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目的: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上颈椎序列参数,探讨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在维持前视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196例AIS患者,排除其中资料不全者、接受过治疗者、患有影响脊柱序列疾病者以及上胸段脊柱侧凸累及颈段者,共有10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77例,年龄10~17岁(14.66±2.31岁)。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ervical Cobb angle,CCA)、C0-C2角(occiput-C2 angle)、C1-C2角(C1-C2 angle)、硬腭-C2角(palatum-C2 angle)、C2椎体轮廓线(C2 vertebra contour angle)、C1-C7矢状面轴向距离(C1-C7 SVA)、T2倾斜角(T2 sagittal tilt)。根据Lenke胸椎修正分型(修正+、修正N、修正-)将患者分为(+)、N、(-)3组,比较各组间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颈椎Cobb角10.29°±8.65°;C0-C2角13.86°±8.33°;C1-C2角25.61°±9.17°;硬腭-C2角12.06°±8.91°;C2椎体轮廓线98.43°±6.75°;C1-C7矢状面轴向距离28.41±10.69mm;T2倾斜角10.73°±8.11°。在Lenke胸椎修正分组中颈椎Cobb角及T2倾斜角在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0-C2角、C1-C2角、C1-C7矢状面轴向距离、硬腭-C2角相互之间有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AIS患者的T2倾斜角很大程度上受到T5~T12后凸的影响。当AIS患者的颈椎在矢状位发生位移减少时,机体可通过减小C1-C2角来维持前视平衡。  相似文献   

2.
眉下垂与上睑松弛修复手术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眉毛的位置与形态对五官协调美学有很大的影响。眉毛犹如眼睛的框架,眉毛的正常位置因人而异,随年龄大小而有所变化,尤其是中老年人因皮肤和皮下组织松弛,眉和外眦角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垂,正常眉毛与上睑缘的距离在15~20mm之间,但少于10mm就会感觉眉眼距离太近,缺少美感。尤其是东方女性,甚至会出现“三角眼”、“八字眉”的表现。而此时若行上睑松弛整形,则一定要首先考虑眉毛形态学的变化,两者兼顾,根据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在眶周年轻化中的应用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行眉下切口提眉眶周年轻化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采用传统眉下切口切眉术(对照组),116例采用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实验组)。采用EVA3D相机采集图像并测量眉峰至睑缘的距离变化;METLAB软件测量睑裂宽度的变化;VISIA测量鱼尾纹、上睑皱纹的数量变化。结果本组236例患者获随访3~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瘢痕增生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实验组眉部提升(1.09±1.43)mm,对照组眉部下降(4.13±1.1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下切口上提内固定技术在眶周年轻化中应用效果较显著,该方法适应证广泛,创伤较小,瘢痕不明显,不破坏眉毛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眼睑紧致、重睑效果自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要文绣出自然、浓密适中的眉, 用色是一大关键。立体而富质感的眉最少应有三种颜色;粗硬的毛质呈黑色,细绒的毛质呈灰色,毛的阴影部分呈棕色。一、眉毛的文绣用色原则 (1)眉头部位上由于粗硬的眉毛较多,颜色显深,用土黄色文出透明而朦胧的质感,使粗黑的眉毛显得柔和细腻。 (2)眉梢部位由于眉毛柔弱稀少,需以比较深色的线条制造出与眉毛前区相同的质感,达到整体眉毛的协调。 (3)眉峰与眉干是眉毛最多的部位,只需文绣出淡淡的绒毛感,以使眉毛与眉梢有一个和谐的连接。  相似文献   

5.
