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一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一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T检查结果及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高于二野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颈、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4%和58%;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与60%。三野组的3年生存率(55.2%)高于二野组(46.3%)(X^2=6.73,P〈0.05)。但二野组中下颈部及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8%,其3年生存率(54.6%)与三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X^2=3.24,P〉0.05)。结论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呈区域性和上、下双向转移,三野组预后较二野组好。但若中下颈部、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选择经左胸径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彩超加CT对108例胸段食管癌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提示有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实施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31例。结果31例中有下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87.1%),其中胸上段癌、中段癌、下段癌的转移率分别为83.3%、92.9%和80.0%(P〉0.05),但在108例中的转移率为25.0%;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20例,转移率64.5%;术后3年生存率46.2%;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41.9%。结论彩超加CT判断下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可行的,可将其列为胸段食管癌的常规术前检查;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食管胸上段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分析31例食管胸上段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食管胸上段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野清扫术的手术价值。方法31例食管胸上段鳞癌患者由胸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实施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A组为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5%(3/12例)。B组为超声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均无颈部淋巴结转移。C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者7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45%(14/31例),A组(58.3%,7/12例)和C组(71.4%,5/7例)显著高于B组(16.7%,2/12例)(P〈0.05)。三组3年生存率分别A组(33.3%)、B组(66.7%)、C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胸上段鳞癌患者应在超声和CT指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经右胸清扫颈、胸、腹三野淋巴结的意义和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手术365例,对颈、胸、腹三野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365例食管癌患者共清扫淋巴结286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50.95%(186/365),转移度为17.30%(496/2866);不同年龄段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右胸是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途径,可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2008-2010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19例,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46例(三野组),接受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共73例(二野组)。结果:三野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58.7%)明显高于二野组(39.7%)(P<0.05),主要
差别在于三野组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1.7%)和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与二野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1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和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别主要体现为三野组患者较高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3.5%,三野组显著高于二野组(P<0.01)。结论: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彻底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建议对排除远处转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扩大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扩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提高胸段食管癌的手术根治性和外科分期的正确性。方法  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接受了颈、胸、腹三野淋巴清扫术 ,清扫范围包括双侧下颈 (1 0 1组 ) ,锁骨上区 (1 0 4组 )和全纵隔 (1 0 5~ 1 1 1组 )及上腹部区域淋巴结。结果  36例 (90 % )患者获根治性切除 ,术后并发症 1 8例 (45 .0 % ) ,手术死亡 1例 (2 .5 % ) ,2 3例 (57.5 % )淋巴结受累。颈部、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0 .0 %、2 0 .0 %、30 .0 %、2 2 .5 % (P >0 .0 5)。由于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使 1 2例 (30 % )患者获得常规术式无法获得的根治性切除及正确的病理分期。结论 胸段食管癌早期即可发生广泛及跳跃性淋巴结转移 ,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和外科分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围术期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数、随访淋巴结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28.04枚vs 18.23枚)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5.52枚vs 2.25枚)比较,三野清扫组均多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其中三野清扫组48例,二野清扫组47例;随访期间三野清扫组患者的淋巴结复发率为37.5%(18/48),明显低于二野清扫组的53.2%(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6.3%(27/48),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38.3%(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该术式下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Li YF  Hu Y  Lin P  Zheng B  Luo KJ  Yang H  Yang HX  Wang JY  Rong TH  F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36-2639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胸段食管癌是否需要常规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6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比较分析有或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对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676例,其中492例有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其转移率为10.4%;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3.2%、6.8%,P=0.001;Tis、T1、T2、T3和T4的降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0%、6.5%、13.3%和28.6%,P=0.008;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均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单独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清扫与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6.8%、26.6%,P=0.013,其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4.1%,P=0.020.生存分析显示:N0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9%、62.8%,P=0.083;N1患者中,隆突下淋巴结未清扫组与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7%、29.3%,P=0.112;隆突下淋巴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6%、31.7%,P=0.142.结论 局部早期及胸上段食管癌可以不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胸中、下段食管癌局部侵犯明显,应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与传统三切口手术治疗高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100例高龄食管癌患者,其中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患者为观察组,接受传统三切口手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均衡可比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天数、淋...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826例,其中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52例(开放组),全腔镜下三野淋巴结清扫术21例(腔镜组),比较全腔镜与开放手术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疗效分析。开放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上明显长于腔镜组,而在淋巴结清扫个数、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少于腔镜组,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明显多于腹腔组。全腔镜下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只是手术方式的改变,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代二野清扫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30例可手术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两组(n=15):A组(研究组):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左颈吻合+现代二野清扫术;B组(对照组):经左胸食管次全切除左颈吻合+标准二野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切除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两组在胸部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喉返神经链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经右胸三切口行现代二野清扫操作安全可行,可更彻底清扫胸中段食管区域淋巴结,术后病理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121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1210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全组清扫淋巴结30539枚,平均25±11.0(2-78)枚。655例患者发现转移淋巴结共2655枚,中位转移数3(1,5)枚。脉管瘤栓、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总数、肿瘤长度和神经累及是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有选择地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中上段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较为适合,胸下段癌可行二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