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焦虑状况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ICU患者15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进行测评。分别根据性别、年龄、住院费用报销方式、病房类型、是否机械通气及APACHEⅡ评分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HADS评分,并分析HADS焦虑总分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性别、年龄、报销方式、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均与患者焦虑状态有关,APACHEⅡ评分与ICU患者焦虑程度成正相关。结论:ICU患者焦虑情绪与多因素有关,其焦虑情绪可以加重患者病情及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OSSUM 和APACHEⅡ两种评分系统对ICU术后患者风险评估的护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术后入住ICU的外科患者,分别用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记录ICU治疗时间、ICU治疗期间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POSSUM评分为(39.2±8.7)分,理论死亡人数32例,APACHEⅡ评分为(7.5±3.6)分,理论死亡人数19例,ICU住院时间(1.6±1.2)d.实际死亡28例,死亡组POSSUM评分为(68.6±18.4)分,APACHEⅡ评分为(22.6±5.3)分,ICU住院时间(2.8±1.9)d;死亡组两种评分系统的评分均分别高于相应的总体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较低(P<0.05).结论 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均能评估ICU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临床护理中,应针对患者病情不同严重程度评分,予以合理的分层护理;相对APACHEⅡ,POSSUM评分系统设有手术侵袭度评价,可能更适用于外科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评分系统分析患者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40例患者分别在入ICU即刻与出ICU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ICU谵妄筛查表( ICDSC)进行评价,同时记录发生ICU综合征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及入ICU及出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分别对危险因素与出ICU时SAS、SDS及ICDSC评分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转出ICU后,APACHE Ⅱ评分、SAS、SDS及ICDSC各项评分分别为(9.8±3.2),(43.8±11.3),(43.1±10.8)与(2.43±2.00)分,进入ICU时分别为(17.3±5.5),(48.3±12.7),(48.5±12.3),(1.36±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49,3.004,3.780,-3.329;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AS评分与住院天数、出院 APACHE Ⅱ评分、引流管数量相关(R2=0.515,F =14.139,P<0.001);SDS评分与住院天数、引流管数量相关(R2=0.444,F=16.395,P<0.001);ICDSC评分与文化程度、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出院APACHE Ⅱ评分相关( R2=0.803,F=39.769,P <0.001)。结论 ICDSC诊断ICU谵妄的敏感性较高,可用于ICU谵妄的筛查。随着住ICU天数的增加,发生ICU谵妄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谵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按入院后发生谵妄的顺序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于当日3h内、48h及出ICU(转出、直接出院)前3h内,采用CAM-ICU量表进行谵妄评估及APACHEⅡ评分,对2组患者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前谵妄症状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ICU患者谵妄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夏美霞  钱霞  马东平  张莉  张瑜 《现代护理》2007,13(3):207-20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首诊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系统(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S)对137例首诊ESRD患者行2次评分,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的登记。结果肾外器官损害数、中年是首诊ESRD患者HADS指数的高危因素(P<0.05),性别因素与HADS指数无明显相关性。护理干预使HADS评分焦虑指数下降到(10.01±0.11)分,抑郁指数下降到(7.85±0.36)分;2者较入院时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诊ESRD患者应常规评估焦虑-抑郁水平,有高危因素患者应立即进行护理干预,良好的护理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首诊ES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ICU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建军  郑金英  徐小华  周永  郑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424-3427,3431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后给予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肠外营养组(43例)和肠内营养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首次排便时间、体质量指数(BMI)、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了解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利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的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更高,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P<0.05).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首次排便时间更短、出院时BMI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均较高,治疗后肠内营养组VAS评分较肠外营养组更低(P<0.05).肠外营养组焦虑亚量表(HADS-A)评分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VAS评分与HADS总分呈正相关(P<0.05);VAS评分是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能更好地维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有助于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基本信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AMI并行直接PCI术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社会学资料和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特征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或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AMI患者焦虑、抑郁与年龄、入院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表(GRACE)评分、入院N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低的AMI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经济水平高者(均P<0.001),而上肢血管穿刺者焦虑水平明显低于下肢血管穿刺者(P<0.01)。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得出,焦虑、抑郁分值越高,其年龄、住院时间、入院GRACE评分及NT-proBNP评分也越高(r=0.144、0.581、0.334、0.204,P<0.05或P<0.01;r=0.201、0.309、0.164、0.429,P<0.05或P<0.01)。结论 在直接PCI术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与非病情因素年龄、家庭经济水平、介入路径相关,也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9.
