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病人 女,59岁.反复胸闷、气促、伴咳嗽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近2个月.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亢进.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减少.心电图示SⅠ QⅡ TⅢ,电轴右偏.心脏超声(图1)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内径为2.3 cm,主肺动脉内充满中等回声物,大小约为1.7 cm×6.0 cm,与肺动脉壁附着,该回声物近肺动脉瓣口探及长约0.5 cm条索状回声物,随血流漂浮,肺动脉压71 mm Hg(9.46 kPa),伴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临床初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2.
病人 女,59岁.反复胸闷、气促、伴咳嗽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近2个月.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亢进.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减少.心电图示SⅠ QⅡ TⅢ,电轴右偏.心脏超声(图1)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内径为2.3 cm,主肺动脉内充满中等回声物,大小约为1.7 cm×6.0 cm,与肺动脉壁附着,该回声物近肺动脉瓣口探及长约0.5 cm条索状回声物,随血流漂浮,肺动脉压71 mm Hg(9.46 kPa),伴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临床初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们应用Barbero-Marcial手术矫治3例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病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1.7~4.8岁.出生后即口唇、指(趾)端青紫,P2消失,除1例曾接受"Blalock-Taussig分流术"者,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余未闻及杂音,可见杵状指(趾).X线胸片示双肺血少,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8~0.64.心电图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室间隔高位回声中断约15~17 mm,呈双向分流,各切面未见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回声,左、右肺动脉融合,左肺动脉内径约6.0~6.4 mm,右肺动脉内径约6.3~8.0 mm.1例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右肺动脉前外侧可见人工血管回声,内径约4.0 mm,见蓝色血流信号经人工血管进入右肺动脉.1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心血管多排CT示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McGoon指数1.7~2.3.均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4.
例 1 男 ,59岁。因右腰部间歇性胀痛 3年 ,腰痛加重伴血尿 7个月于 1 995年 3月入院。 KUB示右肾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IVU右肾盂肾盏未显影。B超检查示右肾实质变薄并显示不清 ,肾窦扩张8.0 cm,内见云雾状回声翻动及强回声团块伴声影 ,较大为 2 .0 cm,右输尿管上段结石约 2 .0 c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45岁.咳嗽、胸闷5月余,加重1月余.查体:患者颈静脉稍充盈,心率83次/min,心尖部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外院增强CT示最大截面左肺动脉约5.9 cm ×2.1 cm,右肺动脉约4.5 cm×1.8 cm,肺窗示右下肺纹理稀少.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9岁,体重40 kg,身高145 cm,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活动能力下降半年"入院,一般情况可,无胸痛、晕厥、下肢水肿及咳嗽咳痰.胸部CT和MRI检查结果示:心包内见6 cm×7 cm包块.心脏彩超结果示:升主动脉右前上方见一瘤体样回声,约68 mm×59 mm,管壁粗糙不光滑伴回声增强,厚约3~4 mm,瘤体内见云雾状回声,彩色多普勒于瘤体前方测及一细束(约2.9 mm)湍流,收缩期血流进入瘤体,舒张期出瘤体.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39岁.活动后胸闷、憋气2年,加重3周.曾按支气管炎、肺动脉高压治疗,无效.查体:血压105/65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于、湿性哕音,心率8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心脏超声示肺动脉不宽(2.6 cm),主肺动脉外侧壁见-4.3 cm ×2.5 cm稍低同声团块附着堵塞部分左、右肺动脉口;右房大(4.8 cm),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主肺动脉血流增快,团块前后压差46 mm Hg,考虑实性占位性病变(血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电轴右偏.CT示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主干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局部显示高密度软组织病灶,CT值约60~80 HU,左下肺动脉纤细(图1).肺动脉造影示肺动脉内占位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左下肺动脉未显影.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合并多发性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8岁。因右侧甲状腺肿物20年,近一个月肿物生长迅速,伴疼痛入院。于甲状腺右侧叶可触及5cm×5cm×4cm之肿物。肿物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局部触癌明显。气管左移。B超检查示右叶及峡部4cm×4.2cm×3.2cm回声团,其内部回声强弱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8岁,因B超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1天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及"胆囊炎"史10余年.查体: 消瘦体质,腹平,未扪及肿块,无压痛,肝脾未扪及,移浊(-).X线胸片示双肺气肿,右上肺1~2肋间隙外分可见片絮状中密度阴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钙化影; 彩色超声显像示肝右前叶近膈面有一约3.6 cm×3.3 cm大实性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楚,边缘欠规则,周边伴暗环,内部回声不均质,结节间低回声暗带,其旁边可见一约1.5 c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楚.CT检查示右肝前上下段交界处见一3 cm×3 cm×2.3 cm大肿块影,边界较清,轮廓欠规则,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部出现小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呈斑片状强化,强化程度更明显.延迟扫描强化减弱,病灶呈低密度影,肝内外胆管及门静脉系统未见扩张增粗.  相似文献   

10.
例1,女,35岁.因反复发作耻骨上隐痛伴尿频尿急3年就诊.3年前曾行输卵管结扎术.查体:耻骨上可见2 cm手术瘢痕,其下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白细胞(++).B超检查示膀胱顶部7 cm× 6 cm占位病灶,回声不均.内部为低回声.膀胱镜检查见黏膜光滑,前壁受压,未见结石及赘生物.CT检查示耻骨后8 cm×6 cm肿块,与膀胱前壁关系密切.入院诊断:脐尿管囊肿伴感染.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45岁,女性,因"右乳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无溢液,右乳房10点触及约1 cm×1 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左侧乳房未触及包块.右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示:"右乳外上10点可及约1 cm×1 cm大小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周围呈毛刺状,内伴沙砾样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象限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1 cm×1 cm,密度不均匀,内见密集不规则多形态钙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5级(考虑乳腺癌)."  相似文献   

