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2月到2007年4月收治的42例Cushing综合征患者和134例经住院检查排除Cushing综合征的肥胖症和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不同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切点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690 nmol/L(正常高限)为切点,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4%和94.0%;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为切点,16: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8%和72.4%;而对于24:00血清皮质醇水平,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以及207、138和50 nmol/L为切点,对诊断Cushing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64.3%、95.2%、100.0%和100.0%,特异性分别为95.5%、93.3%、83.6%和53.0%。【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以207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Cushing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判别标准下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7-2012年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确诊74例库欣综合征患者,检测其8∶00、24∶00血清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re,ACTH)及血钾,结果与同期确诊的75例非库欣超重/肥胖及84例非肥胖患者比较。以睡眠和清醒2种状态行午夜静脉抽血。结果 (1)睡眠状态下行午夜血清皮质醇检测的库欣综合征组8∶00、24∶00血清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高于超重/肥胖及非肥胖对照组。清醒状态下的库欣综合征组8∶00、24∶00血清皮质醇及尿游离皮质醇高于超重/肥胖及非肥胖对照组,超重/肥胖组24∶00血清皮质醇高于非肥胖组。(2)睡眠状态下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为50、138、207、229、331nmol/L时,对库欣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7.1%、85.7%、77.1%及68.6%,特异性分别为24.1%、75.9%、86.1%、92.4%及98.7%。清醒状态下上述各水平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0%、97.4%、92.3%、84.6%及71.8%,特异性分别为11.3%、67.5%、82.5%、87.5%及96.3%。结论睡眠状态下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为207 nmol/L、清醒状态下为207nmol/L或229 nmol/L时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2月到2007年4月收治的42例Cushing综合征患者和134例经住院检查排除Cushing综合征的肥胖症和高血压病患者,比较不同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切点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690 nmol/L(正常高限)为切点,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4%和94.0%;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为切点,16: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8%和72.4%;而对于24:00血清皮质醇水平,以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的75%以及207、138和50 nmol/L为切点,对诊断Cushing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64.3%、95.2%、100.0%和100.0%,特异性分别为95.5%、93.3%、83.6%和53.0%。【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以207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Cushing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对库欣综合征(CS)的诊断价值,探讨LDDST的最佳诊断指标和诊断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本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确诊的28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146例临床怀疑后经试验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血、尿皮质醇的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LDDST的诊断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得出LDDST最佳诊断指标,同时计算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的试验切点。结果 28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库欣病154例(54%),肾上腺皮质腺瘤96例(33.7%),非ACTH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16例(5.6%),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14例(4.9%),肾上腺皮质癌3例(1.05%),异位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0.35%),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不良1例(0.35%)。146例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诊断包括单纯性肥胖、原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糖调节受损、高胰岛素血症、继发性闭经等。LDDST以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1,诊断价值最高。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以146.5nmol/L(5.3μg/dl)为切点时敏感性97%,特异性98.9%;以美国内分泌协会临床指南推荐50nmol/L(1.8μg/dl)为切点的敏感性99.6%,特异性89%。结论 LDDST诊断库欣综合征以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为诊断指标价值最大,以抑制后血清皮质醇146.5nmol/L(5.3μg/dl)为切点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推荐为最佳诊断切点。以50nmol/L(1.8μg/dl)为切点则试验敏感性提高,特异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唾液皮质醇(SC)与血皮质醇(PTC)的相关性,探讨SC筛查库欣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以18例经病理证实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作为疾病组,13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8:00、16:00、24:00及1 mg地塞米松过夜抑制试验(DST)后次日8:00的血液和唾液,收集24 h尿液并记录尿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唾液、血液和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浓度. 结果 SC与PTC在4个时间点呈显著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值依次为0.71、0.74、0.78、0.71,总的相关系数r=0.73,P均<0.05;SC与24 h UFC在4个时间点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70、0.76和0.58),库欣综合征组的午夜SC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性肥胖组(P<0.001); 8:00 SC以6.21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4.0%;若以8.33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62.5%,特异性为100%;午夜24:00 SC以2.80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3.9%;若以4.56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8%,特异性为100%.