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爆发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9月诸暨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术7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术后12~24 h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估,统计爆发痛发生率;根据是否出现爆发痛将患者分成爆发痛组与非爆发痛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资料(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术前NRS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ASA分级、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爆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12~24 h的NRS评分为(6.22±1.63)分,出现爆发痛131例,爆发痛发生率为65.50%。爆发痛组131例,非爆发痛组69例,2组患者年龄、术前NRS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方式、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是爆发痛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前NRS评分≥6分、手术时间≥126 min、麻醉时间≥135 min、单纯神经阻滞、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发生并发症是爆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爆发痛发生率较高,术前疼痛、手术时间长、麻醉时间长、单纯神经阻滞、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均是其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爆发痛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Pilon骨折患者均择期行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5例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良好,无术后再移位现象.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Pilon骨折效果满意,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PKP术治疗的43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PK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非骨折组(257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胸腰段比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情况、随访期间外伤情况及再骨折时骨密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其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相关性。  结果  28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并纳入本研究,术后随访12~24(13.5±0.9)个月。至末次随访,术后共32例患者新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邻近节段再骨折与再骨折时骨密度和随访期间外伤情况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时骨密度(OR=0.225)是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 < 0.01);随访期间轻微外伤(OR=5.254)可能是导致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P < 0.01)。  结论  PKP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的进展和随访期间的再次外伤。因此术后早期腰围保护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外伤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对Pilon骨折术后感染预测及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有无感染分为试验组(n=89)与对照组(n=111),搜集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CRP、ESR、PCT值、既往病史、受伤机制、吸烟史、是否有合并其他损伤等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合并术后感染以及病原菌种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以术前1 d CRP值为检验变量,以Pilon骨折术后感染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性别、糖尿病、吸烟、合并损伤、并发症、WBC、ESR、PC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uedi-Augower分型、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骨折复位质量、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培养出革兰阳性菌77株,占75.28%;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24.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25,95%CI:0.814~1.121)、Ruedi-Augower分型(OR:1.174,95%CI:0.871~0.981)、开放性骨折(OR:1.073,95%CI:0.846~1.141)、合并腓骨骨折(OR:1.013,95%CI:0.988~1.012)、骨折复位质量(OR:1.214,95%CI:0.874~1.169)、CRP(OR:1.123,95%CI:0.875~1.142)是Pilon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1 d CRP值预测Pilon骨折术后感染的临界值为20.56 mg/L,特异度为0.863,敏感度为0.865。结论:Pilon骨折术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CRP值预测感染的临界值为20.56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5例Pilon骨折均择期行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结果 25例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良好,无术后再移位情况.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Pilon骨折效果满意,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延期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损伤关节面复位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行走、跑动、踝关节稳定性评分、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损伤关节面复位优良率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期联合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术可明显改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及损伤关节面复位,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体现了该治疗方案在特殊骨折治疗中的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对高能量损伤的Ruedi Allgower分型Ⅱ型、Ⅲ型Pilon骨折分段延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Ⅱ、Ⅲ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2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20例,交通事故伤5例。Ruedi 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19例,随访结果按照踝关节Mazur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均一期在伤后8h内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术后脱水、消肿、预防感染治疗,伤后7~14d左右待软组织条件恢复后二期行有限切开复位LCP内固定,髂骨植骨术。结果无骨折不愈合和感染及皮肤坏死患者,术后按照Mazur等制定评分系统从踝关节的症状及功能上进行评价。其中优1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对高能量损伤的Ruedi Allgower分型Ⅱ型、Ⅲ型Pilon骨折分段延期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筋骨并重”康复理论在胫骨远端爆裂性骨折(Pilon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及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43例)和观察组(“筋骨并重”康复理论,43例),收集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记录2组患者术后1 d、2周、4周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记录患者水肿消退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和4周观察组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对照组局部感染6例(13.95%),DVT 4例(9.30%),观察组局部感染1例(2.33%),DVT 2例(4.6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康复预期值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筋骨并重”康复理论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Pilon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梁晓  张会忠  杨博文 《吉林医学》2010,31(28):4904-4905
目的:观察采用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术治疗。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痊愈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33.33%,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优良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8.89%,两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髓炎、内固定器(髓内钉、锁钉)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Pilon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Pilon骨折42例,按Ruedi-Allgwer分类Ⅰ型9例、Ⅱ型22例、Ⅲ型1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微创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显露胫骨远端,复位骨折填入自体骨或异体骨,经皮插入L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对胫骨和腓骨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微创组22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余切口Ⅰ期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螺钉拔出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对照组20例术后5例出现针道感染和针松动,复位丢失,关节僵硬、持续疼痛等并发症.X线示:骨折均达临床愈合.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经皮插入LCP内固定治疗老年Pilon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的疗效,为此类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陈旧性内踝骨折患者9例,均为扭伤所致,术前曾行时间不等的非手术治疗,病程为43~128(83.0±34.6)d。采用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固定并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3例伴三角韧带损伤者加用带线锚钉修复。术后观测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及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价其疗效。  结果  9例患者随访12~36(24.7±7.6)个月,术后3~5(3.8±0.7)个月骨折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踝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由(4.4±0.9)mm缩小至(2.4±0.3)mm,AOFAS评分由(47.3±6.2)分升高至(93.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依据AOFAS评分,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  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84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结束评价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84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中位时间5.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率、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8.57%、84.52%、77.38%,骨折复位与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年龄、合并腓骨骨折仅对功能恢复影响显著,开放性骨折仅对骨折复位影响显著(P<0.05),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对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骨折复位效果与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功能恢复与年龄、合并腓骨骨折、骨折类型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胫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ilon骨折病人28例随机分为胫前外侧入路组(A组)与传统内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14例。随访并分析比较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等指标以评价疗效。结果2组病人解剖复位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B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2组病人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病人Barid-Jackson评分明显高于B组(P < 0.01)。结论经胫前外侧入路治疗关节面内侧严重粉碎塌陷以外类型的Pilon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优于传统内外侧入路,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评估Pilon骨折中腓骨骨折类型对胫骨内固定钢板放置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门急诊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02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的有80例(A组),随访>1年的有22例骨折(B组);对腓骨骨折进行内固定的有87例,粉碎性骨折58例(外翻组),横行骨折29例(内翻组),比较胫骨钢板固定的位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翻组中,胫骨骨折采用内侧钢板的机械并发症为14.3%,低于采用外侧钢板的80.0%(P=0.006)。外翻组中,胫骨骨折采用内侧钢板的机械并发症为36.4%,采用外侧钢板的机械并发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结论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为降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应以抵抗原始变形力的方式放置胫骨内固定钢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患者应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和混合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及1年,Ⅱ型骨折Mazu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III型骨折Mazu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结论 Pilon骨折患者行混合固定法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双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01月至2020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与创伤外科收治的57例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双钢板组(A组,28例)和锁定钢板组(B组,2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维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Ruedi和Allgower分型中Ⅱ、Ⅲ型有移位骨折57例。结果根据Pi-lon骨折复位的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及踝关节主观评分结果示,优45例,良10例,差2例。术后并发症:4例感染,3例皮肤坏死,2例发生骨筋膜综合征,5例踝关节功能障碍但未见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结论根据Pilon骨折的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合理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力线,干骺端缺损区充分植骨,整复关节面,适当功能锻炼,晚负重,术后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的方式治疗16例腓骨完整的胫骨Pilon骨折,优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7%,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腓骨完整的胫骨Pilon骨折以关节面严重塌陷为主要特点,重建关节面、植骨及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