下腰椎前方三维CT血管造影重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下腰椎前方血管走行特点,为下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特别是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例(男女各30例)患下腰椎疾病需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行下腰椎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下腰椎前方血管在椎体前的走行,测量与腰椎前方血管位置相关的解剖学参数.结果:三维CT重建图像发现腹主动脉分叉点变异较多,髂总静脉汇合点相对恒定;腹主动脉分叉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男性平均39.1mm,女性平均37.4mm;髂总静脉汇合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男性平均27.1mm,女性平均25.9mm;L5/S1椎间隙手术窗大小男性平均36.7mm,女性平均34.6mm;腹主动脉分叉角男性平均56.3°,女性平均58.9°;髂总静脉汇合角男性平均63.1°,女性平均65.7°;右髂总动脉与左髂总静脉夹角男性平均53.6°,女性平均57.3°.结论:下腰椎前方血管解剖位置具有多变性,以腹主动脉分叉点为甚,术前行腰椎3D-CTA检查能明确血管解剖,为手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额眉部除皱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额眉部除皱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个成人颅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和观测了额眉部与除皱术有关的组织结构。结果:眶上和滑车上切迹(孔)至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2.8mm±5.3mm和16.5mm±2.8mm,至眶上缘的距离分别为3.5mm±1.4mm和3.2mm±1.5mm。额眉部薄的皮下组织与皮肤和深面的肌组织连接紧密,肌组织与深面的额骨外膜以疏松组织相连,其内走行有眶上、滑车上、颞浅和面血管神经支。眶上动脉神经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几近垂直上行,其入肌点是眶上缘上方1.4cm±0.3cm;滑车上动脉神经行于内眦与额正中线之际上1cm点连线的深面,分支入肌点在该线的上2/3部;颞浅动脉额支从鬓角穿出行向额肌,入肌点是外眦上方4.5cm±0.8cm。面神经颞支行于额支动脉的下方,在额肌与眼轮匝肌交角处先交织成网,由网再分支入肌。结论:额眉部除皱术宜于额肌下分离,避免损伤相关的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7.
经S2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CT和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洪华兴  潘志军  陈欣  徐刚 《中国骨伤》2004,17(9):527-530
目的 :为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个骨盆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 ,测量经S2 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钉道直径、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和椎弓根中心距离、S2 椎弓根横断面形状。结果 :螺钉进针点在髂后下棘前方 2 8 7mm (15 0~34 5mm) ,坐骨切迹上方 15 3mm(10 0~ 2 2 0mm) ;进针方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且与髂骨翼外侧面夹角为 6 2 4°(5 5°~ 72°) ;钉道直径为 11 5mm (8 5~ 14 0mm) ;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距离 6 4 7mm(5 5 3~ 77 6mm) ;进针点至S2 椎弓根中心距离为 5 3 1mm(45 3~ 6 4 8mm) ;S2 椎弓根横截面呈三角形。结论 :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应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30mm ,坐骨切迹上方15mm ;进针方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且与髂骨翼外侧面夹角为 6 0°;S2 椎弓根钉道直径较小 ,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选择直径较小的短螺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眉部形态的变化特点,量化眉部年轻化的形态特征,为提、切眉术提供度和量的参考及适当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以眉眼部年轻化为目的 的40例女性患者,分为眉下垂组20例(38~53岁)、上睑皮肤松弛组20例(39~58岁);以非眉眼部年轻化为目的 的女性患者40例(17~33岁)作为对照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照片测量法,拍摄并测量3组患者眉眼部的数据.结果 眉部与水平线的夹角,眉下垂组和上睑皮肤松弛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眉峰到眉头下点距离为9~10 mm,在提眉术中,眉下垂患者的平均上提量约5mm.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眉部的形态特点,不仅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而且还可避免矫正过多或过少导致的眉部外形不协调,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眉毛稀疏、过淡、断眉、空缺及眉型不佳者,可以通过文眉术来弥补他们的不足,以重整完美的形象。我科自1989年9月-1997年5月间,针对文眉患者皮肤特性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行文眉1687例,均达到满意效果(图1,2),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文眉者1687例,均为女性,年龄16岁-20岁。其中:中性皮肤987例,油性皮肤459  相似文献   

10.
