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均来自病案室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随访期截至2017年11月,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102例内固定术后患者共发生股骨头坏死16例,坏死率15.6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与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分型、Garden指数、合并糖尿病、发生感染、体质指数(BMI)相关(P0.05或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 d、Garden分型、Garden指数、合并糖尿病、发生感染、BMI≥25 kg/m2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目前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依然较高,需要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曾建伟  曹飞  陈鑫  李程 《西部医学》2021,33(8):1194-1198
目的 比较经直接前方入路(DAA)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我院分别行切开复位(n=46)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n=46)治疗的患者,统计患者基本资料,骨折Garden类型,从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Garden复位指数,术后1 d、术后3、6、12及24月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并统计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结果 切开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大于闭合复位组,但术后Garden复位指数优于闭合复位组(均P<0.05);术后6、12月切开复位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术后24月内切开复位组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率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组(P=0.01);两组骨折不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1,P<0.001),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能发现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比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质量更佳,术后12月内患髋功能更好,术后24月内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徐州地区6所三级医院、5所二级医院在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病例资料完整的单下肢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 161例进行随访调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术前是否牵引、内固定取出与否、复位质量(Garden指数)、从骨折到手术的时间、术后到完全负重开始间隔以及随访终止或出现股骨头坏死时的体重指数(BMI)等9种因素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得出相关顺序.结果 1 16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30~60个月),共有17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4.73%;平均随访末期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7分(52~93分);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依次为骨折类型(Garden Ⅲ、Ⅳ型)、复位质量(Garden指数Ⅲ、Ⅳ级)、受伤24 h以后手术、年龄(〈60岁)、术后到完全负重开始间隔(〈4个月)、体重指数(BMI〉25).结论 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解剖复位以及尽早行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年轻或体重较大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均较高.术后完全负重开始的时间应在术后4个月以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枚及三枚空心钛镙钉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上的疗效差异,同时分析不同骨折类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新鲜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133例,分为A组(两枚空心螺钉)75例,B组(三枚空心螺钉)58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分析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与置钉数量及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133例患者中125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股骨头坏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P0.05)。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置钉数量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无显著相关性,股骨颈Garden骨折分型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显著相关,Ⅲ型及Ⅳ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率明显升高。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两枚空心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放射暴露少、总出血少等优点。术后股骨头坏死率与空心螺钉置钉数量无明显相关性,与股骨颈Garden骨折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胡文洁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88-168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以制定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治疗规范,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过随访。探讨股骨颈坏死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3.4%(17/1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股骨头坏死与Garden分型(Ⅲ、Ⅳ型)(OR=4.025,95%CI 2.487~6.514)、受伤至手术时间(OR=2.147,95%CI 1.652~2.790)、解剖复位(OR=0.482,95%CI 0.326~0.713)、内固定取出(OR=1.986,95%CI 1.586~2.487)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OR=1.872,95%CI 1.447~2.422)有关。结论 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和内固定是否取出是影响股骨颈骨折接受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内钉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病历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结果体质量指数≥24 kg/m2、糖尿病、总胆固醇>5.69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手术时间≥60 min、静吸复合麻醉及手术等待时间≥5 d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H-L偏差度检验结果为χ2=3.71,P>0.05,C-index指数为0.904(95%CI:0.869~0.939),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示,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4所有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后病例225例,将股骨颈骨折愈合后5年股骨头未坏死176例分为愈合组,5年内坏死者分为坏死组。比较分析患者年龄、Garden骨折分型、Garden复位指数、Pauwells角、内固定方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合并高危并发症、使用中药情况等因素两者之间有无差异。结果两者在内固定方式、骨折愈合时间上无差异,在年龄、骨折分型、复位指数、Pauwells角、使用中药情况上有明显差异,在有无合并高危并发症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指导正确功能锻炼,防治高危并发症,长期使用中药对降低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头坏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一科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33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GardenⅢ型组73例,GardenⅣ型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结果:随访26~120个月,平均62个月。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率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rdenⅢ型组骨折愈合率93.2%,股骨头坏死率11.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定优良率89.0%。结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与移位程度相关。老年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可选择性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Mao YJ  Wei J  Zhou L  Wang MY  Su J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56-3259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行空心钉治疗的21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资料。病人年龄13~70岁,平均45.2岁。骨折的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32例,Ⅲ型107例,Ⅳ型53例。随访期限12~101个月,平均32.7个月。结果9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95.8%。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70例(33.0%),发展成股骨头晚期塌陷30例(14.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现时间大多数在伤后3年内(95.7%)。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主要相关因素是骨折Garden分型(P=0.0002)。年龄〉60岁、受伤至手术间隔〈14d、复位后正侧位Garden指数均在155~180度者有较低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率。结论骨折Garden分型是影响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急诊手术及良好的骨折复位有助于减少股骨头缺眦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以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参照.