结论 SC与PTC及24 h U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午夜24:00 SC是一种简单方便且无创的库欣综合征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血清皮质醇水平或抑制率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的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患者基础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及2 mg DST后血清皮质醇绝对值,计算抑制率.分别以血清皮质醇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2 mg DST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切点,分析两者与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库欣病94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6例.以2 mg DST后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病8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3%;以2 mg DST后抑制率<50%为切点,诊断库欣病6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4.0%.结论 与2 mg DST后抑制率<50%相比,以血清皮质醇>5 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血清皮质醇水平或抑制率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因的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患者基础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及2mgDST后血清皮质醇绝对值,计算抑制率。分别以血清皮质醇绝对值和抑制率作为2mgDST对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切点,分析两者与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63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库欣病94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6例。以2mgDST后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病8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3%;以2mgDST后抑制率〈50%为切点,诊断库欣病68例,肾上腺皮质瘤63例,异位ACTH综合征6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4.0%。结论与2mgDST后抑制率〈50%相比,以血清皮质醇〉5μg/dL为切点诊断库欣综合征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背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为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和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岩下窦静脉分段采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BIPSS)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和技术要求高难以临床广泛开展,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HDDST)及外周血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刺激试验操作较为简单,可广泛开展.目的 探讨外周血DDAVP刺激试验联合HDDST鉴别诊断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经术后病理、临床指标、BIPSS确诊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ACTH-皮质醇节律、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rinary free cortisol,24 h UFC)、外周DDAVP刺激试验后血ACTH及血皮质醇变化和HDDST后血、尿皮质醇变化,探讨外周DDAVP刺激试验和(或)经典HDDST不同切点鉴别诊断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119例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中,CD 105例,男性10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38.20±12.52)岁;EAS 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4.86±17.17)岁.以外周DDAVP刺激试验后血ACTH升高幅度≥35%为切点,鉴别诊断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9%和55.6%;以经典HDDST血和尿皮质醇抑制率均度≥50%为切点,鉴别CD与EA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2.0%和90.0%;联合外周DDAVP刺激试验血ACTH升高≥35%和HDDST试验血皮质醇(或尿游离皮质醇)抑制率≥50%为切点,鉴别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87.5%.结论 以外周DDAVP刺激试验作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试验,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以HDDST作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定位试验,敏感度较低,但特异性较高;两个试验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库欣病和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顿克致皮质醇增多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患女,34岁。5月前开始发胖,月经渐稀少,近3月闭经。查体:肥胖体型,躯干明显。额缘橇毛多,眉毛浓黑。脸呈满月形,可见痤疮,唇上胡须明显。肩背及胸腹部脂肪垫较厚。左乳挤压有少量白色乳汁流出。心、肺、肝、脾无异常。注射部位可见瘀斑。阴毛分布正常,阴蒂不大。入院诊断皮质醇增多症。各项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午夜1mg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当日下午8时血皮质醇33.12nmol/L,下午4时血皮质醇52.44nmol/L,次日上午8时血皮质醇33.12nmol/L,。2mg法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服药前上午8时血皮质醇151.8nmol/L,第3日上午8时血皮质醇234.6nmol/L,ACTH兴奋试验前1日上午8时血皮质醇  相似文献   

10.
应用ROC曲线评价髓鞘碱性蛋白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血清中MBP诊断M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S组中CSF和血清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组(P<0.01)及对照组(P<0.01).CSF中MBP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037,最佳分界值为0.87 pg/ml.以CSF中MBP≥0.87 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3%.血清MBP ROC曲线的AUC为0.761±0.046,最佳分界值为0.25 pg/ml.以血清MBP≥0.25 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3.9%.两条曲线AUC的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F及血清MBP水平对诊断MS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可以作为诊断MS较为敏感的指标,CSF中MBP比血清MBP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Yang ZJ  Yang WY  Xiao JZ  Li GW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73-1776
