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2011年8月1日-2013年2月1日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725例产妇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果725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中有40例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率为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腹壁切口脂肪厚度、糖尿病、贫血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腹壁切口脂肪厚度、糖尿病、贫血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腹壁切口脂肪厚度、糖尿病、贫血是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hs-CRP/Alb)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65~70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5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良好预后组(n = 75)以及不良预后组(n = 50),对比两组hs-CRP/Alb比值、NYHA心功能分级、脑钠肽、血钠、总胆固醇、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CRP/Alb比值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以及影响该比值的相关因素。   结果   良好预后组hs-CRP/Alb比值显著低于不良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预后组hs-CRP/Alb比值 > 0.38,是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年龄、高水平脑纳肽、高NYHA心功能分级、低血钠、低总胆固醇以及低水平血红蛋白是是hs-CRP/Alb比值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是反应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情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临产后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糖尿病合并肥胖也是危险因素,最终致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行腹部大、中型手术的982例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全组共80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8.1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使用高频电刀、腹壁脂肪厚度、切口冲洗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均P<O.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腹壁脂肪厚度、切口冲洗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均p<0.05).结论 糖尿病、腹壁脂肪厚度、切口冲洗是影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预后定义为住院期间入住重症监护室和/或死亡的复合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885例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中位年龄72.00岁,其中男性517例,女性368例),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49例。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3.22%(117/885),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出血(P<0.001)、入院时休克指数>1(P<0.001)、 血红蛋白(P<0.001)、尿素氮(P<0.001)、血肌酐(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P<0.001)、输注红细胞(P<0.00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P<0.001)和输注血小板(P<0.001)是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上消化道出血(P<0.001)、入院时休克指数>1(P=0.001)、入院时INR越高(P=0.015)和住院期间输注FFP(P<0.001)均是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入院时INR>1.5显著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P<0.001)。   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比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更差。在调整年龄和出血部位后,入院时休克指数>1、入院时INR>1.5和住院期间输注FFP是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按照其切口愈合程度分为对照组(n=18)与观察组(n=18),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良好,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分析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手术时间、BMI、基础疾病、出血量、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妊娠期糖尿病、无菌操作是直接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BMI、出血量、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等是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愈合不良情况,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王硕凡  郑国富  高志朝  陈哲 《广东医学》2021,42(12):1448-1452
目的 探讨股骨干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并行髓内钉治疗的患者共261例。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共183例患者纳入建模组,78例患者纳入验证组。建模组统计患者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吸烟、内固定是否失效、是否存在骨折对位不良、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感染。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明确股骨闭合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通过R语言软件绘制nomogram图,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验证组评价该风险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建模组183例患者中共1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其中年龄、性别、骨质疏松、骨折部位、术后感染与骨折不愈合无相关性。吸烟、内固定失效、骨折对位不良、复杂骨折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验证组中绘制该风险评估模型在预测股骨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该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模型校准度较好(2=1.757,P=0.882)。结论股骨干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吸烟、内固定失效、复杂骨折、骨折对位不良为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该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为临床预测股骨干闭合性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风险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肺癌患者施行单孔VATS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施行单孔VATS手术的肺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将患者分为病例组(n=19)和对照组(n=101)。结合性别、年龄、营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拔除胸管时间、TNM分期、病理类型等8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拔除胸管时间等观察指标与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6.902,95% CI:1.358~35.071,P=0.020),营养状况(OR=3.698,95% CI:1.136~12.035,P=0.030),糖尿病(OR=5.946,95% CI:1.815~19.475,P=0.003)是肺癌患者行单孔VATS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回归模型结果可靠。结论 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是肺癌患者行单孔VATS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更应加以关注,以期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管敏武  王新东  章建飞  胡国平  严玉金  余建军  励勇 《浙江医学》2018,40(21):2357-2359,236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82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术后3周有43例(15.2%)患者头皮切口愈合不良。年龄>60岁(OR=2.710,95%CI:1.423~5.232)、双侧开颅手术(OR=2.946,95%CI:1.046~8.275)、颞浅动脉损伤(OR=10.201,95%CI:2.613-41.129)、骨瓣去除(OR=13.369,95%CI:3.107~36.275)是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48h(OR=0.463,95%CI:0.372~0.964)是保护因素。结论对于高龄、双侧开颅手术、颞浅动脉损伤、骨瓣去除的患者,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要预防头皮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头皮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7年1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骨四科收治的126例Pilon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38例)与非并发症组(88例),比较2组患者相关资料(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骨折类型、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骨折复位效果、植骨),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119例(94.44%),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7例(5.56%);发生并发症38例,发生率为30.16%,均予以对症处理,处理后愈合。