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和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症状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9~53岁,平均(33.7±9.5)岁;左膝5例,右膝7例;病程3~48个月,平均(15.8±13.2)个月.术中关节镜下完整切除前交叉韧带囊肿.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3±6.6)个月.患膝关节疼痛、肿胀、交锁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术后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诊治症状性前交叉韧带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症状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余华晨  陈成旺  温宏  张宇  胡月正  王逸扬 《浙江医学》2010,32(11):1660-1661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下降,容易跌倒而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较好的治疗选择。然而,用于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报道较少。本义对我院2000年至2007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2例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作一同颐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的旋转力线至关重要,旋转力线不良影响手术效果.该文就股骨假体旋转定位参照轴中股骨上髁轴、股骨后髁线、股骨髁间前后轴、屈曲间隙平衡技术,以及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参照轴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下腰椎椎间孔形态与椎间盘高度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描述下腰椎椎间孔的形态及椎间盘高度丢失时椎间孔形态的变化。方法取正常的成年新鲜尸体下腰椎标本8具(L3~S1),观察标本在不同状态(椎间盘完整和椎间盘破坏)及不同加载条件(0、300、500N)下L4,5 和L5S1椎间孔的形态及其和神经根的解剖关系,测量椎间孔的高度、最大宽度、最小宽度,于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间盘前、后高度。结果在未加载的自然状态下,椎间孔上大下小,呈倒置的泪滴形,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部。在椎间盘完整的状态下,加载500N时,椎间孔形态及其与神经根关系的变化不明显。摘除髓核,随着加载量逐渐增大,椎间孔逐渐缩小、变形,神经根被推挤向同位椎弓根的下缘;椎间孔高度、最大宽度和椎间盘前高、后高逐渐减小,与未加载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椎间孔高度与椎间盘后高、前高呈线性相关。结论椎间盘高度丢失与椎间孔形态改变关系密切,椎间孔形态改变增加了神经根卡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计算机X摄影和数据处理获得正常成人下肢负重轴线。方法:选择平均年龄为25岁的志愿者160人,男女各80例。志愿者的筛选标准:没有下肢疾病、畸形和手术病史,步态正常,没有下肢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等病史。两下肢站立负重位,髋、膝、踝各摄片1次,由计算机软件合成得到下肢全长图像,并计算出下肢负重轴线角(A角)、胫骨内倾角(B角)和负重轴线与股骨解剖轴线之间的夹角(C角)。结果:男女A角各为(178.5士1.7)°和(179.0±1.5)°,即存在轻度的内翻;男女B角分别为(94.1±1.8)°和(94.1±1.2)°,即男女的膝关节线都有大约4°左右的内倾;男女C角各为(5.7±0.6)°和(5.8±0.7)°。结论:本研究得到的男女A角和C角与国外报道的西方人数据差异没有显著性。但男女膝关节B角要大于西方人B角,这可能是中国人容易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ROSET成像技术在坐骨神经及其病变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常规T2WI、T1WI成像和PROSET成像的显示效果。方法以梨状肌为定位标志的双斜面定位后斜矢状面成像分别对16例健康志愿者的32条坐骨神经和15例腰腿痛患者患侧坐骨神经,作PROSET成像和常规T2WI、T1WI成像,并对比PROSET成像和常规T1WI成像坐骨神经的显示率。观察坐骨神经以及病变在常规T2WI、T1WI和PROSET成像的表现。结果PROSET成像和常规T1WI成像显示坐骨神经效果不同,SE/TlWI显示坐骨神经24条(75%),PROSET序列显示坐骨神经30条(94%)(P〈0.05)。结论PROSET成像显示坐骨神经优于2D-SE序列。以梨状肌为定位标志的双斜面定位后的斜矢状面成像,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肱骨中下段骨折行闭合复位治疗后出现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423例闭合肱骨骨折患者合并桡神经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肱骨骨折闭合复位后出现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占所有桡神经损伤的28%。7例随访10~17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按照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MRC法)综合评定疗效,其中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6%。结论对于肱骨中下1/3骨折行闭合复位保守治疗时应考虑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对于已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病例,应尽早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桡神经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分期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76±6.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29±9.5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0.82±0.4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96)分(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81%、对照组复发率为29.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分期治疗的方案,其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拟通过黄种人S1~S4神经根及相应神经孔各径线和横截面积测量,以探讨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方法骶骨标本取自健康成年人共15具,其中男性11具,女性4具;年龄27~48岁,平均32.6岁.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骶前孔和骶前神经根的各径线;在对骶骨标本进行必要的解剖的基础上,显露骶椎间孔入口和骶前孔出口,以贺利氏印模材(通用型)获取横截面,利用Autocadr14平面软件测得骶椎间孔入口和骶前孔出口处横截面积以及相应部位骶神经的面积.用SPSS10.0对所测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S1~S4,骶椎间孔入口部位骶神经面积分别约占该处骶前孔面积的40%、30%、20%、15%.而骶前孔出口部位骶神经面积分别占该处骶前孔面积的30%、20%、15%、15%.骶椎间孔入口的形状接近于椭圆形,而出口部位为近圆形;在骶椎间孔入口部位,S2、S3及S4神经横截面积约占S1的70%、25%、10%,而在骶前孔出口部位则约占S1的75%、30%、15%.硬膜囊终止节段,其中2例终止于S1椎体下缘,占13.3%;13例终止于S2椎体中部,占86.7%.结论骶骨骨折骶孔发生变形到一定程度,骶神经会受压而引发骶神经症状;同时,上位神经根受压的几率要比下位神经根高,神经根在骶椎间孔入口部位其横径和相应骶椎间孔比值较大,神经根在此部位更容易卡压.硬膜囊大部分终止于S2椎体后缘.  相似文献   
10.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称为复杂股骨干骨折.这类骨折比较少见,容易漏诊或延误诊断,多数学者主张手术内固定而不是牵引治疗,但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争议很多.近年来,由于车祸伤和高能损伤的增多,伴有严重多发伤的复杂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有增加的趋势.我科自1996年7月至2002年7月对18例该类患者应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