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CD16+CD56+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CD3+、CD4+、CD8+和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危重型病例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16+CD56+百分比均低于重型病例组,且两组均低于普通病例组(P<0.05);危重型病例组CD19+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重型病例组,且两组均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P<0.05),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各组患儿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危重型病例组IFN-γ、IL-2、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病例组,且重型病例组高于普通组(P<0.01)。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16+CD56+百分比与病情呈负相关(r=-0.942、r=-0.953、r=-0.874、r=-0.953,P<0.01);CD19+、IFN-γ、IL-2、IL-4和IL-10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59、r=0.937、r=0.946、r=0.891、r=0.879,P<0.01)。结论 HFMD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降低是HFM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引起HFMD不同临床经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小鼠过敏性腹泻模型大肠黏膜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和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和OVA-IgE水平,探讨腹泻小鼠大肠黏膜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特点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4及OVA-IgE的水平,取大肠组织HE染色观察大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明显,上皮不规则排列,腺区存在大量白细胞(WBC)浸润,固有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CD3,CD4,CD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肠黏膜固有层可见大量CD3+,CD4+,CD8+细胞.实验组IL-4,OVA-IgE分泌水平明显升高,IFN-γ分泌水平和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P<0.01).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过敏性腹泻小鼠大肠黏膜局部CD4+T细胞亚群明显增加,CD4/CD8细胞比例失衡,并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向Th2型漂移及EOS浸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元生血方提取物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纳入ITP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抽取受试者外周血制备淋巴细胞悬液,以10%、5%、2.5%、1.25%、0.625%浓度的益元生血方水提物干预ITP患者淋巴细胞悬液,培养时间分别为24 h、36 h、48 h、72 h,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益元生血方水提物培养的ITP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以确定益元生血方水提物作用的最佳药物浓度和最佳培养时间。(2)根据试验需求,结合上述试验结果,设正常对照组、ITP未干预组和ITP干预组,正常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混悬液+完全RPMI-1640培养液,ITP未干预组为ITP患者淋巴细胞混悬液+完全RPMI-1640培养液,ITP干预组为ITP患者淋巴细胞混悬液+"最佳药物浓度"益元生血方灭菌提取物,培养时间为"最佳培养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8~+、IFN-γ、IL-4、IL-17、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结果:(1)当培养时间为36 h,益元生血方水提物药物浓度为5%时,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佳。(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未干预组CD4~+、CD4~+CD25~+、IL-4 T淋巴细胞表达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CD8~+、IFN-γ、IL-17 T淋巴细胞表达及IL-17/CD4~+CD25~+、IFN-γ/IL-4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ITP未干预组比较,ITP干预组CD4~+、CD4~+CD25~+、IL-4 T淋巴细胞表达及CD4~+/CD8~+比值均升高(P0.05),CD8~+、IFN-γ、IL-17 T淋巴细胞表达及IL-17/CD4~+CD25~+、IFN-γ/IL-4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元生血方可通过调节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调节免疫,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方法:118例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9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抗炎及促炎因子、Th1/Th2平衡状态等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促炎因子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抗炎因子IL-10、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γ-干扰素(IFN-γ)、IL-4/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抑制,高炎症状态等均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耳积液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急性OME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00名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水平.病例组患者经耳内镜行鼓膜穿刺,分析耳积液中上述炎症因子的水平,并评估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耳积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其中,IL-2、IL-4、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含量、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但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P<0.05).此外,病例组患者耳积液中的IL-10水平也正相关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P<0.05),但其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OME患者耳积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清,且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变化.方法用PMA、 ionomyci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以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被阻滞在细胞内的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ITP患儿外周血CD4+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ITP患儿IFN-γ血清表达升高,Th1细胞占20.66%±2.82%,IL-4表达降低,Th2细胞占4.55%±2.33%,Th1/Th2的比值为4.78±0.66,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1.43±0.19(P<0.05).结论 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比例失调,IFN-γ产生增多,IL-4减少,提示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Th1/Th2)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G-IFNα-2b治疗前后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IL-6、IL-10的变化。