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的骨折类型、骨折分型、是否合并腓骨骨折、骨折复位效果、是否植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合性骨折、骨折分型Ⅱ型、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是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合并腓骨骨折、植骨是Pilon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合并腓骨骨折、植骨是其危险因素,应严格进行术前评估,术中、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9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6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9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未感染组(377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对2组合并髋臼骨折、腹部损伤、BM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糖尿病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记录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406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14%(29/406)。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髋臼骨折(OR=3.111)、腹部损伤(OR=3.475)、BMI (OR=2.053)、ISS评分(OR=2.443)、手术时间(OR=2.366)、术中失血量(OR=2.777)、合并脑外伤(OR=2.254)、合并糖尿病(OR=3.521)是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髋臼骨折、腹部损伤、BMI、创伤严重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是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危险因素,及早做好预防性的治疗,避免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的概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实施闭合复位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坏死组(37例)和愈合组(235例),对2组病人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侧别、手术时间、术前牵引、术前合并症、术前Garden分型、复位后Garden指数、髋关节Harris评分、血脂水平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病人在术前Garden分型、复位后Garden指数、髋关节Harri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前Garden指数高、复位后Garden指数高、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均为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高、术前Garden分型高和骨折复位质量差。术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围手术期积极控制血脂水平,以期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10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开放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早期愈合组(术后14 d内愈合)和延迟愈合组(术后所需愈合时间超过14 d),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基本情况、手术特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合并症及感染切口特点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潜在危险因素后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71例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7.9±16.9)d;早期愈合组118例,延迟愈合组53例。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切口类型、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感染切口大小、感染切口伴窦道和潜行、术后发生肠瘘和尿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 65岁、T4期肿瘤、切口类型-Ⅲ型(感染切口)、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糖尿病、感染切口大于30 mm、感染切口伴潜行、术后发生肠瘘、术后发生尿瘘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T4期肿瘤、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 65岁均不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切口类型-Ⅲ型(标准偏回归系数=1.608)、感染切口大于30 mm(标准偏回归系数=0.572)。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5.900+4.118×尿瘘+3.693×切口类型+2.830×肠瘘+2.202×糖尿病+2.089×感染切口大小+1.574×术前白蛋白水平+1.287×感染切口伴潜行,当Logit(P)=1则预示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的可能性高。 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口类型为感染切口以及感染切口大于30 mm是导致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伴认知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对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伴认知障碍患者的家庭照顾者进行分析。   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伴认知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得分为(39.65±13.89)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照顾负担主要影响因素为照顾者是否患慢性病及患者的Barthel指数(R2 = 0.539,F = 20.206,P < 0.001)。   结论   59.9%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伴认知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超过中度水平,照顾者自身慢性病情况及其所照顾患者的Barthel指数(BI)是影响照顾者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应只关注于老年髋部骨折伴认知障碍患者,也应同时了解照顾者的负担水平和影响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他们的负担,最终持续提升家庭照顾水平以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实习的120名护理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实验组学生采用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完成实习教学过程,对照组学生则接受传统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评分、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评分、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应用于骨科护理实习生的教学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564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愈合不良发生率、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5例,发生率为0.47%;分别为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29例、裂开4例。经抗炎、清创、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等治疗后均愈合。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结论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大约为0.47%,涉及产妇自身、手术原因、手术过程等多方面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是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带线锚钉固定修复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髌骨软骨骨折病例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7 ~ 28岁,均为外伤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伴髌骨软骨骨折,术前Lysholm评分为(63.8±7.2),VAS评分为(8±1.7).均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方法修复髌骨软骨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海拔地区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的影响。   方法   择期接受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高海拔地区(海拔在2000~3000 m)居住1 a以上。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 μg/kg,输注时间10 min。对照组按前组输注速度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吸氧,氧流量3 L/min。于术后1 h进行快速动脉血气检查,并记录术后1 h、3 h、6 h、12 h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两组中发生低氧血症患者的人次(血氧饱和度低于85%认为低氧血症)。   结果   氧分压:两组术后各时点氧分压均高于术前(P < 0.05),两组术后各时点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氧饱和度: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氧饱和度均高于术前( P < 0.05),右美组术后3 h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 P < 0.05)。呼吸次数:右美组术后1 h、3 h、12 h呼吸次数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氧饱和度低于85%情况。   结论   给予右美托咪定对高海拔地区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会降低呼吸次数和部分时点的血氧饱和度,但不降低术后1 h氧分压,不会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