APACHE Ⅱ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危重程度,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和预后。方法将入住ICU且行机械通气的113例患者分成两组,出现VAP的63例患者设为发病组,未出现VAP的50例患者设为未发病组,按Knaus法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的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APACHEⅡ分值的升高,患者出现VAP、重症肺炎例数增多,病死率升高。结论在ICU病人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中,APACHEⅡ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患者VAP的发生,评估病情的严重性、住院时间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方法将65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出院时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总体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ICU患者血离子钙(iC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医院2011-01—2011-12入住ICU临床资料完整的5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ICU后抽取动脉血测定iCa,行APACHEⅡ评分,分析iC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根据APACHEⅡ分值分为A组(≥20分)和B组(〈20分)。根据治疗结果,出院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A组iCa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A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值(P〈0.05)及LAC水平(P〈0.05)。死亡组患者的iCa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C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ICU患者中低钙血症发生率高。②动脉血iC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期谵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61例老年期谵妄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两组,年龄<75岁共33例,设为A组;≥75岁共28例,设为B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躯体疾病状况、诱发谵妄危险因素、谵妄评分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等资料以及出院后6月-1 a的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90.20%为急性起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A组脑梗塞及老年期痴呆发病率显著低于B组(X2=5.60、17.87,P<0.05或0.01);有精神刺激、白细胞增高、低氧血症、胆红素增高等诱发谵妄危险因素均显著高于B组(P<0.05);谵妄评分量表总分及急性起病、意识水平的改变、知觉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因子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精神运动性抑制因子分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住院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出院1 a内死亡率为6.25%,B组为29.63%,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老年期谵妄发病急,有波动病程,发病以意识障碍为主,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相对较好;高龄老年期谵妄抑制症状较多,出院后易罹患痴呆或加重原痴呆症状、1 a内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出院的老年期谵妄患者要密切随访,及时治疗躯体疾病,以改善老年期谵妄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1-2012-03入住我院内科ICU的231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39例)和死亡组(92例),比较2组患者早期不同时段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不同时段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早期不同时段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血乳酸、入院后6h及12h乳酸清除率、入院后各时段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入院后24h、48h和72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6h和12h乳酸清除率与同时段APACHEⅡ评分存在负性直线相关关系。结论: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入院后6h和12h)乳酸清除率对于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47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结果472例入选患者中有306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64.83%。高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高龄及咪达唑仑针镇静是谵妄的危险因素,程序性镇静是谵妄的保护因素。谵妄组90 d生存率为62.75%,非谵妄组为8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5.27,P<0.05)。高反应性谵妄组90 d生存率为77.50%,低反应性和混合性谵妄组生存率为57.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70,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存在较高的谵妄发生率,高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高龄及咪达唑仑镇静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5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综合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R(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的变化,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EVLWI、PaO2/FiO2、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86、3.91、5.34、2.52、3.23,P均〈0.05);PVPI、SOFA评分在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2、2.25,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3.58,P均〈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增加氧合,改善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测定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探讨肌钙蛋白Ⅰ用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分别测定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的肌钙蛋白Ⅰ浓度.分析不同时点与相同时点的APACHE Ⅱ评分、J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时间点肌钙蛋白Ⅰ升高组(cTnI〉0.1ng/m1)和正常组(cTnⅠ〈0.1ng/ml)的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结果6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47例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升高率达到71.21%。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天的肌钙蛋白Ⅰ的浓度与对应的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37、0.34,P均〈0.05),与ICU病死率成正相关(r分别=0.34、0.36,P均〈0.05),与28d生存率呈负相关(r分别=-0.39、-0.42,P均〈0.05);入院后第7天患者肌钙蛋白Ⅰ的浓度虽与同时点APACHE Ⅱ评分没有相关性(1=-0.21,P〉0.05),但是与ICU病死率和28d生存率具有相关性(r分别=0.37、-0.42,P均〈0.05)。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和入院后第7天,肌钙蛋白Ⅰ升高组的ICU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21、-3.06、-3.35,P均〈0.05);而28d生存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40、-3.13、-3.78,P均〈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Ⅰ的914定可以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顸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26例,分成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110例)。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并存疾病、谵妄发生、CURB-65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谵妄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谵妄对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老年CAP患者发生谵妄29例(23.0%),谵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31.0%(9/29),谵妄使老年CAP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5.785倍。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生存组相比,住院期间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谵妄发生率更高、CURB-65评分、PS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升高(t=2.081,χ2=11.425,t=5.074、4.706、4.43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谵妄、CURB-65评分、PS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老年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谵妄预测住院期间死亡有中等曲线下面积及灵敏度和特异度,且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CAP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谵妄是老年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谵妄的诊治可能降低CA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3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过渡期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实施TCM。护理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及焦虑、抑郁情况;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返ICU、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3.43±1.00)d,短于对照组的(30.20±0.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P0.05)。结论实施TCM,有利于重症监护过渡期患者的救治,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