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420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80篇
  4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梁士锋  曹忠耀  王进 《四川中医》2020,38(8):176-179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加以脑电仿生电刺激;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速度、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但观察组加快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Ⅰ级比例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辅助治疗较单独使用脑电仿生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脑损伤患者疗效,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图情况。  相似文献   
4.
5.
骨软骨损伤后,其自身修复能力差,如何获得有效治疗成为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丝素蛋白材料在骨软骨损伤修复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目前,丝素蛋白支架的合成及其在骨软骨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该文主要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Sal-B)及其镁盐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感染性SARS-CoV-2及SARS-CoV-2假病毒体外细胞感染模型,检测Sal-B及其镁盐制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ZDDY)的抗SARS-CoV-2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寻找Sal-B的抗病毒作用靶点;利用圆二色谱技术,检测六螺旋束(6-HB)的α-螺旋构象;利用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融合体系,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膜融合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l-B是否作用于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RBD蛋白。结果 Sal-B与ZDDY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感染模型上抑制SARS-CoV-2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为55.47 μmol/L,36.07 μg/mL;Sal-B与ZDDY抑制SARS-CoV-2的进入阶段,抑制SARS-CoV-2假病毒活性的IC50 分别为1.69 μmol/L,24.81 μg/mL;Sal-B可与SARS-CoV-2 S2亚基的8个氨基酸位点结合,亲和力为-8.2 kcal/moL,Sal-B在分子对接预测位点与 SARS-CoV-2 S2亚基稳定结合;Sal-B干扰SARS-CoV-2 HR1与HR2形成6-HB,显著降低6-HB的α-螺旋百分比(P<0.05);Sal-B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 S蛋白介导的细胞-细胞膜融合,IC50为3.33 μmol/L;Sal-B不影响SARS-CoV-2 RBD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结论 Sal-B及其镁盐制剂ZDDY体外可有效抑制SARS-CoV-2感染靶细胞,Sal-B通过抑制病毒膜融合过程发挥抗SARS-CoV-2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OM)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检测OM在不同浓度(0,1.0,2.0,4.0,8.0,16.0,32.0和64.0 mmol·L-1)对NSCLC A549和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OM(8.0,16.0,32.0 mmol·L-1)对A549和H1299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OM(8.0,16.0,32.0 mmol·L-1)对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OM可有效抑制NSCLC A549和H1299的细胞活力(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此外,OM可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P<0.01),也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高浓度(32.0 mmol·L-1)OM可以明显抑制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 1细胞内结构域(NICD),转录复合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ACE)和无毛重组结合蛋白抑制子(RBPSUH)]及其下游蛋白Hes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OM可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可抑制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M)联合贝伐珠单抗(BV)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基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M调控BV引起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观察OM(0,0.5,1.0,2.0,4.0,8.0,16.0 mmol·L-1)及BV(0,0.25×10-4,0.50×10-4,1.00×10-4,2.00×10-4,4.00×10-4,8.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侵袭小室法(transwell)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OM(2.0,4.0,8.0,16.0 mmol·L-1)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P<0.01),而BV未表现出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两药联合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OM可显著减少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1),BV可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P<0.01)。与BV比较,联合后OM可显著抑制BV引起的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与空白组比较,OM及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P<0.01);OM及两药联用后显著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CD44,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P<0.01);OM及两药联用可显著降低EMT中钙离子依赖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钙离子依赖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1),BV组上述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反(P<0.05,P<0.01)。结论 OM与BV联合后OM可通过有效抑制BV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逆转EMT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白皮杉醇(PIC)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68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PIC(0,2.5,5.0,10.0,20.0,40.0,80.0,160.0μmol·L-1)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成活率的影响,并计算半抑制率(IC50);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PIC(5.0,10.0,20.0μmol·L-1)对MDA-MB-468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PIC(5.0,10.0,20.0μmol·L-1)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不同浓度PIC(5.0,10.0,20.0μmol·L-1)对MDA-MB-468细胞增殖、凋亡蛋白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对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PIC(5.0,10.0,20.0,40.0,80.0,160.0μmol·L-1)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DA-MB-468细胞的增殖(P<0.05,P<0.01),IC50为(39.4±4.6)μmol·L-1;作用48 h,PIC(5.0,10.0,20.0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地升高MDA-MB-468细胞处于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P<0.01);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MDA-MB-468细胞凋亡(P<0.01),其中,PIC(20.0μmol·L-1)诱导细胞凋亡率为49.87%;PIC(10.0,20.0μmol·L-1)可明显降低MDA-MB-468细胞中β-catenin及原癌基因(C-myc),黏附因子(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PIC(5.0,10.0,20.0μmol·L-1)可显著抑制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增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磷酸化β-catenin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PIC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MDA-MB-468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徐志斌  王进 《中国骨伤》2014,27(5):430-432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1.5岁;左侧10例,右侧8例。手术时间在伤后3周~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练,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按Karlsson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Kaf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良17例,差1例。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TossyIY型陈旧肩锁关节脱位,通过带线锚钉精确修复了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同时操作方便,创伤小,固定牢固,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