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择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逐一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 Garden分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前牵引治疗及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对术后股骨头坏死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后进行为期12 -36个月的随访观察,22例(18. 3% )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了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为(17. 4 ± 1. 7)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骨折分型、术前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内固定物取出是造成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P<0. 05);Logistic回归直线分析表明,骨折分型、术前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是诱发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应加强预防,以不断优化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收治的老年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CT三维重建,筛选出股骨头有后倾移位的嵌插型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65~84岁,平均(71.5±3.9)岁;所有骨折均采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复位,复位满意后行内固定治疗。术中利用Garden对线指数对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价,对骨折愈合率、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及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中所有病例均达到Ⅰ级复位,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4.5±2.8)个月,骨折愈合22例,占95.65%(22/23),其中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4.35%(1/23)。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100分。结论应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可以将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更好的复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不稳定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21例Garden Ⅲ及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随访,时间2年3个月~6年,20例术后均获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定期复查X线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征象.1例晚期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固定可靠,可提供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不连的发生,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类代谢异常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及脂类代谢异常对其的诊断效果。方法:因股骨颈骨折于我院骨科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2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176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控制其他因素后观察血脂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4.14%,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A1(Apo-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为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别为 OR=6.767, OR=6.240。结论:股骨颈骨折外科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把脂质代谢水平的指标,尤其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作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指标之一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术后门诊随访和通讯手段随访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9例,运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到2006年1月为止,99例患者术后随访共有15例出现坏死,坏死率为15.2%.交互作用分析得出: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性别与复位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骨折是否移位、复位质量和内固定是否取出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复位质量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后的精细分析得出:56~85岁患者中,内固定取出组股骨头坏死是未取出组的26.00倍(95%CI=3.076~219.747).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手术时年龄越大,越不易并发股骨头坏死;对于老年患者,取出内固定可能会增加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的风险;解剖复位有助于降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的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观察患者伤后至手术的时间、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的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术后功能的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患者有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占全部患者的2.78%;2例骨折不愈合,占全部患者的5.56%。其余33例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2例,差2例,优良患者构成比88.89%。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方案,合适的手术时机、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受伤原因,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复位方式(切开或闭合),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的X线及MRI影像资料明确ANFH的诊断.内固定方式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CCS)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加或不加抗旋转螺钉).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与术后发生ANFH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13例,包括男性63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3.17±12.34)岁,平均随访时间(25.08±16.17)个月.ASA分级包括Ⅰ级21例,Ⅱ级55例和Ⅲ级37例.受伤原因包括低能量创伤76例及高能量创伤37例.骨折侧别包括左侧61例,右侧52例.骨折线部位包括头下型37例,经颈型74例及基底型2例.Garden分型包括Ⅰ型3例,Ⅱ型46例,Ⅲ型39例及Ⅳ型25例.Pauwels分型包括Ⅰ型21例,Ⅱ型55例及Ⅲ型3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3.88±3.66) d,采用闭合及切开复位的患者分别有108例及5例,内固定采用CCS的患者63例,DHS的患者50例.骨折复位质量包括A级91例,B级18例,C级4例.术后共发生ANFH 18例,发生率为15.93%(18/11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0.19, P < 0.01),Garden分型(OR=0.13, P < 0.01),Pauwels分型(OR=0.12, P = 0.02),内固定方式(OR=3.29, P = 0.04)及骨折复位质量(OR=0.33, P < 0.01)等5种因素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 将这5种因素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4.11, P = 0.03)与Garden分型(OR=4.85, P = 0.04)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受伤原因,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内固定方式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因素会增加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ANFH的风险,其中受伤原因和骨折Garden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受伤原因,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复位方式(切开或闭合),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的X线及MRI影像资料明确ANFH的诊断.内固定方式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CCS)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加或不加抗旋转螺钉).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与术后发生ANFH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13例,包括男性63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3.17±12.34)岁,平均随访时间(25.08±16.17)个月.ASA分级包括Ⅰ级21例,Ⅱ级55例和Ⅲ级37例.受伤原因包括低能量创伤76例及高能量创伤37例.骨折侧别包括左侧61例,右侧52例.骨折线部位包括头下型37例,经颈型74例及基底型2例.Garden分型包括Ⅰ型3例,Ⅱ型46例,Ⅲ型39例及Ⅳ型25例.Pauwels分型包括Ⅰ型21例,Ⅱ型55例及Ⅲ型3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3.88±3.66) d,采用闭合及切开复位的患者分别有108例及5例,内固定采用CCS的患者63例,DHS的患者50例.骨折复位质量包括A级91例,B级18例,C级4例.术后共发生ANFH 18例,发生率为15.93%(18/11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0.19, P < 0.01),Garden分型(OR=0.13, P < 0.01),Pauwels分型(OR=0.12, P = 0.02),内固定方式(OR=3.29, P = 0.04)及骨折复位质量(OR=0.33, P < 0.01)等5种因素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 将这5种因素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4.11, P = 0.03)与Garden分型(OR=4.85, P = 0.04)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受伤原因,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内固定方式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因素会增加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ANFH的风险,其中受伤原因和骨折Garden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