结果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CTL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CD3+、CD4+、NK细胞、CD4+/CD8+及IFN-γ、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8+、CTL及IL-6、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b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通过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TL及血清IFN-γ、IL-2、IL-6、IL-10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干扰素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8^ )、细胞因子(IL-4、IFN-γ)、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判断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抑制、耐受、排异)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4^ 、CD8^8细胞百分比,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4、IFN-γ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免疫抑制组CD4^ 、CD8^ 细胞百分比及比值、CRP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4、IFN-γ均显著下降,其比值反而升高;免疫排斥组CD4^ 、CD8^ 细胞百分比、IL-4、IFN-γ、CRP均较对照组升高,而IL-4、IFN-γ比值却下降;免疫耐受组CD8^ 细胞百分比升高,因此CD4^4/CD8^ 降低,IL-4升高而IFN-γ下降,CRP无变化。结论 综合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2、IL-4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 选择初发PNS的患儿4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的水平及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其中36例激素敏感者于缓解期复查以上指标.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①PNS活动期患儿CD3+、CD4+、CD4+/CD8+、CD(16+56)+细胞均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CD19+细胞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CD8+细胞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儿仅CD4+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活动期IL-2水平均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IL-4水平则均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IL-4水平虽显著低于活动期,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③活动期IgG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P<0.01),IgM、IgA无变化.结论 PNS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淋巴细胞哑群间比例失调,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作为肾病活动指标之一;PNS患儿活动期IL-2表达降低,IL-4升高,存在Th1/Th2平衡失调;PNS患儿活动期血清IgG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感染细菌性肺炎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31例感染细菌性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体检的31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细胞因子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7、IFN-α、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细菌性肺炎患儿其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将会有相应改变,可作为临床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诱导痰中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诱导痰内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6、IL-8及TNF-α),以及T细胞亚群有关细胞因子水平(IFN-γ、TGF-β及IL-17A)。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诱导痰内的CD3+(67.84±8.62)%、CD4+(46.08±6.93)%及CD4+/CD8+(2.07±0.21)均较对照组的(55.37±6.25)%、(30.82±5.07)%、(1.40±0.17)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CD8+(24.23±3.06)%及(24.63±3.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诱导痰内的IL-6(358.27±29.13) ng/L、IL-8(2.13±0.07) ng/L及TNF-α(3.08±0.92) ng/L水平均较对照组的(150.24±32.28) ng/L、(0.58±0.02) ng/L、(0.39±0.23) ng/L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诱导痰内IFN-γ(5.19±2.63)×10-4及TGF-β(3.31±1.0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2±3.92)×10-4及(6.18±2.11)×10-2,而IL-17A (3.46±1.24)×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4±1.30)×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诱导痰中的T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均呈现出异常变化,对此类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在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55例设为KD组,同期住院的普通发热非KD患儿47例设为非K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比例,分析ROC曲线特征。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组外周血CD3+、CD3+CD8+、CD4+CD25+比例低于非KD组及对照组;CD3+CD4+、CD3+CD19+、CD4+/CD8+比例高于另两组(P<0.01)。KD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高于非KD组及对照组(P<0.01),非KD组IL-1β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KD患儿CD3+、CD3+CD4+、CD3+CD8+、CD3+CD19+、CD4+/CD8+、CD4+CD25+ROC曲线对KD的诊断界值分别为54.5%、28.6%、20.4%、26.1%、1.8%、6.0%。结论:KD患儿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表现为CD4+CD25+、CD3+CD8+减少,CD3+CD4+、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升高,且IL-6、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KD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S患者治疗前(MS组)、泼尼松治疗4周后(泼尼松组)及20例健康者(正常组)外周血Th1(CD4+IFN-γ+)、Th2(CD4+IL-4+)、Th17(CD4+IL-17+)、Treg(CD4+FoxP3+)、Tc1(CD4-CD8+IFN-γ+)和Tc2(CD4-CD8+IL-4+)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流式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A、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1)FCM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MS组Th1细胞和Th17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Treg细胞和Tc1细胞显著下降(P<0.01),Th17/Treg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MS组比较,泼尼松组Tc1、Tc2和Treg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而Th1和Th17细胞显著下降(P<0.05),Th17/Treg比值降低(P<0.01);(2)CB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MS组IFN-γ和IL-17A含量升高(P<0.05;P<0.01),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MS组比较,泼尼松组IL-17A含量明显降低(P<0.01),IL-4和IL-10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MS的发生可能主要与Th17上调和Treg下调有关,提示临床上针对MS靶向下调Th17和上调Treg,纠正Th17/ Treg比例失衡,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激素效应的关系。