谈到眉毛的化妆,人们会想到眉笔,用眉笔画眉的确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眉毛化妆法。用眼影染眉和染眉剂染眉就是其中的二种。这里给大家介绍眉笔画眉、眼影染眉、染眉剂染眉等三种眉毛化妆法:  相似文献   

11.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以第2骶后孔上缘上方5mm为进钉点的经骶1-2侧块螺钉(the sacral 1-2 translateral mass screw,STMS)固定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外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在水平面上与骶骨正中线的夹角)、上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与S1椎体上终板在矢状位上的夹角)及钉道长度(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距离)。对不同性别间及左右侧别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三维图形上观察钉道轨迹,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在15例骶骨标本上置入STMS,观察螺钉与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关系。结果:平均外倾角男性为30.39°±5.01°,女性为35.81°±4.45°,男性左侧为31.14°±5.25°,右侧为29.64°±4.86°;女性左侧为36.46°±4.94°,右侧为35.15°±4.00°,性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的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上倾角男性为26.71°±16.50°,女性为19.48°±9.09°;左侧为23.67°±14.81°,右侧为22.22°±12.89°;平均钉道长度男性为54.48±3.01mm,女性为53.02±2.89mm;左侧为53.99±2.78mm,右侧为53.56±3.28mm。上倾角及钉道长度在性别及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维重建图形上观察钉道位于侧块内,置钉实验中STMS均未穿透至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结论:在S1椎弓根螺钉不能提供有效固定的情况下,术前行CT三维测量以获得进钉参数,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安全的应用于骶骨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额颞部三角区发际缘处毛发行眉部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采用直径0.9 mm的FUE提取针转取的方法,对12例双侧眉毛稀疏或部分缺失的求美者行额颞部三角区发际缘处毛囊转取,并在2~4倍的体视镜下将获取的部分双根毛囊分离成含有单根毛发的毛囊,用23 G的MVR矛型刀依照眉毛的自然生长方向于眉部打孔后,将毛囊植入孔内。结果本组共12例求美者,其中2例求美者于术后2周种植眉出现生长方向不佳的情况,但脱落后6个月重新生长的种植眉外形良好;2例求美者因部分种植眉密度不理想进行了补种,效果较满意。术后9例求美者(18侧眉毛)获随访6~12个月,种植眉的生长方向均较自然,眉部外形较满意。结论额颞部三角区的毛发较细软,与自然生长的眉毛较接近,用于眉毛稀疏或部分缺失求美者的种植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末节指骨进行解剖、测量分析,探讨末节指骨延长的适宜截骨部位及末节指骨残端的外观重建方法。[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集成人完整前臂标本30例,灌注红色乳胶并低温保存固定。经甲板、甲床、指腹依次分离暴露末节指骨及其支配血管,并进行测量,具体内容有:测量末节指骨全长,甲板长度,甲根长度;关节面距伸肌腱止点距离,伸肌腱止点距甲基质距离,甲基质长度,甲基质远端距指骨远端距离;远指间关节面距屈肌腱止点距离,关节面距滋养动脉入骨点的距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拇指:全长为(26.58±1.13)mm,指间关节面距伸肌腱止点距离(6.34±1.15)mm,伸肌腱止点距甲基质距离(3.25±0.24)mm,甲基质长度(5.93±1.41)mm,甲基质远端距指骨远端距离(11.12±0.56)mm,甲根长度为(4.83±0.14)mm,甲板总长度(16.98±0.50)mm,关节面距屈肌腱止点距离(12.68±0.61)mm,关节面距滋养动脉入骨点的距离(16.51±2.64)mm。手指:全长为(18.63±1.32)mm,关节面距伸肌腱止点距离(1.94±0.25)mm,伸肌腱止点距甲基质距离(1.77±0.49)mm,甲基质长度(5.34±1.19)mm,甲基质远端距指骨远端距离(9.38±0.93)mm,甲根长度为(4.67±0.20)mm,甲板总长度(14.91±0.95)mm,关节面距屈肌腱止点距离(7.65±0.81)mm,关节面距滋养动脉入骨点的距离(11.24±1.56)mm。[结论]远节指骨基底是末节指骨延长的适宜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CT血管造影,为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应用解剖:2具防腐尸体解剖旋股外侧血管分支及穿支,测量并记录穿支部位.