目的 明确美国糖尿病学会 2 0 0 3年修订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的下限新切点 (5 6mmol/L)对中国成人糖调节异常各组分患病率的影响 ,并探讨新切点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具有完整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资料的 15 5 6 4例中国成人 (≥ 2 5岁 )。以空腹血糖 (FPG) 5 6mmol/L(简称新标准 )和 6 1mmol/L(简称旧标准 )作为IFG的诊断下限切点 ,分别计算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i IFG)、单纯糖耐量异常 (i IGT)、同时IFG和IGT(IFG/IGT)的患病率。以OGTT 2h血糖 (7 8mmol/L≤PG2h <11 1mmol/L)为诊断糖调节异常(IGR)的金标准 ,分析不同FPG水平对IGR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描绘FPG诊断IGR的ROC曲线 (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 结果  (1)i IFG、i IGT和IFG/IGT患病率以旧标准诊断分别为 8 71%、12 0 8%和 5 95 % ,以新标准诊断分别为 2 1 2 5 %、6 89%和 11 13%。 (2 )ROC分析提示诊断IGR的FPG最佳切点为 5 6mmol/L ,此切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 1 9%和 6 3 9%。结论 FPG标准从 6 1mmol/L下调至 5 6mmol/L使本组人群IFG患病率增加 1 2倍。从尽量缩小IFG和IGT诊断分歧的角度 ,IFG的下限切点为 5 6mmol/L可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7岁,于2006年无诱因出现明显肥胖,以面部及腹部为主,面颊发红,可见痤疮,腹部皮肤可见紫纹,伴血压升高,最高可达180/120 mmHg,曾服用卡托普利+螺内酯+硝苯地平治疗,控制尚可。2009年患者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腹腔镜切除右侧肾上腺。2010年12月患者觉症状无明显改善,2011年1月复查腹部 CT 可见左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头颅MRI可见垂体内结节状影,考虑垂体微腺瘤,在我院功能神经外科行伽玛刀治疗。至2011年12月患者觉体征改变不明显入我院内分泌科治疗。查体:血压176/120 mmHg,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血质面容,颈后略显脂垫,双侧视野无偏盲,视力正常,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可见多处宽大紫纹。辅助检查:双侧肾上腺超声示左侧肾上腺形态饱满,体积增大,回声欠均(建议进一步检查),右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双肾上腺区气体多)。垂体瘤伽玛刀治疗后,与原外院片比较的头颅 MRI显示,垂体内异常增强低信号病变较前明显缩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0.57 mU/L (参考值0.27~4.2 mU/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10.45 pmol/L (参考值<10.12 pmol/L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 )0.0067 nmol/L (参考值0.0029~0.235 nmol/L),泌乳素(prolactin,PRL)0.59 nmol/L(参考值0.1818~0.684 nmol/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 )7.78 U/L(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4.88 U/L(参考值1.7~8.6 U/L)。8:00、16:00、0:00血皮质醇分别740.75、660.6、782.21 nmol/L(参考值118.85~619.14 n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为21811.28 nmol[参考值(24 h)479.28~3211.77 nmol],ACTH<2 pmol/L。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未被抑制[对照日尿游离皮质醇(24 h)21811.28 nmol,服用地塞米松后尿游离皮质醇(24 h)4306.86 nmol],经典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被抑制[对照日尿游离皮质醇(24 h)21811.28 nmol,服用地塞米松后尿游离皮质醇(24 h)1751.27 nmol]。2013年3月患者发现腹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紫纹较前增多再次入住我科。肾上腺CT:右侧肾上腺区结构稍乱,局部呈术后改变,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影,左侧肾上腺明显增粗,其内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垂体MRI:垂体右侧稍饱满,垂体内异常增强低信号病变较前(2011-12-12)稍减少。心脏超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张,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测血 ACTH 8.48 pmol/L,0:00、8:00、16:00血 皮 质 醇 分 别 为 656.17、883.93、694.32 nmol/L,尿游离皮质醇(24 h)6767.93 nmol。甲状腺功能正常。过夜法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未被抑制(对照日8:00血皮质醇883.93 nmol/L,小剂量地塞米松后次日8:00血皮质醇556.67 nmol/L,大剂量地塞米松后次日8:00血皮质醇572.42 nmol/L),说明皮质醇分泌增多以肾上腺自主分泌为主,遂诊断:库欣综合征,右侧肾上腺全切术后;垂体微腺瘤伽玛刀术后;左侧肾上腺增生。请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患者切除左侧肾上腺,终身激素替代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建议口服类固醇合成抑制剂(甲吡酮、酮康唑、米托坦)或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拒绝药物治疗,嘱其定期门诊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时,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白蛋白(GA-L)和空腹血糖(FPG)的ROC曲线最佳切点。方法 88名可疑糖尿病患者(男54名、女34名),以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为诊断标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GSP、GA-L和FPG的诊断最佳切点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GSP的ROC曲线最佳切点为186.1μmol/L,灵敏度55%,特异度98%,曲线下面积0.804,阳性似然比27.63,阴性似然比0.46,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74%;GA-L的ROC曲线最佳切点为16.86%,灵敏度61%,特异度98%,曲线下面积0.849,阳性似然比30.26,阴性似然比0.40,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77%;FPG的ROC曲线最佳切点为5.67mmol/L,灵敏度58%,特异度78%,曲线下面积0.736。结论三者相比,GA-L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GA-L〉GSP〉FPG,所以GA-L的诊断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糖代谢异常中的早期发现价值及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84例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及Hb A1C及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氨酰胺转移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ROC曲线提示,Hb A1C对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诊断切点为5.5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1%和86.9%;对于糖耐量减低的诊断切点为5.6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4.8%;对于糖调节受损的诊断切点为5.6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1%和86.8%;利用ROC曲线将FPG、PG 2 h、Hb A1C三种方法进行对比显示:FPG诊断糖尿病的临界点为6.95 mmol·L-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9%和96.5%,曲线下面积为0.985。OGTT中PG 2 h血糖诊断糖尿病的临界点为10.4 mmol·L-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4.6%,曲线下面积为0.978。Hb A1C诊断糖尿病的临界点为6.44%,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4%和94%,曲线下面积为0.986。