方法选择46例初发PNS患儿,激素治疗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6+56)+];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的水平,激素治疗8周后根据治疗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36例)和激素耐药组(10例)。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激素敏感组和激素耐药组比较,各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激素敏感组和激素耐药组比较,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在激素敏感组较激素耐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PNS外周血IL-4低表达与激素耐药呈正相关,故通过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可能在治疗前帮助判断肾病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一氧化氮(NO)、人γ干扰素(IFN-γ)、人白介素2(IL-2)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6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人员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耳积液NO、IFN-γ、IL-2水平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8+、免疫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及CD4/CD8则均低于对照组,耳积液NO、IFN-γ、IL-2均高于对照组,且慢性患者差异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NO、IFN-γ、IL-2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疾病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细粒棘球蚴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初步探讨LBP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枸杞多糖溶液皮下给药3次,每次间隔2周,于第3次给药后2周,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攻击感染BALB/c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给药前后、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脾脏IFN-γ+CD3+T细胞、IL-4+CD3+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化。结果与给药前比较,枸杞多糖给药后7周,小鼠脾脏分泌IFN-γ的T细胞比例增加,分泌IL-4的T细胞比例减少,CD4+/CD8+的比例明显增加;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枸杞多糖能使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脾脏分泌IFN-γ的T细胞比例增加(感染后2、15周);分泌IL-4的T细胞比例减少(感染后2、10周),CD4+/CD8+的比例先升高(2、10周),后降低(15、20周)。结论枸杞多糖有正向免疫调节作用,通过促进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向Th1的分化,抑制Th2的分化,发挥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中CD4+ T细胞亚群格局的变化及其对ARDS的关系。方法选择61例ARDS患儿,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20例)和重度组(16名)。同时,选取同期6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DS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总量、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h1和Th2占CD4+ T细胞的比例。并观察CD4+ T细胞亚群主要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IL-17F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患儿T细胞总量、Th1、Th2、Th17细胞数量、Treg细胞、Th17/Treg比例、IL-4、IFN-γ、IL-17A及IL-17F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RDS患儿外周血IL-4、Foxp3、IFN-γ、IL-17A及IL-17F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D4+ T细胞亚群格局变化和ARDS发病密切相关,CD4+ T细胞亚群格局变化促进了ARDS的发生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炎症网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在鉴别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9 例痰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住院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分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组53例和感染组56例.另选择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是否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在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组与感染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TNF-α、IFN-γ、IL-17 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 TNF-α (rs=0.241,P=0.012)、IFN-γ (rs=0.235,P=0.014)、IL-2(rs= 0.249,P =0.009)、IL-4(rs=0.268,P=0.005)和IL-17 (rs=0.538,P<0.001)存在正相关,与CD3 +(rs= -0.193,P=0.045)和CD4 +/CD8 +(rs=-0.302,P=0.001)存在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γ (OR=1.420) 和IL-17(OR=1.511) 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IFN-γ、IL-17可作为鉴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指标,并可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卵巢恶性肿瘤(MOT)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对40例MOT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NC)妇女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进行了同步检测及相关性研究。结果:MOT组IL-02、CD3、CD4、CD4/CD8均低于NC组,sIL-2R、CD6均高于NC组,其中CD3、CD4、CD4/CF8与IL-2呈正相关,与sIL-2R呈负相关。提示本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95例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辅助性T细胞1 (T helper cells 1,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比例,记录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2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研究对象血液中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观察组Treg和Th1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Th2和Th17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CD4+/CD8+、Th17/Treg和Th1/Th2比值较健康人群发生变化,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进展可能与这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