA、ROS含量显著降低,而T—SOD活力改善,Ca^2+-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增加,与I/R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与Nim组相应指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IL对实验性前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脑组织和脑细胞线粒体中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含量,增高SOD活性及改善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2(HSP72)mRNA和HSP7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缺血再灌注3 h组、缺血再灌注12 h组、缺血再灌注1 d组、缺血再灌注3 d组、缺血再灌注5 d组和缺血再灌注7 d组。采用P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D大鼠海马CA1区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HSP72 mRNA和HSP7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SP72 mRNA和HSP72蛋白在假手术组几乎没有表达,从再灌注3 h开始有少许表达,至再灌注3 d表达量最大,随后不断下降。结论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HSP72 mRNA和HSP72蛋白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达量,在再灌注3 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DA受体亚单位2B选择性拮抗剂Ro25—6981对成年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四动脉阻断(4AO)大鼠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Ro25—6981(0.3mg/kg、0.6mg/kg)、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再灌注第1、3、7天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对照组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再灌注3d增殖达高峰,随后下降。再灌注1、3、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一定条件下,Ro25—6981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CA1区的短暂性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普鲁司特?HAMI 3379)对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 min 再灌注24 h,建立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鲁司特?HAMI 3379 组,每组20 只,术前3 d 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 次/ 日,术前30 min 给药1 次?观察再灌注24 h 神经症状及功能;尼氏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免疫印迹法检测皮层?海马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及LC3 的表达情况;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普鲁司特?HAMI 3379 组可提高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减轻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及丢失,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及LC3 的表达及海马区自噬小体的数量?结论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下调大脑皮层?海马区的自噬减轻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外源性补充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I/R模型,采用低血压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l d后,测行为学指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神经生长因子-β(Nerve growth factor-β,NGF-β)的表达.结果:MT脑室注射给药(1.4、4.2mg/kg)能剂量依赖性的减轻大鼠行为学症状,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NGF-β的表达(0.46、1.4、4.2 mg/kg).同时病理组织学观察还发现,MT(0.46、1.4、4.2 nv,/kg)能显著减少I/R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固缩,增加存活细胞的数量,减轻脑损伤.结论:M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促损伤神经元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