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分离培养小鼠被毛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5周龄C57小鼠背部皮肤,刮去毛发后予0.2%Ⅰ型胶原酶37℃消化2h,刮下毛球部,经过2次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纯净的毛乳头进行培养.检测毛乳头贴壁率、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表达及其体内毛囊重建能力.结果 该分离方法能显著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污染机会,获得的毛乳头贴壁快、细胞迁出快.qRT-PCR、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均证实体外培养的小鼠被毛毛乳头细胞可表达与毛囊诱导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ALP、β-catenin及Versican,且与触须毛乳头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的小鼠被毛毛乳头细胞具有诱导毛囊再生的能力.结论 胶原酶消化结合Ficoll梯度离心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分离获取小鼠背部毛乳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异位诱导形成的毛发组织进行移植,实现毛发的定向重建.方法 制备新生C57鼠的皮肤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体内,诱导形成皮下异位毛发组织,取出后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成单个毛囊单位,移植至裸鼠体表,并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按照预定密度移植后的毛发成活良好并呈周期性生长,组织学可见各时期相应的毛囊形态.结论 诱导形成的毛发组织可以作为移植物,通过毛囊单位移植的方式,实现毛发组织密度和方向的可控性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一种简便、可靠、直观的毛囊发育模型以检测毛囊细胞的毛发诱导能力,探讨毛囊形态发生和周期循环的分子机制.方法 于裸鼠背部植入一开放小室,将新生C57BL/6鼠皮肤中的真皮和表皮细胞分离,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移植至小室内,1周后拆除小室,观察毛发形成及毛发拔除后的再生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1周,创面湿润无明显收缩,中间有淡红色半透明组织形成.移植后2周,创面完全愈合.移植后3周有黑色毛发长出皮肤.移植后4周,浓密黑色毛发垂直于皮肤表面生长,石蜡切片HE染色见毛囊结构发育完整.毛发拔除后1周能够再生出新的毛发.细胞以不同的比例移植,真皮细胞数量为1 × 107、表皮细胞数量降至1 ×106时,毛囊重构的效率并无明显改变.表皮细胞数量为1×107、真皮细胞数量降至5×106或者更少时,再生毛发的数量明显减少,两者单独移植均无毛发生长.结论 新生鼠皮肤细胞以小室法移植后可以构建毛囊发育的完整模型,并可用于检测毛囊细胞的诱导能力,以研究毛囊形态的发生和周期循环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发出携带同种异体毛发的毛囊单位样假发可移植物,观察其植入后的组织相容性及长期移植的稳定性,探索其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方法将人发和医用聚丙烯按毛囊单位样结构挤压成型,并加工成毛囊单位样假发可移植物。移植于新西兰大白兔,通过HE和电镜扫描观察聚丙烯及人发的组织相容性及长期移植效果。结果移植后早期可见轻度炎症反应细胞浸润于聚丙烯和人发周围,并伴有局部上皮细胞增生。移植后1年仍保持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未发现人发的降解。假发一年脱落率为(4.1±4.0)%,毛发仿真外观效果好。结论同种异体人发及聚丙烯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移植后外观效果好,脱落率低,具有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临床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口内入路咬骨钳法矫正下颌角肥大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特制咬骨钳咬除肥大下颌角的矫治方颌畸形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口内入路,磨削下颌骨外板,标定需要咬除的下颌角范围,用特制的咬骨钳咬除下颌骨,再用骨锉将骨断面打磨光滑、平顺.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该方法矫治方颌畸形求美者128例.结果 术后随访128例求美者1~36个月,其中125例下面部外形柔和、自然、流畅,效果满意.3例不满意,其中2例为左右不对称,1例为去骨量不足,均行Ⅱ期修复术得以矫正.咬骨钳咬除下颌骨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明显出血,未发生面神经损伤、"第二下颌角"、升支骨折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内入路咬骨钳法矫正下颌角肥大畸形,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小鼠触须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活性和毛囊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2步离心法制备的PRP与采用显微解剖法获得的DPCs共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MTT法检测第4和第8代DPCs细胞活性.将新鲜分离的C57BL/6J小鼠背部表皮细胞与第4代的DPCs混合制成含有不同终浓度PRP的细胞悬液并移植至裸鼠体内,观察移植区域毛发形成的时间,4周后处死裸鼠,HE染色计算各组毛囊数量.结果 通过2步离心法获得的PRP中含有的血小板数量约为全血的8.3倍,与未加PRP的对照组比较,终浓度为5%和10% PRP组不但可促进前6代DPCs的聚集性生长,还可促进前8代DPCs的增殖.在裸鼠体内实验中,10% PRP组长出毛发的最早时间和形成毛囊的数量分别为(18±1)d和(344±27)根,对照组为(20±1)d和(288±35)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既能够增强DPCs的活性,也有助于毛囊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9.
王量  胡志奇  李世荣 《重庆医学》2013,(29):3524-3526
目的探讨颞肌的构筑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颞肌分成前、中、后3份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结果颞肌前、中、后份的肌湿重分别为(13.17±3.41)、(12.30±3.59)、(9.68±2.50)g;肌长分别为(91.28±5.93)、(100.15±3.64)、(110.53±6.18)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485.90±124.36)、(396.59±110.05)、(313.31±75.72)mm2。结论颞肌前份倾向于力量型肌,颞肌中后份倾向于速度型肌,颞肌的中后份可参考其生理横切面积,定量转移动态矫正晚期面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改良的单根毛囊分离法得到单根完整毛囊,用于毛发移植治疗头部及眉部的疤痕性秃发,探讨该法应用于疤痕植发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为毛发移植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头部和眉部疤痕性秃发17例患者,使用改良法获得单根毛囊并植入疤痕秃发区域。统计供区所得完整单根毛囊数和受区毛囊成活数,并在术中取所得毛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1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生长外观自然,原有疤痕基本遮盖。供区毛囊提取率为54.87%~86.01%,受区毛囊成活率为70.27%~96.36%,组织学检查显示毛囊生发结构完整。结论改良分离法获取的单根完整毛囊具生长活性,植入后天获得性的疤痕秃发区域内后生长良好,可改善疤痕区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