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济南外国语学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 2 0 0 3年随机抽取济南外国语学校 3 0 0名初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 [结果 ]教育后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 (P <0 0 1)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很大好转。 [结论 ]在学校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首次随机抽查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教育前(P﹤0.05)。在面对艾滋病时,采取"跟普通人一样对待"、"和往常一样"的态度者,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护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对艾滋病的态度,但是短时间的健康教育时间并不能够让护生深入掌握艾滋病知识,所以长期持续地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利于使护生对艾滋病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滨州市某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评价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5年3~10月,随机整群抽取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50%以上的仅有4项,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健康教育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曙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7-2759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沂市某学校医学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现状 ,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方法 ] 2 0 0 2年 12月 ,对暨南大学 2 0 0 1级参加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全体学生 ,于教育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无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前大学生总体知识得分为 74 8± 13 85 ,男生高于女生 ,医药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健康教育后的大学生总体知识得分为 94 0± 7 0 9,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 [结论 ]当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总体知识水平不高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良好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中牛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的认知水平,探讨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2004年9月、11月,在章丘四中对4517余名高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者所占比例,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工读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玉  关喆  张迪  陈容  李弘  宋学权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41-1943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工读学校学生的近期效果。[方法]运用电化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答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有了很大提高,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着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电化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对工读学校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探索更适合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在钦州市第八中学以班为单位实施3~4节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并评价实施教育后的效果。[结果]调查钦州市第八中学学生1 02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分别为58.16%、88.17%(P<0.01);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分别为83.12%、84.26%(P<0.01);健康教育课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开设前后分别为54.06%、89.56%(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设预防艾滋病参与式健康教育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高职生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方法]开展一系列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社会宣传等。健康教育前后分别测评学生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健康教育前各班艾滋病预防知识平均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健康教育后各班平均成绩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班健康教育前后平均成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考试成绩平均90.89分,健康教育后考试成绩为9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人群艾滋病预防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2.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小鼠的肾功能指标和氧化损伤指标反映粮食有机污染物的潜在毒性。[方法]选取某污灌农田出产的玉米为研究对象(下称"污灌区"),地下水灌溉农田出产的玉米为对照(下称"对照区"),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玉米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小鼠灌胃法染毒,共分为5组:对照组(用二甲亚砜染毒),对照区低剂量组、对照区高剂量组、污灌区低剂量组、污灌区高剂量组,每日染毒1次,连续染毒2周。测定肾功能指标:尿酸(UA)、肌肝(Cr)、尿素氮(UN)。肾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污灌区高剂量组的UN增高,污灌区各组肾组织的T-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5)。与对照区相同染毒剂量组比,污灌区各剂量组T-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该污灌区玉米中有机污染物可导致小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6月~2009年3月64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64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4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16例,穿孔直径0.5~0.8cm,手术时间40~60min,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疼痛轻微,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康复顺利,术后住院5~10d,平均6.5d,切口均甲级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予以内科根除幽门螺杆菌、口服H2受体拮抗剂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有效。胃溃疡穿孔患者术中需快速病理检查,若为恶性病变应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