②CT血管造影:对20例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测量穿支数量、分出点位置、管径、走行、类型、起源、长度、皮肤穿出点位置、相邻穿支分出点间距、相邻穿支穿出点间距.结果 ①尸体应用解剖:2具标本(4侧)共解剖出9根皮肤穿支.其中,7根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2根肌间隙穿支,7根肌肉穿支;9根穿支平均管径(0.65±0.19)mm;平均血管蒂长(16.59±5.98)cm;平均相邻穿支间距离(5.66±1.73)cm.②CT血管造影:20例患者(40侧)检出100根穿支,平均每侧(2.50±1.06)根穿支;98根穿支起源旋股外侧动脉降支;36根为肌间隙穿支,64根为肌肉穿支;平均穿支直径为(0.65±0.32)mm;平均穿支长度为(42.52±19.35)mm;平均相邻穿支分出点距离(43.66±28.44)mm;平均相邻穿支穿出点距离(49.52±25.01)mm.结论 通过尸体应用解剖及CT血管造影对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测量,为股前外侧并联穿支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骨性鼻泪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安全操作鼻背缩窄截骨术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螺旋CT对40例正常成人行头部容积扫描,头颅及骨性鼻泪管三维重建,测量鼻泪管相关解剖学数据,观察鼻泪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截骨可能损伤鼻泪管的部位.结果 测量骨性鼻泪管长为(11.49±1.55)mm;泪管到鼻颌沟的距离:顶部(3.51±1.22)mm,中部(4.95±1.55)mm,底部(5.50±1.80)mm;鼻泪管内壁厚度(1.17±0.53)mm;鼻面角度126.08°±9.45°;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的夹角8.28°±0.73°;水平切面夹角73.79°±3.95°;冠状切面夹角12.12°±1.2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成人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安全操作鼻背缩窄截骨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腰5(L5)椎弓根的解剖特点,探讨更适合于中国人的L5椎弓根螺钉个性化置钉方法。方法:收集46个中国成人L5脊椎干燥完整标本,观察其椎弓根形态,测量与椎弓根螺钉置钉有关的椎弓根解剖参数,即在椎弓根峡部垂直于椎弓根轴切断椎弓根,在其横断面上测量椎弓根的高度、宽度与椎弓根最长径、最短径及椎弓根冠状面倾斜角;测量进钉点与人字嵴及峡部嵴在内外方向的距离;在经椎弓根轴线的L5横切面上测量置钉的理想外偏角度及范围。结果:L5椎弓根有2种形态,一种横突融合于椎弓根与椎弓连接处,谓之L型,共36个脊椎72个椎弓根;另一种是S型,共10个脊椎20个椎弓根,其横突于椎体侧后方与椎体及椎弓根融合。L型和S型椎弓根峡部横断面宽度、高度与椎弓根最长径、最短径及椎弓根冠状面倾斜角分别为18.22mm和22.45mm、14.24mm和14.46mm、20.62mm和23.74mm、11.87mm和12.83mm、35.9°和32.3°。在内外方向上进钉点到人字嵴、峡部嵴的距离L型分别为3.36mm和5.94mm,S型分别为4.66mm和7.54mm。理想的置钉外偏角L型为25.4°,S型为27.9°。除椎弓根高度外,其他各项参数两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L5椎弓根可分为两种类型,S型椎弓根比L型更宽,最佳进钉点到人字嵴及峡部嵴的距离更靠外,横切面上的置钉外偏角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经寰椎侧块内固定的标准体系及操作流程,探讨在其支持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8例成年无破损和畸形的寰椎(C1)防腐头颈标本,CT扫描后,数据导入虚拟手术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测量寰椎侧块数据;选择侧块与后弓根部下方交界区和横突孔的内侧缘与寰椎后弓内侧壁中点为进钉点,分别测量横突孔的内侧缘与寰椎后弓内侧壁的距离(L1),进钉点与侧块前缘最高点的距离(L2),进钉点与侧块前缘的垂直距离(L3),进钉点的垂线与寰椎侧块上缘切线的角度(α),进钉点垂线与横突孔内侧缘切线的角度(β),进钉点垂线与侧块内侧缘切线的角度(γ),并计算内斜角度[δ=(β+γ)/2-β]。左右两侧均测量3次,取其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虚拟手术系统测量结果,在标本上模拟手术置入寰椎侧块螺钉,然后虚拟手术系统进行重建,测量置钉准确性。结果:建立了虚拟手术系统手术流程,虚拟手术系统测量寰椎侧块相关参数L1左侧为9.82±0.76mm,右侧为9.16±0.85mm;L2左侧为21.76±1.36mm,右侧为21.50±1.02mm;L3左侧为17.78±1.67mm,右侧为18.22±1.60mm;α左侧为36.78°±1.23°,右侧为35.78°±2.40°;β左侧为18.84°±1.80°,右侧为18.40°±1.71°;γ左侧为31.49°±0.60°,右侧为30.46°±1.56°;δ左侧为6.32°±1.08°,右侧为6.25°±1.11°;经统计学分析,左右侧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尸体标本置钉16枚,全部位于侧块内,未伤及毗邻组织。结论:虚拟手术系统支持下置入寰枢椎侧块螺钉可行且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8.