结论 Hb A1C高于5.5%,可能存在早期糖代谢异常,建议进一步行OGTT协助明确;Hb A1C可作为糖尿病诊断中的一个稳定、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A19-9联合CEA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胰腺癌患者,根据其术中是否可切除分为可切除组和不可切除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9-9和CEA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分界点,采用诊断性试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一指标在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诊断效能上的差异。结果:62例患者中38例(61.29%)纳入可切除组,24例(38.71%)纳入不可切除组;切除组外周血清CA19-9和CEA的浓度为(193.53±106.37)U/m L、(5.63±3.15)μg/m L,显著低于不可切除组[(623.53±326.43)U/m L、(21.34±11.34)μ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CEA和CA19-9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最佳分界点为8.53μg/m L和316.42 U/m L,其敏感性为86.11%和89.19%,特异性为73.08%和80.00%,阳性预测值为86.11%和89.19%,阴性预测值为73.07%和80.00%,误诊率为26.92%和20.00%,漏诊率为13.89%和10.81%,正确率为80.65%和85.4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和0.826;CEA联合CA19-9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敏感性为86.11%,特异性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75.86%,阴性预测值为93.94%,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13.89%,正确率为85.48%。结论:CA19-9联合CEA在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的诊断效能上较单一指标更高,尤其是在提高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更具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患者中与激素水平关系,评价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PCOS的患者94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外周血中的AMH,同时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80例,用SPSS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OS组血清AMH水平[6.45(2.55~10.35)ng/mL],T(1.07±0.42 nmol/L),LH(5.33±3.51 m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AMH[2.81(1.45~4.17)ng/mL],T(0.87±0.31 nmol/L),LH(3.86±2.21 mI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MH诊断PC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T为0.655,LH为0.629,这三项诊断指标的ROC AUC为AMHTLH,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H诊断PCOS的最佳界值为6.739 ng/mL,诊断敏感度为76.63%,特异度为80.25%,诊断效能中等。结论血清AMH水平可作为诊断PCOS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博通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和26例原发性高血压、1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无功能瘤、3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比较50mg开博通试验的不同血浆醛固酮切点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50mg开博通试验中,以试验当日服用开博通2 h后血浆醛固酮抑制值超过基础值的20%以及服用开博通2 h后血浆醛固酮416 pmol/L、438 pmol/L、444 pmol/L为切点,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敏感性分别为96.3%、88.9%、88.9%、85.2%,特异性分别是13.3%、77.8%、82.2%、82.2%,随切点的升高,敏感性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步提高。结论:开博通试验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应根据自身实验室标准确定恰当的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18.
王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88-90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rogesterone)水平在早期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I生分析我科2006年7月~2011年1月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的患者66例,同期宫内早孕患者121例。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异位妊娠和宫内早孕患者外周血孕酮的水平,比较两组孕酮水平的差异,计算孕酮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诊断试验进行评价。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含量中位数为28.3nmol/L,宫内早孕组为66.2nmol/L,数据为偏态分布资料,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nmol/L为诊断异位妊娠的Cut—off值,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71%和68.49%,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结论血清孕酮检测可作为临床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联合超声检测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资料分为良性组(n=51)和恶性组(n=29)。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和血清TSH检测。比较两组TSH水平和超声检测各指标差异,分析TSH联合超声检测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恶性组患者TS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在形态规则、边界是否清晰、钙化及淋巴结转移方面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SH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与0.5相比,P〈0.05),最佳临界值为0.540mIU/L,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仅为41.0%;TSH联合超声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与0.5相比,P〈0.01),最佳临界值为1.523mIU/L,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78.2%。结论血清TSH联合超声检测可以提高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Serum)中髓鞘碱性蛋白(MBP)早期诊断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GBS组(36例)中MBP的水平并和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Serum中MBP诊断GB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GBS组CSF中MB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erum中MBP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F MBP诊断GB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0.056,最佳分界值为0.65pg/mL。以CSF MBP≥0.65pg/mL来预测GBS,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78.8%。Serum MBP ROC曲线的AUC为0.548±0.070,最佳分界值为0.20pg/mL。以Serum MBP≥0.20pg/mL来预测GBS,敏感性为44.4%,特异性为69.7%。两条曲线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F MBP水平对诊断早期GBS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早期诊断GBS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