12.
主-肺动脉窗合并左肺动脉缺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12岁。胸闷、气促10余年,近2年加重。查体:轻度发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血压80/60mmHg(1mmHg=0.133kPa)。动脉血气测得氧分压81.8mmHg,CO2分压32.0mmHg。升主动脉造影示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同时显影,左肺动脉缺如。彩色超声心动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主动脉瓣上1.2cm处主动脉环呈“C”形改变,中断约2.0cm,该处主、肺动脉相通。  相似文献   

13.
精索肿瘤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索肿瘤临床少见 ,1985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我们收治 8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8例。年龄 17~ 68岁 ,平均 47岁。均因发现阴囊肿物伴或不伴局部疼痛、坠胀等不适 2周~ 11年就诊。查体可触及精索部位囊性或实性肿块 ,约 2cm× 1cm× 1cm~14cm× 10cm× 8cm。B超提示精索部位实性结节 ,边缘多光滑 ,形态规则 ,类圆形 ,内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脂肪瘤可回声增强 ,内为均匀细光点回声 ;精索肉瘤形态不规则 ,内为不均质的低回声 ,转移者可有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回声。良性脂肪瘤及横纹肌肉瘤等在CT上均表现为精索区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14.
病人女,54岁.劳累时心悸、非旋转性头晕伴咳20 d.查体呈慢性病容,半坐卧位,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扑落音,杂音可随体位改变,P2亢进、分裂.彩色多普勒示左房内6.7 cm×4.0 cm中低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可见1.9 cm×1.3 cm光斑,未见明显增宽蒂部回声.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4岁.因左下腹隐痛伴间断肉眼血尿1周于2009年6月3日人院.查体:左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叩击痛,未扪及包块.尿常规示红细胞(+++).B超检查示左肾下极类圆形囊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4.0 cm×5.0 cm,内部回声尚均匀,壁呈略高回声;多普勒超声示肿物内血流较少,考虑左肾囊实性乏血供型占位,肾癌伴坏死可能.CT平扫示左肾中下部见囊样低密度占位,部分突出于肾轮廓外,边缘见稍高密度厚壁影,与正常肾组织境界欠清;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厚薄不均,轻度强化,以延迟期明显,肿瘤内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分隔征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5岁.因双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于2012年5月9日入院.2007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月经规则,轻度痛经.1年前发现双侧腹股沟各有一肿块,约鸡蛋大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逐渐增大伴坠胀感.查体:腹平软,双侧腹股沟区直立位均可扪及大小约3.0 cm×2.0 cm肿块,质韧,伴轻压痛,平卧后可回纳腹腔,外环口增大,还纳后压迫内环口有咳嗽冲击感.腹股沟B超示:左侧腹股沟浅肌层低回声区约3.2 cm ×2.5 cm,右侧腹股沟浅肌层低回声区约3.5 cm×2.5 cm,均与腹腔相通.  相似文献   

17.
正患儿,男,1岁10个月,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收治普外科,入院后B超检查示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内未探及睾丸回声,右侧腹股沟探及2个似睾丸组织样回声,大小分别约为1.1 cm×0.6 cm、1.2 cm×0.7 cm,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周围伴有少量积液(图1)。遂考虑异位睾丸转入我科治疗,查体:左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管近阴囊口处可扪及一包块,质韧,活动度可。因考虑辐射及麻醉损伤家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9岁,左阴囊空虚伴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39年.其弟有隐睾病史.体格检查:左阴囊空虚,左腹股沟区无包块,右睾丸正常,右腹股沟区可及一包块约2cm×2cm×2cm大小,无法还纳,活动后包块可增大.彩超:左侧阴囊空虚,右阴囊内睾丸大小约3.5cm×2.2cm×1.7cm,包膜光滑,回声均匀,耻骨旁右侧有同样回声的圆形包块大小约2cm×2cm×2cm,上有肠管样回声,考虑异位隐睾合并疝气.考虑横过异位睾丸.  相似文献   

19.
患婴 女,3月龄.腹泻伴发热2天,发现心包积液1天.查体:一般情况差,气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音遥远,心率125次/min,律齐.腹部膨隆,余体征无特殊.心包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150ml.心脏CT示右心房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影,考虑黏液瘤;卵圆孔未闭;双肺感染,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超声心动示右心房内一实性低回声占位,范围约2.6 cm ×1.9 cm;卵圆孔未闭;中等量心包积液(图1).  相似文献   

20.
患者,27岁,因下腹痛2d,加重半天于2011年9月11日入我院急诊.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正中胀痛,伴肛门下坠感,活动加重,静止减轻,无发热及无阴道出血.近半天症状加重,疼痛加重时伴恶心,大汗,且疼痛向背部放射.平素月经尚规律,13岁初潮,周期4/37~38 d,月经量中,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8月25日.未婚,否认性生活史.查体:体温不高,血压109/60mmHg,脉搏89次/min.痛苦貌,神清.妇科检查:外阴:(一);肛查:宫颈举痛(一),子宫中位,稍偏左,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确包块,双侧压痛(±),以右侧为剧.B超检查:子宫4.3 cm×4.2 cm×3.3 cm,内膜厚0.5 cm,肌层回声均匀.右卵巢显示不清.左卵巢2.8 cm×1.8 cm.右附件区可见混合回声5.1 cm×3.9 cm×5.4 cm,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表现:周边可见少许点、条状血流信号.右侧髂窝内可见液性暗区,深约3.9 cm,左侧髂窝内可见液性暗区,深约2.0 cm,左下腹部可见液性暗区,深约4.4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