针具打孔法单株毛发移植行眉毛美容性再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继萍  范金财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44-1246,I0007
目的:探索一种单株毛发移植修复眉毛永久性缺损的技术。方法:切取近后发际区域处含有完整毛发毛囊的条形头皮组织,借助于手术放大镜,将之分割,制备成单株毛发移植物待用。然后在预先设计的眉缺失区域内,以医用注射针具制备孔洞。继之,将这些待用之移植物按眉的自然走向植入到眉区预制的孔洞之中。结果:自2005年至2006年6月,共完成了52例89侧眉的美容性再造。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均取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经术后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见:再造的眉毛生长良好,成活率可达到98.5%。再造的眉形态走向较自然,较接近于正常的眉毛。从患者对术后再造眉的形态评价来看,非常满意者占84.6%;满意者占15.4%。结论:针具打孔法单株毛发移植技术手术方法简便快捷,出血少,手术野较清洁,再造的眉毛更加自然优美,是目前眉毛美容性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骶骨后路钉板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骶骨横行或斜行骨折时钉板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3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男15具,女15具;年龄38~82岁,平均65岁.在骶骨上做标记:O点为骶骨螺钉进钉点(O_1点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外下缘,O_2和O_3点位于经相邻骶后孔连线中点的水平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O_4点位于S_3、S_4骶后孔连线的中点至骶外侧嵴水平线的中点),D_1为骶骨内侧置钉钉道长度,D_2为骶骨垂直置钉钉道长度,D_3为骶骨外侧置钉钉道长度,α为骶骨横截面上内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β为骶骨横截面上外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结果 S_1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38.73±5.29)mm、(31.15±4.68)mm、(41.47±6.18)mm、31.88°±4.32°、34.31°±5.12°;S_2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28.53±2.19)mm、(23.95±2.59)min、(34.69±5.13)mm、14.70°±3.54°、20.48°±5.35°;S_3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30.62±3.15)mm、(17.18±3.51)mm、(24.66±5.13)mm、52.00°±7.55°、39.00°±5.50°;S_4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23.21±4.14)mm、(9.07±2.20)mm、(14.52±3.51)mm、18.47°±4.42°、10.23°±2.69°.结论 S_1螺钉在O_1点进钉,平行于L_5棘突是理想的置钉路径.S_2-S_4理想的置钉路径:S_2螺钉在O_2点进钉,横截面上偏向外侧小于20.48°±5.35°;S_3螺钉在O_3点进钉,横截面上偏向内侧小于52.00°±7.55°;S_4螺钉在O_4点进钉,横截面上偏向内侧小于18.47°±4.4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评价A型肉毒毒素对眉的提升作用.方法 对30例眉下垂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索治疗,与切眉术1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应用Angel软件进行手术前后的定量测量评价.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术后1、6、9个月时随访,疗效维持,平均眉提升2.3 mm;对照组术后上睑皱褶线平均提升2.7 mm,对眉提升无明显的效果.结论 对平均年龄42.5岁的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的治疗,在9个月内能有效提升眉毛,重复治疗依然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